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站,发挥新媒体矩阵的传播优势,用青年学生喜欢的语言风格、易于接受的表达形式和惯用的信息获取方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线下传统的工作路径相衔接,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线上线下协同创新机制;二是充分发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向学生传递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向善崇美、诚实信用等教育内容,如外国语学院将十九大报告全文翻译成英文,作为语言课和形势政策课教学内容,有效地发挥了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了同向同行的协同机制。三是加强校本课程资源研发,出版《校史》等校本教材,推动课程资源协同创新。四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建立单月教师校长座谈会、双月学生校长座谈会,畅通沟通交流渠道,使教师、学生与校长直接面对面,倾听师生最底层的诉求,现场释疑和解决实际问题,破解上传下达“最后一公里”的困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率先推行在线考试和“一科多考”,同门课程学生最多可申请5次考试,以最高成绩计入学籍档案,考试评价既可是笔试、也可是实践经历、实验实习报告、创新成果或作品等,以2017年为例,有330个班级4门课程实行“一科多考”,400多人次申请多次考试,不仅减轻了学生对考试的心理压力, 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考试诊断学习情况,变“为考而学”为“为学而考”,从重知识识记向重知识运用与实践转变。

学校改革思想政治工作考评运行机制,一是建立年度述职述党建述思想政治工作制度,2017年所有校级干部、党总支书记集中向学校党委和副处以上干部陈述思想政治工作履职履责情况,并进行民主测评,测评结果优秀率平均达90%。二是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分解到各部门和二级学院,明确任务清单和期限,责任落实到人,并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考核权重提高到30%,考核结果运用到当年绩效工资分配、评优评先等。三是配套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评价制度和考评体系,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职务“双线”晋升激励机制,实行计划单列、标准单设、单独评审,对在主流网站发表的优秀网络文章纳入科研成果统计和奖励,作为职称评审的成果,使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有了更多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强化多重保障,大力营造奋勇当先敢于担当的工作环境

“322”大思政教育方案实施近一年来,已取得初步成效,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完善的多重保障在发挥效能。一是在方案实施之初学校党委就重建思想政治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同责、部门分工协作的领导体制,党委书记、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明确党委部门和各党总支是抓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主体,纳入各级人员履职履责考核内容。二是建立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各方面人士参与的工作讨论会和工作例会,加强过程考核和管理,及时总结和研判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推介工作经验。三是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按师生比1:200选齐配强专兼职辅导员队伍,按师生比不低于1:350配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加强职业培训,探索聘请地方党政主要领导为思政课教师,构建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逐步建设起了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实、素质优良的教育力量。四是强化守土责任,严守纪律规矩,畅通问题诉求渠道,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对工作业绩突出和先进典型给予表彰奖励,积极营造干事创业、奋勇争先、敢于担当的工作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