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团的工作品牌和项目实现积累式发展。

一是创新“学子归巢”中心品牌。依托“学社衔接”工作和高新区就业服务站,建立宣州区青年人才团工委,下设3个主导产业支部、1个综合支部,线上、线下开展“青春职场”,引导更多青年学子返乡就业创业,推进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建立“(团区委+高新投)-青年人才团工委-专业团支部-毕业生团员”的网上群组,摸排“两个确实”(确实有本地就业意愿,确实专业对口主导产业需求)毕业生团员74人,动态促进就业创业10余人。

二是打造“团青情”志愿品牌。通过社会化、扁平化、项目化的运行方式,广泛筹措资源并进行有效配置,持续打造“爱心助学”“微心愿”“行知学堂”等品牌志愿项目,2021年度资助大学新生16人、帮扶农村家庭困难留守儿童101人,资助金额10万元。推进“团办青年社团”,实现联系社团多领域、全方位,服务青少年精准化、精细化,成立宣州区小记者协会,拓展剧本杀A sir探侦推理馆、无界乡行生活社群等新兴青年社团10余个,围绕青年需求开展红色剧本杀、专业培训、相亲交友等活动,切实解决青年难处。

三是优化“青年成才”培育品牌。实施青年双创服务“创响宣州”工程。坚持每双月举办1期“青年学堂”,分类分层次解决广大创业青年实际需求,提升青创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引留”工程。搭建“政银企面对面”交流平台,“一站式”提供资金政策支持,让青年人才真正“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实施青年成长“中心引领”工程。通过兼任团内职务、调研考察交流、搭建展才平台,立体式打造青年企业家在政治提升、建言献策、发挥所长等方面的培养体系。实施大爱养成“文明引航”工程。构建个人有奉献、企业有情怀、社会有温度三有合一的“文明建设+青年”工作格局,服务于乡村振兴、防疫、防汛、双拥等中心工作。

五、提升管理格局,实现团的运行扁平化

开展团的运行管理扁平化是贯彻落实团十八大精神,深入推进共青团改革,转变基层团组织工作方式的新举措,有利于提高基层组织的工作能力,释放工作活力,使团的各层组织,团干部之间的联交流更加紧密,有利于提高整个团的系统工作效率。

一是突出党建带团建、队建实效。全面落实党组织副书记分管共青团工作要求,建立团建指导员制度,实现帮扶到村。将党建带团建、队建纳入《宣州区2021年教育督导工作要点》,对各学校常态化开展“党建带团建、队建”评价和督导工作。9月3日召开全区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发挥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抓总职责。落实 “两个一般、两个主要”要求,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做好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的意见(试行)》,2021年28周岁以下经过团组织推优入党的优秀团员179人,占比77.49%。

二是改进团的领导管理机制。严格落实团干部双重管理及团内请示报告制度,发挥协助考察配备、管理团干部作用,不断强化团干部队伍建设,如在乡镇团委换届、基层团组织述职评议等工作中反馈相关结果或意见建议。与区委巡察办汇报商定,团的领导机关对党委巡视巡察下级团组织发现的问题,协同、指导整改。

三是强化学校共青团源头性地位。督促指导全区共青团系统党史学习教育任务落地落实,“智慧团建”系统录入率近100%。全覆盖完成全区44所中学团校建设,持续做好阵地提升打造工作。在市十二中试点开展“党团队一体化”建设,获团省委学校部肯定,同时作为活动主场,开展建队日活动暨全区鼓号队大赛。开展“现场办公”,不断督促各直属团组织、学校团组织做好团组织关系转接工作,毕业生团员团组织关系“学社衔接”率达98.7%。

六、树牢互联意识,实现团的引领动员网络化

网络是团工作的重要阵地,加强网上共青团建设,提升团组织的网络引领能力是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联系网络不断织密。分类梳理联系团员青年,建立“微信塔群”,通过组织搭建和整合设计,实现网络团组织与线下组织体系有机融合。在传统领域构建“团区委—直属团(工)委”“直属团(工)委—基层团支部”两级“微信塔群”,形成直达高效工作机制,发挥常态化联系青年的作用。在新兴领域定位青年需求,组建志愿服务、学习交流两类青年线上联络群,推动青年之间有效沟通,方便活动开展和资源对接。

二是动员渠道持续丰富。采取“线上+线下”双联动组织发动模式,打通联系服务青年“最后一公里”,第一时间从微信公众号“宣州区团委”、共青团网站等渠道发布信息,助力防汛抢险、新冠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等中心工作有力开展。利用线上渠道广泛联系各级基层团组织、团属社会组织,通过主题活动,招募、动员、凝聚大批有志青年,丰富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青春交友、助农销售等活动,形成青春、和谐的社会氛围。

三是管理模式有效创新。将基层团组织的各级团干部、团代表等作为青年联络员入驻各类“微信塔群”,同时从群内的活跃青年中发现工作骨干,将其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培养成“种子”青年,负责带动其余社群成员,实现志愿服务等团内活动组织管理的自主化和常态化。同时,对于此类“种子”青年给予激励,如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表彰全区100名表现突出的“最美战疫志愿者”,并探索建立青年成长奖励基金机制。一系列配套的管理机制的建立,有力激发网上社群的活力,切实增强互联网团建工作的稳定性。

团宣州区委 冯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