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建议的15~20min。

原因分析:①不熟悉药物性质,致剂量换算错误;②加大剂量以增加疗效,却忽视可能的毒副作用;③药学知识更新不及时,对新特药物及新剂型药物临床使用经验不够丰富或用药剂量停留在原有经验层面等。纠正措施:①加强药物知识培训;②对于有特殊注意事项的药物或者新引进的药物,通过《药讯》、医院内网药物专栏进行专业介绍;③对于有特殊要求或易出错药物,设计在医师开具电子医嘱时弹出对话框提醒注意;④对滴速有特殊要求的药物规定医师在开具医嘱时标明滴速,尽量用输液泵给药,并加强输液巡视。

2.2 给药差错时间段分布

给药差错时间段分布见表2。

表2 给药差错时间段分布

本研究中最易发生给药差错的时间段是 8∶00-10∶00,其次是14∶00-16∶00和 10∶00-12∶00。原因分析:结合我院工作时间、门诊患者就诊人数和病区给药安排表分析,最易发生给药差错的时间段是我院门诊人数最多、进行药物治疗的高峰时间段,药物治疗基数大,给药操作经手人员多、干扰大、工作量大,发生给药差错的几率也较高。纠正措施:(1)利用预约就诊、部分就诊时间免挂号费等方法,分流患者;(2)实行弹性工作制,合理排班。

2.3 给药差错责任人工作年限分布

给药差错责任人工作年限分布见表3。

本研究中最主要的差错责任人分布在工作年限≤5年的低年资医护人员。原因分析:低年资医护人员经验缺乏、业务技能掌握不熟练、应急事件处理能力欠缺,易出现急躁、过度紧张、主观臆想。纠正措施:(1)加强对医护人员(尤其是低年资医护人员)规范化培训的管理;(2)实行科室包干制,由科室进行针对工作年限≤5年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强化“三基”训练,组织学习新业务、新知识,提高应急能力,加大执行和考核力度,提高技能水平;(3)尽量避免低年资医护人员单人岗和单独值班,注重新老医护人员搭配组合,提高工作效率。

表3 给药差错责任人工作年限分布

经采取上述措施,我院给药差错率得到有效降低,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给药差错改进效果见图1。

图1 2012-2014年给药差错改进效果

给药差错的类别比例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由于信息核对错误(如易混淆药品、患者身份)造成的差错比例明显下降,说明从流程和制度上规范患者身份识别、“四查十对”等环节,加强管理,可显著避免给药差错的发生。我院将进一步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采取岗位练兵方式,结合工作实际,对医护人员进行技术考核,自觉“充电”,提高业务素质,减少由于药物知识不足导致的差错。

3结语

JCI 标准强调医院必须有效管理医院用药,该标准的引入促进了我院建立并实施给药差错不良事件上报制度,通过循证法对给药差错数据定期统计、分析,改进服务流程,医护人员共同协作监测患者用药安全,定期培训,预防用药差错,使药学服务内容科学、有序,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医院药学服务发展。

原标题:基于JCI 标准的给药差错分析及防控

<END >

最新线下沙龙:

  • 医管通沙龙 |零距离与院长、大咖来一场后勤管理与智能化的思维碰撞 >>

最新线下公开课:

  • 医院管理必修课!专科经营助理实战训练营,火热招生中!>>

  • 质量管理必学:如何快速学习品管圈工具并确实有效的推行!>>

  • 医管通学院年底大课:质量管理专场(青岛平度站) (优质医疗服务+5S管理+风险预警管理)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