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根本没有铁饭碗啊。”

当时,这个朋友也刚刚瞒着父母从体制内辞职,开了一家餐馆,起早贪黑干得热火朝天。

我回答她:

“这世界上本就没有稳定这回事。金融业躺着赚钱的日子早结束了,未来可能还会迎来更多的变革。真正的稳定不是找个看起来稳定的单位呆着,而是炼就自己离开哪个单位都能活下去的技能。洪水来袭的时候,最让人产生安全感的,不是一棵看起来难以被洪水撼动的树,而是你的自救技能。”

朋友问我:“那你辞不辞职?如果你做得委屈的话,我建议你辞。”

我说:“我再想想。”

讲真,那时我真的还没做好心理准备。

3

受委屈

本就是工作的一部分

在体制内 13 年,委屈当然是有的。

最后一次跟同事一起去外省出差,我们自费租了一辆车从一个海滨城市开到了会议地点。我负责开车,开错了好几个路口,本该一个半小时走完的车程我们走了两个半小时。

路上,我跟同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主要还是聊工作。

聊到后来,天黑了,她也睡着了。驾驶室突然静了下来,我想起工作,突然感到莫名的委屈,眼泪吧嗒吧嗒掉下来,止都止不住。

这样的场景,离职前还有两回。

某天下大雨,我下班路上忍不住给闺蜜发了一连串带着哭腔的语音。一开始只是倾诉,后来是真哭。

我把车停在路边,看着雨刮奋力地刮着玻璃,满心悲凉。

我跟闺蜜说:“老娘不干了!”

闺蜜发过来两个字:“我懂。”

现在想来,多多少少觉得自己矫情,但当时当下,我就是觉得很委屈,很,委,屈。

我当然不是受不得委屈才离职的。

在体制内 13 年,我有过无数次这样的委屈,但也无数次释然,是因为最终我明白:

受委屈,本就是工作的一部分,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你拿的薪资里,有一部分本就是支付给你的 “委屈费”。

你看我们的领导,在我们面前可能威风八面,但去到更大的领导面前,也得点头哈腰、满脸堆笑。他们受的委屈不一定比我们少,只是工资卡里的 “委屈费” 比我们更多一些罢了。

奇怪的是,在单位上班的最后一天,我看啥都顺眼,听啥都顺耳……有一种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的感觉。用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来形容或许不恰当,但我当时就是这种感觉。

一旦选择了离开,眼前的一切都变得亲切了起来。

4

下决心离职的基础

是对自我的探索和认知

辞职当然不是目的,辞职后去做什么才是。令我纠结的也不是辞不辞职,而是辞职后去干什么。

踏入体制内的第一年,我像个婴儿一样,对一切新事物感到好奇,并且愿意花时间去探索。

在体制内第四五年,我觉得美好的职业蓝图像是在我眼前打开,浑身充满干劲。那会儿单位搞改革,有时候凌晨一二点钟我还在布置会场,周末也得回来加班,但对工作毫无怨言。

头天不管奋斗到多晚,次日起床都能精神抖索地去上班。升职加薪没我份,也不觉得有什么。单位改革成功搞庆祝活动,我也跟着瞎激动,心中无来由地升起自豪感、荣誉感。

到了第七八年,开始对工作感到倦怠,工作能让我学习到的新东西、接触到的新事物在递减。令人感到安慰的是,我的工作效率在提高,单位时间内我能完成更多的工作。

到了第十年,我发觉工作像是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你越是资格老,承担的工作量越繁重,而职级升到某种程度以后就再上不去了。我开始萌生退意,却还是差点勇气。

到了第十一二年,我开始觉得自己无法克服对工作的倦怠感,也曾申请过调岗但因为单位一时找不到能接受我这摊工作的人,最后不了了之。

长期重复性的劳动让我再学不到任何新东西,也让我对自我价值产生严重的怀疑。我依然在认真工作,但却开始有 “油条化” 倾向。

这点自我发现,让我开始陷入焦虑:要不要变成一个年轻时自己都讨厌的老油条?这是个问题。

于是,我开始认真考虑辞职这件事情。

辞职念头一产生,就常常折磨得我寝食难安。想到辞职后的未来,我又是兴奋又是害怕。

再找一个单位或公司呆着?我是不愿意的了。给自己打工?风险似乎又太大。

我开始认真地剖析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更适合做怎样的工作,还做了一个性格测试。

测试系统告诉了我这样的答案,跟我对自我的认知非常吻合:

“你在内部世界内向使用情感功能,所以你异常注重内心的和谐——追随内心的想法、意愿、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社会主流元素充斥商业化,强调的是利益最大化,由此建立的主流社会规则,包括职场的各项公司制度,对你而言是一种无形的桎梏。

另外,在这种利益驱动型的制度下,职场如战场,人与人之间的利益角逐关系,会让你心力交瘁。

同时,错综复杂的职场丛林,会带给你很多束缚和阻碍,导致你难以发挥出你的天然禀赋和才能。

你只有认同公司的产品、服务和文化理念,只有从事自己喜欢、符合自己价值准则的工作,才有可能有所成就,获得职业满足。金钱、社会成就和阶级地位等等外在的身份象征,对你而言都不如自我理解、自我探索并自我表达的内在自我身份确认来得重要。”

最终,让我下定决心要离职的基础,就是这样的自我探索和认知。

过去那么多年,作为甲方代表,在长期跟乙方接触的过程中,我大概了解了乙方的运行逻辑。

对与广告创意类有关的工作,我拥有 “数十年如一日” 的热情,业余时间也爱去研究各行各业的宣传套路和推广案例(虽然研究这些并不会让我涨工资)……

我常常在想:既然市场上乙方的水平未必比我高,或许我也可以试试?特别是如果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邀我加盟的情况下?

我问过自己,如果辞职后每个月只能赚以前四分之一的收入,但你做的是自己喜欢做、而且做得比较开心的事儿,你愿意么?我的答案是,愿意。

5

很多事情不是难才不敢做

而是不敢做才难

在工作场合,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一个擅长做事,并且能从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中得到极大成就感、价值观和满足感的人。

我不是不擅长处理错综复杂的职场关系,更多时候我是不屑,是觉得那样做浪费时间。(投黑马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比如,明明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如果有人硬要绕着弯子来沟通以显示自己的 “政治智慧”,我就很容易陷入崩溃。

在体制内,想要加薪,唯一的渠道似乎就是升职,但有太多因素左右升职结果。绩效没法量化的时候,升职标准也就漂浮不定。

而我,没有太强的权力欲和管理欲,在团队中一直是孙悟空式的角色,优缺点非常明显,能耐有点,棱角也有点。

我甚至都没办法跟那些和自己三观极度不一致的人相处,这对于体制人来说简直就是一块能决定木桶能盛多少水的致命短板。

奇妙的是,体制内外的人对我的评价,比较不一样。

体制内,我可能是不讲政治、“二”、不稳重的代名词,而体制外的朋友对我的评价却建立在一个与体制内完全不同的评价体系上。

在体制内讨生活,需要形成体制化独有的 “三观”。

这些 “三观” 不一定是写在墙上、印在纸上或是说在嘴上的那一套,而是一种人人都遵守、追随的另一套为人处世的“规则”。

这些年来,我与这套规则发生过无数次血肉碰撞,最终都以我受伤结束。

之所以会发生碰撞,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不大能理解和认同那一套运行逻辑和规则。到了后期,因为与体制 “三观” 内外不一致而产生的 “自我内耗” 越来越严重,我觉得自己需要适当改变一下了。

我开始找朋友们聊天,然后惊奇地发现那些平日里跟我玩得比较好的朋友,几乎全都已经下海创业,有的刚刚小试牛刀,有的已经在商海摸爬滚打了好几年。

我甚至有些奇怪:我和他们很多年前就认识,那时候大家都在体制内工作,谁也想不到对方会离职去创业,只是觉得比较聊得来,所以长期保持着联系。怎么到了最后,就这波人还能成为站在我身后的朋友?

是因为我们骨子里都有不安分的基因,还是因为我们各自的 “三观” 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太大的分歧呢?

有一段,我跟这些逃离体制的朋友聊起我辞不辞职的纠结,并向他们形容了自己的状态:

“我现在就像是一个站在跳水台上的新手一样,游泳衣都穿好了,看着下面的游泳池,很想跳下去试试,但我现在双腿发软,担心游泳池的水是不是足够满,担心自己掉下去以后会不会把腿摔断。我找你们聊聊,只不过就是想看看你们的状态,看到你们安然无恙,没摔死,我也就有点勇气了。”

一个朋友哈哈大笑:“我真想踹你屁股一脚,把你给踹下去。明明是只老虎,却一直以为自己是只猫。体制的笼子把你关傻了吧?”

我说:“也许你看走眼了呢?也许我只不过是一只披着虎皮的猫呢?”

朋友说:“选错了又怎样?人生从来不会因为你选错而毁掉。你当年嫁错了人,但现在不也一样活得好好的?”

我开始反省,是什么原因让我对未来充满那么多的恐惧?是未来真的很可怕么?很多事情“不是难才不敢,而是不敢才难”,你到底在怕个什么?

说到底,还是因为内心有太多的怯懦,不敢主动打破自己的舒适区,也害怕失败以后颜面无存。

留下来,拿一份稳定的收入,拥有一个一眼看到头的未来;走出去,尝试更多的可能,去更广阔的天地去认识更多的人,未来不一定能收获成功,但一定能收获成长。

至于颜面,那都是活给别人看的。很多在体制内的人,走出去不都光鲜亮丽的,但背后各有各的心酸苦楚、千疮百孔,不足为外人道罢了。

既然走到哪里都要吃苦,那就换种苦法试试?苦瓜吃多了,黄莲的味道也想尝一尝。

都说 “大公司做人,小公司做事”,既然我自己更能在做事中获得成就感,那就专心去做事好了,兴许还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中高端人才

说来有点好笑的是,最纠结、最犹豫的阶段我还去找人算了个命。

对方告诉我:“你这人啊,一生有怀才不遇之感。” 我说:“还好,至少还有才,只是不遇而已。”

事后,我忽然觉得,这话对谁说都会引起人家的强烈共鸣啊。谁还能承认自己目前过得不好是因为自己不是块料?

那些写个通知都写不清楚的人,那些一年到头没给企业创造多少价值的人,谁不觉得自己劳苦功高、怀才不遇?

好事儿轮到自己头上,大家就觉得体制公平;轮不到自己头上,就觉得不公平。普遍的人性而已。

就这样,经过漫长的心理建设,做足了相关的物质准备、征求了家人的意见后,我提交了辞职申请。

这里要特别说一下我的父母。

我人生中每一个重要的决定,都是我自己做的。从 11 岁开始,他们就没有再干涉过。

一方面是因为我自己成长速度确实快,能为自我的决定负责,而他们已经不懂下一代的世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比较懂得尊重我(虽然在小事上我们摩擦不断)。

就我爸中风后一瘸一拐的样儿,他还能跟我说:“活不下去我养你啊。”

我问他:“现在你们都是要我养的年纪了。你拿什么养我?”

我爸认真地回答:“回老家当保安啊,捡垃圾啊。现在社会变好了,饿不死人。”

而我那个从体制内辞职去开餐馆的朋友,现在还把父母蒙在鼓里。为了不让父母起疑心,她经常早起,假装去单位上班。待把车开出小区后,就在路上补个觉。

6

选错了又怎样?

人生活得就是一场体验

离职之前,我给几个相处得比较要好的同事写了一封告别信。

在那封告别信里,我是这样说的:

对于从中国西部最贫穷的农村走出来、前几年又把婚给离了的我而言,离开体制出去闯一闯,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甚至很冒险。只是,一想到马上年近 35 岁,以后可能再没法生出这样的勇气,就想趁现在心中的梦想之火尚未熄灭,跳到凶险的大海里学学游泳。之前我身上所有的光环都是我所在的这个平台给的,我也想知道离开这个平台之后我是谁、能是谁。

人生中做的每个 “突围” 决定,都意味着种种艰辛和风险,谁都不知道自己会成为 “范本” 还是“笑话”。离职并不意味着幸福的开始,但是起码可以换一种苦法。

很多同事听闻我离职,颇有艳羡之意。其实,人到中年,你会慢慢发现:哪里有什么更容易的人生,不过就是从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更何况,俗语有云 “命里只有五斗米,走遍天下不满升”。这话听来很“丧” 很“宿命”,但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命运留给每个人辗转腾挪的空间委实不多。我只能说,凡事有得必有失,人活的就是一个“取舍”。往后的日子,谁知道呢?也许会风和日丽,鲜花遍地;也许会狼狈不堪、遍体鳞伤。

文学只是我的业余爱好,毕竟靠写作养活自己不是一件易事,何况当你的爱好成为你的职业,这种爱好也会慢慢变得不再纯粹。离职后我还会从事广告宣传、培训等行业,还望大家多多支持。

人到中年,开始觉出人生寒凉。真心感谢过去大家给我的支持,希望以后还能成为朋友。请原谅我在离职前说出这一番矫情而多余的话,它折射出的,其实是我不舍、害怕以及兴奋等五味杂尘的离职心情。我甚至有点愧疚,过去没有在岗位上多学点东西,在某些时候没有拼尽全力,在某些忙得脚不点地的时刻可能待人不够友善、温和。

全省的县市名,我早在 10 年前就背得滚瓜烂熟(云南老家有哪些县市我反而不知道);给我一个单位名,我几乎都能说出该单位经常跟我联系的人员的名字。即将离开,怎么可能没有不舍的心情呢?毕竟在这里,我度过了 13 年的青春。它有它的好,也有它的坏,但不管好还是坏,都是我生命中一段难忘的经历,而且,此生不会再有。

原谅我不是一个完人,拥有与体制内工作格格不入的、很 “二” 的性格。如果过去有哪些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大家原谅。以后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我岗位接手人的工作,也真心希望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大家都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愿你我都能奋力成长,不负晨昏。

这封信,我写得言辞恳切,一些同事说把自己给看哭了。

我开玩笑说,我不是在写告别信,只是一个长期没啥存在感的人想刷最后一波存在感罢了。文人有时候就是这么酸溜溜的,能用文字来祭奠的青春绝不用其他。再说了,谁让我是表面低调、内里超爱出风头的狮子座。

从这周起,我就没班上也没工资拿了。现在我的心情啊,有点兴奋有点慌…… 唔,像一个刚被从笼子里放出来的兔子,面对茂密的丛林一脸懵逼,不知道果子和狼都藏在森林里的哪里,不知道该撒丫子往哪儿跑……我打算先回老家休息一个月,回来再战斗。

过去一年,确实太辛苦了。裁员分流后,一个人顶两个人使,本职工作强度非常大,晚上回到家等孩子睡着还得熬夜写公号,有段时间颈椎疼得直不起来,双肘因为长期搁电脑桌上打字竟被磨出了茧子,我常常怀疑自己会不会下一秒就挂掉。

现在,确实需要好好休整一下。

我对物质没有太强的欲望,全身上下无一名牌,但很注重所从事的事情是不是与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统一(或者没有太大的分歧),也是一个很愿意为梦想拼搏的人。换个天地试试,或许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前几日,我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中年危机的办法是什么?”

有人迅速给出了答案:“环游世界、婚内出轨、辞职创业。三招过后你的银行卡还有余额的话,恭喜你,你只是个在无病呻吟的人生赢家。”

我一看,就乐了。

父母还健在,不远游,“环游世界” 对我的诱惑力不大。

婚内出轨,在我看来有点无聊,而且这种事儿只能别人对我做,我不想对别人做。现在离婚了,也没条件了。

“辞职创业”,九死一生。死了,很多人会笑话你 “不作就不会死”;活下来了,很多人会赞你当初好有勇气。至于最终你是不是觉得值,这答案藏在未来,只能由我们自己去寻找了。

今天写这些,没有任何鼓动大家辞职的意思,因为每个人面临的情况不一样,但我始终相信一点:爱学习、肯拼搏的人,不管在哪里,都不会混得太差。

我真的有太多在体制内讨生活,但从来没有放弃提升自我的朋友。他们当中,有人在体制内得到了重用,有人暂时没有得到好的机会,但拥有随时可以离开体制的能力。

还有一类人,身无所长,也没有持续学习的能力,混日子很在行,但其他什么也不会。如果你哪天突然把他们推到体制外,可能真的会变成废柴。

我向来认为,不管是体制内或体制外,都只是生活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并不存在优劣之分。从体制内辞职,也不显得更高级,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儿。

虽然体制内也有一些庸人,但总体而言,能 “过五关斩六将” 越过门槛进入体制内工作的人,大多身怀绝技,非常优秀。在体制内,我也见识过无数的匠人、匠心,他们的选择、坚守,一样值得尊敬。

不管在哪里,做好人、行好事,或者,至少不作恶,也是在为社会做贡献了。

以前,我曾以为我会和我嫁的人白头偕老,后来却离了婚;以前我也以为自己会在这单位呆一辈子,今天却辞了职…… 人生唯一不变的,便是变化。这世上也根本没有 “稳定” 这回事,有的只是偶尔的、动态的平衡。

离婚如离职,我有时候甚至有点后悔:如果今天会走这一步,那我当初应该行动更早一些的。

好在,现在也不晚。

未来还未到来,有怎样的结果没人提前能预知,(投黑马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但我们都该更勇敢一些的,拥抱每一种变化和可能。

选错了又怎样?人生活得就是一场体验。

祝福你们,也祝福我自己。

(文章来源于:晏凌羊摘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