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AmiQQzJNs%3D&index=1" width="640" height="368"/>

黄山风景区保护管理指挥调度中心

黄山风景区创建的数字化景区指挥调度综合管理应用平台,提高了景区装备水平,有利于指挥调度处理各种应急事件,为世界遗产地、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风景名胜区数字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具有重大的技术创新和重要的借鉴意义及推广价值。也为黄山风景区的资源保护、经营管理、旅游服务、安全防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

黄山风景区不断进行行业领先技术应用与服务模式创新。实现了异构环境下的数据集成,监管数据仓库建设覆盖了用户感知、数据采集、系统支撑、应用服务和数据展现;引入了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并将智能交互技术与景区现有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和旅游服务系统信息化系统功能整合,开发了基于多源异构信息采集的一体化旅游服务系统,解决了游客在静态、动态等多种环境下旅游信息综合服务一体化的问题,使游客充分享了受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带来的便捷舒适。

黄山风景区管委会信息中心副主任田红介绍说:“我们提出了“数字景区指挥调度协同系统”的概念,全新打造了“一个中心、三大平台、五大系统”的总体架构,应用三维地图和三维模型实现景区的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新建成的数据监管系统,综合运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北斗导航、5G、无人机、信号控制、视频监控等高新技术,对我国山岳型风景区信息化管理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景区还通过综合应用多种信息技术,提升了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重构了一些部门的工作流程,克服了突击式、运动式、被动、滞后、多头管理等弊端,降低了管理成本,使工作流程更加合理,管理措施更加到位,实现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信息化提升了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景区建设的相关信息化应用,可以在第一时间获知事件的状况及周围可被调用的资源,并增强了突发事件的预警性。

大数据助力天下“第一步行街”实现智能化运营及高效化管理

江汉路步行街是中国最长的步行街,有“天下第一步行街”的美誉,也是“武汉二十世纪建筑博物馆”。江汉路服务中心与联通联合打造的智慧管理平台让武汉这条百年商业老街也走上了数字化管理道路。

街区IOC大屏

2018年底,商务部发布《关于开展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全国11条步行街进行改造提升试点,江汉路步行街被纳入首批试点步行街名单。作为首批试点之一,江汉路步行街区综合服务中心协同中国联通从总体规划布局、环境设施、功能品质、智慧水平、文化特色、管理机制、综合效益七个方面对江汉路进行智慧化升级改造。结合商业街顾客、商家、运营、政府四个方面的需求,江汉路步行街建设5G智慧灯杆、5G+AR智慧步行街、智能机器人、数字孪生街区管理平台及人流大数据监测等多个应用场景。这些场景将深度融合实景三维影像、AI智能视频分析、5G智能设备应用、VR全景在线漫游、生物识别及手脉分析等技术,实时获取客流、商业、物联网数据,实现了商业街的智能化运营及高效化管理。

平台充分发挥5G优势,与商圈引流、导流应用需求结合,提升了15%商圈产值;以大数据为支撑重塑商圈运营模式,预知客流趋势,高峰期采取相应的措施疏导客流;辅助相关部门评估每次活动、每日商城客流量;通过大数据手段掌握商城人流趋势及规律;提升了物业管理、能效管理40%的效率。平台实现了客流管理场景的大数据应用,包含了每日客流量、24小时客流分布、街区实时人流热力等功能。除了赋能街区的综合管理之外,还能针对各个网红商户或者热门点位发布客流实时预报,为游客快速了解当前街区内点位人数情况提供了便利。今年街区端午假期的数据显示,游客的平均排队等位时间较以往缩短了23分钟。

湖北联通交通文旅行业中心总经理董自周表示:“我们通过研发5G业务使能平台,打造AI图像智能识别能力引擎和AI大数据分析能力引擎,为步行街等城市综合运营管理增加无感防疫、智能识别、智能预测和智能决策能力,提高了街区总体通行及安防效率。一方面,助力游客更快的获得玩、吃等各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通过这种人流热力的数据发布,将超出商户接待量的游客引导至其他商户,从而总体上提高了街区的商业运营收益。”

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在游客的体验提升、旅游行业的平稳运营及政府监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游客而言,可以提前了解到景区节假日期间哪些时段游客较多,可以更好地规划节假日期间的出行计划。对于旅游行业及休闲街区业态而言,平台可以有效预测景区、景点未来的接待量,为景区的防疫工作进行决策支持。另外,通过人流热力的历史数据分析,还可以为景区提供商业提升方面的建议,帮助景区、景点优化区域内的商业组织与供给,从而提升整个景区的经济收益。对于政府管理部门,平台提供了基于大数据的人流量预测、感知,帮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将传统的被动处置的事后介入模式,转变为管理部门主动处置的事前事中介入模式,提升了政府管理部门对于景区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智慧庐山”引领游客跨时空穿梭四季美景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风景名胜区为进一步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全面推动庐山全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于2020年投资6000余万元,以“高起点、强基础、可运营、有效益”为指导原则,精心谋划设计、统筹规划部署、高位推动落实,成功实施了景区智慧旅游的提升和建设。

庐山风景名胜区以“两云一中心”为基础,以“四类应用”为抓手,以“创新模式、深度运营”为核心的智慧景区新格局。两云一中心包括公有云、私有云及大数据中心,用于采集及存储全网信息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运算、分析和图形化呈现,向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四类应用”包括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营销及智慧体验应用。

VR飞越庐山

在智慧管理方面,庐山景区开发完善应急管理、景区巡防、智能监控、车辆管理、票务管理、舆情监测等应用,配套指挥中心、协同办公、投诉反馈、智能广播、车辆识别计数、环境监测、一脸通行等系统建设。为提升管理效率,开发了智慧庐山一体化管控平台,基于庐山全域2.5D实景数字地图,实现应急管理和景区管控一体化、可视化。景区还开发了移动端应用,通过手机查阅信息数据、进行相关操作,实现“一部手机管庐山”。在智慧服务方面,景区设立官方统一门户,重点打造“一部手机游庐山”,通过PC端、移动端,向游客提供“分时预约、预订、停车、导览、找公厕、智能客服、紧急求助、虚拟旅游、5G直播”等交互服务,并根据地理位置及游客画像主动推送服务信息,为游客带来便利、带去安心。在智慧营销方面,庐山开发应用“全域旅游电子商务系统、旅游分销及全民营销平台”,支持票务、食宿、包车、导游及文创产品等全业态产品的预订预约和全网分销,形成了营销、预订、支付、核销、结算的业务闭环。在智慧体验方面,景区建设了智慧庐山体验中心,建成“飞越庐山VR体验、翼装飞行体感游戏及AR互动拍照”等有趣的互动体验项目,提升了旅游的趣味性。

新智慧庐山的建成和运营,彻底打破了数据和信息壁垒,有力提升了管理效率,改善了服务水平,强化了营销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庐山智慧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程再庐介绍说:“通过智慧化体系的建设,景区的管理、服务水平、游客的体验感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去年5月庐山智慧旅游上线以来,‘一体化管控平台’启动客流超限、雷雨冰雪灾害等风险预警及应急处置共12次,协助找到走失游客3名、找回丢失物品3件、制止侵入危险区域5次,协助破获损毁旅游设施案1件,有力保障了游客及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一部手机游庐山’共服务游客及潜在游客近200万次,注册用户达36万人,实现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游客在网上买票后到了景区,刷身份证即可入园,非常的方便快捷。科技赋能运营,逐步实现了文旅产业全链路、全场景在线化。”

丽江古城智慧小镇迈出历史古城与数字科技融合的新步伐

丽江古城是众所周知的集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及居民社区于一体的开放型城镇,在当前旅游体验需求日趋多元化、个性化的背景下,如何统筹做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5A景区运维,成为丽江古城保护管理的全新课题。

丽江古城综合管理指挥平台

丽江古城主动融入了“数字云南”建设,2019年起,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深入应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全面开展了丽江古城智慧小镇建设,创新规划了“1+1+N”工程(“一网络、一中心、N应用”),构建了综合管理、智慧服务、智慧旅游、智慧创新四个体系,以智慧化建设破困局、开新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破解古城管理服务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

丽江古城智慧小镇建设从综合管理、疫情防控、资源调配、景区管理来着力,通过信息化应用系统实现了行政执法、咨询投诉受理、准入证管理、民居修缮管理等业务数字化,使工作责任更明确、工作流程更清晰、工作监督更到位、信息互通更便捷,为丽江古城的遗产保护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撑。

例如,当游客在古城旅游过程中进行了投诉,综合指挥办公室人员就能通过综合指挥管理平台将这个问题准确及时地通过线上传达到责任部门,再由责任部门通过线上直接指派处理人员,处理人员在规定时限内将处理结果进行反馈,工作流程、进度、处置责任人、处置情况等工作痕迹在平台全程记录并接受监督。平台上线至今,受理并办结2.7万余起事项,问题反映、咨询、投诉和求助等事项办结率100%,游客满意率超过99.8%。

丽江古城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数字化管理分公司经理和学光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表示:“智慧小镇建设实现了以科技创新赋能八百年历史古城转型升级,为云南全省同类型景区、社区推广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成功案例。下一步将在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与旅游业创新发展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打造出更有文化内涵、更多业态产品、更加便捷智慧的古城,努力把古城这个丽江旅游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本次采访由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协调支持,文中图片均由案例申报单位提供)

作者:李一珊

责编:李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