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 开新局”和疫情防控转载集纳上级新闻媒体重要稿件3000余篇,创作新媒体产品900余件、阅读量超4000万。

——不断加强传播力建设。与上级主流媒体、重点商业平台、海外友好城市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央媒发稿2900余篇、同比增长近3倍。加强“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宣传推介,与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创作纪录片《大河之洲》,取得现象级传播效果,入选国家广电总局“2022年优秀国产纪录片”。市县两级媒体传播力不断增强,逐步位居全省前列。

——扎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改革。积极组织市级媒体一体化融合化改革试点,揭牌成立东营市融媒体中心,深化县级融媒体中心“媒体+政务+服务+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形成“报台网微端”传播矩阵。

文明润心:构建文明建设新路径,打造“德润东营”品牌

志愿者身穿红马甲,拿着小红旗在路口协助指挥交通;清扫车闪烁着车灯,在缓慢行驶的过程中喷洒清水、清洁路面;红绿灯下人群静静等候,斑马线外司机师傅挥手示意先行……在东营,随处可见文明的踪影。

画出文明同心圆,掬得今朝满庭芳。

一年来,我市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瞄准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目标,实施“六大整治提升行动”,完善“七位一体”监督体系,市级领导全员实地督导调研,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一年来,我市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全面推进“五有”“五为”“五聚”,打造“十五分钟生活服务圈”580余个,开展活动40万余次,在中国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论坛上作典型发言。

一年来,我市积极倡树时代新风,开展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五进”活动,启动“反对浪费、文明办事”移风易俗三年行动,项目化开展移风易俗赶大集志愿服务活动,公益广告入围数量居全省前列。

一年来,构建先进典型选树育体系,评选第二届“最美东营人”12人,成立10个好人工作室,承办“山东好人”发布仪式,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人被评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4人获评“齐鲁最美人物”,50人入选“山东好人”。

一年来,开展“强国复兴有我”宣传教育,建设乡村“复兴少年宫”124所、受益未成年人28万余人。完善全民国防教育机制,打造国防教育基地1处、主题公园2个。

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不断提升。随着创建工作推进,城市风貌日新月异、街道靓丽整洁、公园就在身边、葱茏绿色开窗能见、交通出行安全通畅……点点滴滴,汇聚成东营全国文明城市的“底色”,彰显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丰硕成果,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体现在身边的美好变化之中。

文化聚力:构建文化“两创”新局面,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文化的力量,催人奋进。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精神和灵魂。

2022年,我市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构建形成更加系统完整的工作体系,紧紧围绕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文化和旅游品质提升,举办黄河流域视听合作发展大会、戏曲演出季、民歌艺术展演,4家企业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项目,“非遗在社区”全国试点工作通过评估、获文化和旅游部通报表扬,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文汇·慢生活非遗街区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东营有条件、有优势。

2022年,我市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独具风情魅力的现代文旅新城为目标,推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完成《东营市全域旅游提升规划(2022-2035年)》,建构“一园一城,一廊一带”新格局,签约实施总投资37.9亿元的11个重点项目,开展城市IP形象、标识和宣传语设计,形成“黄河入海、生态东营”城市口号及“河东东”“海营营”IP形象,开展“沿着黄河来旅行”主题推广,持续扩大文化旅游影响力。

同时,我市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制定《东营市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举办“第七届东营读书节”,实施文艺精品创作质量提升工程,广播剧《守望黄河口》获“五个一工程”奖,吕剧《吕剧之乡唱吕剧》《社区新风》、电视纪录片《真理的回响》获国家和省级重要奖项,MV《黄河口放歌》在全网推广。

回望2022年,一路勇毅前行、高歌猛进,成果丰硕、意义非凡。

新的一年,新的征程。我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踔厉奋发勇担当,笃行实干开新局,为推动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汇聚更加磅礴的精神力量!

(记者 贾重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