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能行正道时,就对命令斟酌着去办(注4)。诸葛亮后为蜀相,也是这条路子,可见这些政治的种子,在他年轻时早已种下。

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摇滚青年。现代的唐朝乐队唱《梦回唐朝》,诸葛亮则“梦回大汉”,所以他一次次不合时宜的在田野间哭丧,哀悼那早已逝去的大汉荣光,在愤世嫉俗的同时热爱生命、寻求理想,而后又一次次地北伐中原,与命运抗争!

诸葛亮做到第二件不正经的事儿就是“抱膝长啸”。据《魏略》记载,每当清晨和夜晚,伴着凄厉的北风,摇滚青年诸葛亮都会抱着膝盖,满脸苦闷的枯坐在茅庐门口,面对着无垠的旷野,朝着朝阳和月亮声声长啸,吓得路过的农人落荒而逃,还以为遇上了山间的野兽,怪渗人的。

农人不懂摇滚,他不知道“长啸”乃是魏晋士人借以宣泄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就像呐喊,就像嘶吼,就像呼麦,它没有歌词,却能吹气如歌,因情创声,唱引万变,曲用无方,在百转千回之中直抒胸臆,给听者以莫大的震撼。据说阮籍长啸,声闻数里;刘琨乘月清啸,贼闻之亦凄然长叹;孙登之啸,如百部鼓吹,林谷传响。岳飞则仰天长啸,抬望眼、壮怀激烈。

而诸葛亮之长啸,与众人皆不同,它既无阮籍孙登之隐士风流,亦无刘琨清啸退敌之慷慨悲怆,更无岳飞之壮怀激烈,诸葛亮的心中,只有苦闷。诸葛亮怪只怪自己生的太晚,汉室已倾颓,奸臣已窃命,天下名流,大多已随波逐流委质魏氏,他要如何,才能兴微继绝,光复大汉?

值此万马齐喑,大汉将倾之际,诸葛亮只有抱膝长啸,苦闷高歌……

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

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

多少人爱着却只能分离

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

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

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

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

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

谁知道我们该梦归何处

谁明白尊严已沦为何物

是否找个理由随波逐流

或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

我该如何存在~~

我们可以想象,在南阳乡间,大家对这么一个白天哭丧、晚上狼嚎的家伙会怎么看(注5),但诸葛亮不在乎,因为作为一个小众的摇滚青年,他也不屑于外界凡俗的看法,只要荆州的名士圈子能认同他就可以了。

荆州的名士们当然是认同诸葛亮的,不仅认同,而且崇拜。不然庞德公、蒯祺、黄承彦等名门望族也不会与他这个山野村夫结亲,水镜先生司马徽更不会盛赞他为“卧龙”,马良等荆州的青年才俊也不会视诸葛亮为他们的精神领袖。

总之,凭着出众的才华与特立独行的举止,二十出头的诸葛亮已然名扬荆襄,成为天下热捧的新一代杰出青年。这才是真正的诸葛亮,虽然愤世嫉俗,虽然躬耕隐逸,但谁都看得出来,他是在以出世之姿迎接入世的到来,而他口中所谓“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也不过只为保持心态的宁静罢了,并不是真心话。这世上没有一个人比诸葛亮更想改变世道,因为他曾在底层近距离接触过乱世的可怕,这样的心情,只有拥有类似经历的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等底层豪杰士人才能深深体会。而刘表、袁绍、曹操、袁术、孙权这些高高在上的贵族士大夫,与他从来就不是一路人。

注1:见《后汉书·光武帝纪》:“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

注2:见《诸葛亮集·诫子书》

注3:据《汉书·晁错传》:“对策者百余人,唯(晁)错为高第。”大家总以为汉代的察举制是搞关系的,其实并非如此,孝廉茂才们也是必须考试的(对策),而且还有等第区别,基本上就是科举制的雏形。

注4:见《史记·管晏列传》

注5:见《三国志·诸葛亮传》:“时人莫之许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