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托马斯与切斯根据活跃水平等九个维度将婴儿的气质划分为容易型、困难型和迟缓型,其中便有儿童对常规变化适应性、和对新情境的反应这两个维度。

容易型:容易型的孩子生理节律有规律,比较活跃,容易适应新环境,,容易接受安慰,情绪也比较稳定,积极、友好的情绪占主导。

困难型:困难型的孩子生理节律混乱,睡眠、饮食及排便等机能缺乏规律性;情绪不稳定,容易烦躁,爱吵闹;也不容易适应新环境,不易接受安慰。

迟缓型:迟缓型的孩子不活跃,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反应比较温和和低调,情绪上也表现得较为安静和退缩。

所以,除了儿童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的因素影响外,儿童本身的气质也影响着孩子对于变化的态度和适应。

对于日常的流程很固执,轻易地改变会引起孩子比较大的情绪反应;在进入新环境时也总是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这些表现都可能与孩子的气质、适应性有关。

而气质并无好坏之分,家长更需要做的是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

— 03 —

家长该如何做呢?

第一点,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调节情绪。

比昂提出的“容器”理论,家长要做孩子的容器,最重要的做孩子情绪的容器。

当孩子产生了难以名状的情绪反应时,他们自身难以处理,此时便需要母亲这个“容器”来帮忙。母亲可以接纳孩子的情绪,并用自己的形式进行处理,然后再将处理过的易消化的情绪还给孩子。这就像“空气净化器”一样,容器对被容纳者有净化的作用。

所以,面对因为计划外的变化而在哭闹的孩子,家长可以做的,便是允许孩子暂时的伤心难过,理解孩子此时的心情。

例如G小姐可以这样回应园园:“哎呀,园园期待了那么久,现在关门了,玩不了了,肯定很难过吧!没事,难过我们就哭一哭呗。”

我们自己情绪上头时,对于那些大道理不也一样听不进去吗?心里更想要的不也是有个人能跟你站在一起,陪你难过生气吗?小孩子也是一样的。他们也同样需要有个人能做他们情绪的“嘴替”,懂他们的情绪。

接纳孩子的情绪,与孩子共情,便是父母在发挥“容器”的作用。

第二点, 与孩子一起探讨解决方案

变化对于孩子来说之所以可怕,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变化后会是什么样的,自己该如何面对。

所以让孩子来决定如何解决当下的状况,既有助于让孩子重新获得对生活、对当下的掌控感,也能增强孩子对未知未来的确定感。孩子了解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心里便有了踏实感。

而父母此时更像个“辅助”的角色,给孩子提供思路,提供可能的选项,但决定权还是在孩子手里。让孩子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会比我们替孩子做决定要更有效。

尊重孩子天性,懂孩子心理,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成长空间,是父母育儿的必修课。

如若孩子情绪反应过大,父母难以处理,或是自己难以松弛下来,难以卸下育儿焦虑,不妨寻求专业的帮助,在咨询师的帮助下走好这段育儿路!

END

▎本文为中心原创文章,转载时请标明出处,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