g.com/large/pgc-image/15278394272918b4c1d12b3?from=article.detail&_iz=31825&index=1" width="500" height="350"/>

02李杨之恋是情还是恨

少年时读《长恨歌》,沉迷于明皇与贵妃的缠绵悱恻的爱情中,沉迷于贵妃的美丽:“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伺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以及明皇对她的专爱,她死后,明皇对她一往情深的怀念和追寻:“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仍不死心,最后终得在长生殿重新相会,并发下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以为这是一段至死不渝,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年既壮,疑问便日渐多了起来,最大的疑问,就是在在灾难来临之时:“渔阳鼙鼓动地来,惊断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爆发,明皇不得不仓惶出长安西逃成都,路过马嵬驿,羽林军哗变,要求杀贵妃兄妹以谢国人,否则就再不前行。

身为堂堂帝王的明皇竟然为求自保,下令贵妃自缢而亡:“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尽管明皇也的确流下了血和泪,但这“大难临头各自飞”,舍弃、背叛神圣爱情的血和泪,真是一文不值!

所以,唐明皇对这杨贵妃的爱情就一点也不可贵,不神圣!我这样看。比之于民间的双双化蝶而殉情的梁祝,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那么,后来他回銮之时,路过马嵬坡:“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以及他独守冷宫,所激发的对贵妃的百般思念之情,就都显得那么轻飘飘的,并不值得同情。反正我是这样看的。

其实,白居易也是这么看的。为什么他说:“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说的是“此恨”,而不是说的“此情”绵绵无绝期,只有恨(后悔)而没有情,这也是他把诗题写作《长恨歌》的本意,后人不可不知。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世间真的爱情,是要经得起生死考验的,更莫说富贵与贫穷,生老与病死,如梁祝,如《孔雀东南飞》里的焦仲卿与刘兰芝,那才是真爱情,才是可歌可泣的。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李对杨已经不是各自飞了,而是弃之如敝帚,何来情?

南唐后主李煜写过一首“相见欢”词,曰:“林花谢了秋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暮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我到马嵬坡去,面对着那杨贵妃孤零零的衣冠冢,想起李后主的这首词,不由为她的命运而悲从中来。

有时我突然想,幸亏她死的早,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明皇一直做皇上,待到她珠老叶黄,幽禁深宫或者干脆是冷宫,无人问津,生不如死,那才悲哀呢。皇帝哪有什么情?而她只会有恨,是真正的“此恨绵绵无绝期”!

古往今来,以她为题的各种创作真是太多了。此前杜甫的《丽人行》写的是她的兄弟姐妹的骄奢淫逸,同期陈鸿的《长恨歌传》把她写成“尤物”是女人误国的红颜祸水,后来的小说《隋唐演义》还无中生有的杜撰她与安禄山私通。“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写她受宠时的得意忘形。民间流传着太白醉酒戏贵妃的故事传说,把她尽情的凌辱。后来戏剧登上历史舞台,她更成了主角,有洪昇的《长生殿》,更有梅兰芳大师的《贵妃醉酒》,以及现在正在华清宫旧址里热演的大型歌舞剧《长恨歌》……她还成了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一“闭月羞花”的“羞花”指的就是她。

一千多年,她成了文人墨客的宠儿。其实,她不过是一个出身贫寒的,长相美貌,受过皇权的恩宠,又被无情抛弃的悲剧人物而已。我对她的悲剧充满的是深深的同情,不希望这悲剧、这大唐旧梦重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