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对它们全天候24小时开放,但对游客却严格限制游览的时间和区域。

北京海淀区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副主任 刘颖杰:鸿雁在2004年的时候,据我所知也就四十只左右。2008年的时候达到60只左右,但是现在目前我们公园最近的监测数据已经达到了600到800只,所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在北京,人们能够获得湿地体验的场所越来越多。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研究员张曼胤和团队曾参与过北京多个湿地的规划、建设和修复工作。张曼胤介绍,北京实际上近几年湿地保护或者恢复的策略,也是采取了叫宜湿则湿,宜干则干,宜林则林,所以北京目前开展湿地恢复,不是说一定要大面积恢复湿地,基本上都是在水资源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历史上有湿地分布的情况才去开展湿地恢复。

湿地面积的扩大,城市品质或者说城市的舒适度都会有非常大的提升,因为首先湿地有净化水质的功能。另外从湿地提供的舒适环境来说,比如说湿地有降温增湿的作用,所以一般湿地边上它会比较凉爽,尤其当风吹过的时候它会比较凉爽,所以也为我们居民提供了非常好的游憩、休闲的空间。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北京市按《国际湿地公约》口径统计的湿地面积为6.21万公顷。在“十四五”期间,北京市还计划结合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兴建小微湿地50处以上,持续发挥湿地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示范作用。

2022年6月1日,《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专门针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立法保护。国家林草局近日发布的信息显示:“国家和省级层面累计建立97项湿地相关制度,初步形成了湿地保护政策制度体系,开启全面湿地保护新阶段。‘国土三调’首次设立了湿地一级地类,湿地生态功能更加凸显。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初步建立,指定了64处国际重要湿地、29处国家重要湿地,建立了600余处湿地自然保护区、1600余处湿地公园,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0%以上。国家重要湿地生态状况总体稳定良好,退化湿地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原标题《新闻调查丨中国这十年——守护湿地》。编辑 高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