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打造全球性企业和品牌,抢占产业制高点。

五是大力发展创业创新投融资服务。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引导民间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创新创业。深化“科创贷”、“创业贷”债权融资产品功能,为创业企业和青年大学生创业提供信用贷款、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贷款。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众筹等创新型金融工具,拓宽初创企业融资新途径。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参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早中期、初创期创新型企业发展。支持创新型孵化器设立种子基金,通过持股孵化获得收益。

六是聚集和激励更多人才创新创业。深化“成都人才计划”,加强政策集成,提升针对性,形成成都人才政策品牌。完善“企业提需求+高校出编制+政府给支持”引才模式,面向全球开展招才引智。探索实施人才“绿卡”制度,开辟创新创业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发挥大学生创业天使投资基金、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作用,引导青年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探索“学业+创业”双导师培养模式,聘请成功创业者、知名职业经理人、天使投资人、高校院所专家等担任创业导师,建立多层次创业导师服务队伍。

七是促进创新创业要素加快聚集。支持有条件的区(市)县、高校院所、产业园区利用现有资产,改建、扩建和新建一批创新要素聚集区、创业特色街区(社区)、特色科技专业楼宇等,构建创新创业服务微生态。重点打造成都科学城、高新区“蓉创广场”、天府新区“天府创客”、双流“大学科技创新园”、郫县“菁蓉镇”等创新要素聚集区,积极推进环交大智慧城、环电子科大知识经济圈、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等建设,聚集各类创业创新服务机构,培育创新创业高端服务新业态。

二、近期扶持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的系列政策。孵化载体是孕育创新创业企业的“母体”,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创业者是否能成功创业。因此,除了上面给大家介绍的重要举措外,下面我再结合我们刚刚出台的《成都市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若干政策措施》,具体介绍下我们在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方面的扶持政策。

本月中旬,我们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正式印发了《成都市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若干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共十条,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采取经费补贴、引导投入、购买服务等方式对载体建设、运营管理、专业服务等方面给予引导和支持。总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市创新创业载体总量达400家,孵化场地面积总量达2000万平方米;天使投资资金总额超过200亿元;创业导师和孵化器专业管理人才超过2000人;在孵企业和团队超过30000家。基本形成创业主体大众化、孵化主体多元化、建设运营市场化、创业模式多样化的创新创业载体发展新格局。

一是突出存量利用,鼓励多元主体多种方式建设载体。支持采取“转、改、建”多种方式建设载体,引导和支持工业园区、企业进行闲置楼宇、库房、厂房升级改造,转换形成创新型孵化器;支持新兴产业领军企业瞄准产业细分市场,打造“平台+创投+市场”孵化服务载体。对改(扩)建创新创业载体为提升孵化能力实施场地改造及公共技术设备设施购置等的费用,给予20%最高500万元经费补贴;对新建创新创业载体按20元/平方米给予最高300万元经费补贴;对新认定创新创业载体,视其发展规模、服务水平以及服务企业的数量,给予运营机构最高100万元经费补贴。同时,鼓励在蓉高校院所利用校院内或联合所在区(市)县利用校院周边存量土地、楼宇等建设各类载体,给予最高1000万元经费补贴,用于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及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等。对利用工业用地建设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在不改变服务用途的前提下,其载体房屋可按幢、层等有固定界限的部分为基本单元进行产权登记并出租,调动载体建设方积极性。

二是突出内培外引,支持载体“引进来”“走出去”。大力引入国内外知名创新型孵化器运营机构来蓉建设载体,同时鼓励本土孵化器运营机构前往国内外创新创业活跃地区开展异地孵化。对新引进的孵化器运营机构分级分类给予100至500万元的一次性经费补贴;对“走出去”的本土孵化器,根据吸引各类人才在蓉注册企业并进行异地孵化的绩效,给予运营机构每年最高100万元经费补贴。

三是突出健全体系,加快构建载体梯度孵化链条。以孵化器为中心,向两端延伸,加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梯度孵化链条体系建设,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企业和团队提供全链条、全覆盖的专业化服务。支持高校、园区、机构开办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引导不同圈层结合自身特点,围绕四川省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我市优势特色产业,新建一批新兴产业加速器。

四是突出能力建设,有效促进载体提档升级。支持载体提升多元化全链条专业服务水平和投融资能力,形成“孵化+专业服务”、“孵化+创投”、“孵化+培训辅导”等多种模式,促进载体的服务能力和市场化能力的提升。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创新创业载体给予其运营机构一次性100万元的经费资助。实施“科技创新券”计划,对创新创业载体在孵企业购买检验检测、研究开发、知识产权、科技咨询、咨询设计、法律及财务等中介服务每年给予最高10万元资助。提升创新创业载体孵化绩效,鼓励载体举办创业培训、创业大赛、科普教育等活动,为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法律维权、管理咨询、检验检测、研发设计等多元化全链条专业服务,经评价为优秀的每年给予运营机构最高100万元专业服务补贴。增强创新创业载体投融资能力,扩大财政天使投资引导资金规模,引导创新创业载体共建天使投资基金,为孵化企业提供股权投资服务。天使引导资金最高按30%比例参股,4年内退出,转让价格为原始投资额。

五是在载体内先行先试各类商事制度改革举措。简化一系列工商登记流程,特别是推行“企业集群注册”,在孵企业可将载体作为托管企业,以其营业执照作为住所使用证明,办理登记注册,进一步简化在孵企业登记注册流程。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李良钰先生的介绍。下面请成都市经信委副主任冷知用先生,介绍成都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突出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四新经济”,实现经济层次升级跨越的有关情况。

冷知用:新闻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利用这次新闻发布会的机会,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成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有关情况。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源泉。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做出了“突出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四新’经济,实现经济层次的升级跨越”的部署。我们深刻地感到,突出“四新”是市委为成都制造业抓住发展机遇,找准发展路径,加快转型升级,做强产业优势指明了方向,是我市转方式、调结构及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抓手。具体来讲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实施产业创新,打造产业升级版。紧紧围绕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节能环保等培育一批高端成长型产业,壮大智能制造、无人机、基因技术等一批战略新兴产业,改造食品饮料、冶金建材等一批传统优势产业。支持企业积极承接国家重大创新专项,分期分批开展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应用试点示范,全面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大力推进清洁生产,严格控制“两高”行业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精准对接国家工业强基重点方向,大力实施一批工业强基示范工程,进一步夯实我市工业发展基础。着力培育新增长极,大力发展内生经济,打造一批具有国家战略引擎作用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重点优势产业形成国内创新引领能力,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二是实施技术创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大引资引智力度,引进一批强链补链的高端制造项目和先进技术,吸引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落户成都。实施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培育计划,引导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建立一批行业协同创新中心,努力创建国家和区域制造业创新中心,不断完善国家、区域、城市和企业“四位一体”的制造业创新网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启动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推动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加速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壮大一批行业旗舰式企业,推进成都制造向成都智造转变。

三是实施模式创新,推动跨界融合发展。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积极跟进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化制造业与信息技术、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电子商务等产业跨界重组,打破原先垂直分布的产业链及价值链,实现要素配置、生产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的创新。重点推进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应用试点,全面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积极推动与国内互联网巨头企业的合作,引导电子商务平台从产品销售和广告营销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领域渗透。

四是实施业态创新,完善完备产业链。聚焦3D打印、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应用领域,鼓励开展具有规模效应的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示范应用项目,重构产业传统生态,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升级转移,促进产业发展模式从以产品制造为核心,向产品、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转变。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加快制定相关政策,建设好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着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打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大力促进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军民优势资源双向流动、相互转化,推动一批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壮大。

在抓好创新驱动,促进“四新”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市还将主动融入“一带一路”,走“面向全球、高端嵌入、开放合作”的大循环发展之路。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转移与合作,扎实推进中韩、中德、中法等国际合作园区建设,通过技术转移和产业承接,扩大与韩国、德国等国家特色优势产业合作,推动成都制造业融入“一带一路”等国际产业体系,加快实现转型升级。

下一步,我们将贯彻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有关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具体部署,以全面创新改革为契机,加快推出一批细化措施,力争到2020年把我市打造成为中西部先进制造业领军城市。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李良钰先生、冷知用先生的介绍。如果大家还有需要深入了解的内容,会后可跟有关部门联系沟通。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成都2016年将有七大系列举措推动创新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还出台扶持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的系列政策,提出到2020年全市创新创业载体总量达400家的目标,鼓励多元主体多种方式建设创新创业载体,最高将给予1000万元的补贴。

科技成果转化收益70%以上奖励研发人

推进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成都将深化科技成果“三权”改革,赋予高校院所自主处置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允许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70%以上用于奖励研发人和直接贡献人员。成都今年重点支持7所在蓉的高校院所开展“三权”改革,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分别出台或即将出台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

目前,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实现落地转化。以中电科集团第30研究所为主体,总投资130亿元的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化基地落地建设,建成后将带动网络空间安全相关产业产值超过500亿元;以中铁二院为主体,总投资30亿元的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初具规模,已入驻企业60余家,全面建成后将带动相关产业逾千亿元。同时,中电科航电民用航空电子娱乐系统、川大智胜合作式智能交通系统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蓉落地实施。

为聚集和激励更多人才创新创业,成都面向全球招才引智,正在探索实施人才“绿卡”制度,开辟创新创业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探索“学业+创业”双导师培养模式。今年以来,全市引进海外各类高层次人才238名,其中80名来蓉创办企业;全市高校院所科技人才有100余人创办或领办企业;青年大学生创业超过3千人,带动就业3万余人。

“创业贷”贷款额度最高50万元

在促进创新创业要素加快聚集方面,成都重点打造成都科学城、天府新区“天府创客”、郫县“菁蓉镇”等创新要素聚集区。目前,交大智慧产业城、环电子科大知识经济圈等环高校特色知识经济圈加快规划、建设;双流天府新区大学创新科技园建设全面启动,武汉大学等知名高校签约入驻。

此外,成都将大力发展创业创新投融资服务,深化“科创贷”“创业贷”债权融资产品功能,为创业企业和青年大学生创业提供信用贷款、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贷款。“创业贷”是一种纯信用贷款产品,支持对象是在成都市域内创业的在校或毕业5年以内的青年大学生,贷款额度最高为50万元。

孵化器“引进来”“走出去”均有补贴

《成都市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若干政策措施》日前正式出炉,提出支持采取“转、改、建”多种方式建设创新创业载体,引导和支持工业园区、企业进行闲置楼宇、库房、厂房升级改造,转换形成创新型孵化器。对改(扩)建载体场地改造及公共技术设备设施购置等的费用,给予20%最高500万元经费补贴;对新建载体按20元/平方米给予最高300万元经费补贴;对新认定载体,给予运营机构最高100万元经费补贴。同时,鼓励在蓉高校院所利用校院内或联合所在区(市)县利用校院周边存量土地、楼宇等建设各类载体,给予最高1000万元经费补贴。此外,对新引进的孵化器运营机构分级分类给予100万元至500万元的一次性经费补贴;对“走出去”的本土孵化器,给予运营机构每年最高100万元经费补贴。

《措施》明确,实施“科技创新券”计划,对载体在孵企业购买检验检测、研究开发、知识产权、科技咨询、咨询设计、法律及财务等中介服务每年给予最高10万元资助。鼓励载体为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法律维权、管理咨询、检验检测、研发设计等多元化全链条专业服务,每年给予运营机构最高100万元专业服务补贴。

促进军用民用技术相互转化应用

成都将加强创新驱动,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四新”经济发展,力争到2020年把成都打造成为中西部先进制造业领军城市。支持企业积极承接国家重大创新专项,分期分批开展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应用试点示范,全面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大力推进清洁生产。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启动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推进成都制造向成都智造转变。

成都将设立军民融合协调机构,促进军用民用技术相互转化应用;积极争取国家重大项目落户成都市,将重大军工项目建设统筹纳入全市工业发展布局,加快建设航空产业基地、通用航空产业基地、航天产业园区、核能及核技术应用基地、信息安全产业园、激光产业园、北斗产业园等一批军民融合产业特色园区;在重点领域开展技术联合攻关,支持军民合作共建技术转移中心、产业孵化中心等,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等。相关负责人透露:“市经信委在一个多月前就新成立了一个军民融合的专门处室。”

(综合成都市政府网、成都晚报新闻)

——THE END——

凡在我市注册登记并纳税的企业、个体工商户,访问成都市政府“B2G”企业和创业者服务平台,政策咨询、融资、人才、科技、市场需求等问题,十日内将获得解决和答复。

热线:4008481900,或搜索:成都中小企业网。

成都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为成都市中小微企业免费提供 科技成果转化对接 融资需求对接 人才需求对接 政策大讲堂 中小微企业服务博览会 每周公益培训等

微信号:cdsmewx

长按二维码关注

网址:www.cd

合作交流:028-87710082-62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