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问题是:You're not a Chinese,aren't you?他们都答错了。因为他们的回答是“no,iam a Chinese”。这样的问题哪里难?不是他的英语好不好,而是不知道汉语和英语思维的差异。例如,我用中文问这个问题。

说你不是中国人,对吗?回答肯定是:不,我是中国人。

中文回答的着眼点在于:我的问题是否正确。我说你不是中国人,你肯定会否定我这个说法。而英文的着眼点是:回答的一致性。前面说Yes,后面就必须是肯定回答。反过来,后面是肯定的,前面就必须说Yes.

所以,既然后面是I’m Chinese,前面就必须说Yes。

语言形式的一致性比意思要重要。

中文因其以象形文字为特征的独特性,它重在表意。你说错了我,就要否定你。而英文强调的是语言的一致性。

Tag question这一类的语言结构就是Alexander说的progress patterns。这是很难短期学会的。

Ittakes a long time and a controlled and gradual process to learn

与Progressive Patters不同,static patters,类似形容词比较级、最高级这样的语言形式学生花一段时间就能学会,不需要很长时间反复的训练。

我再讲一个关于steady pattern的案例。

很多年前我在泰安一个学校上初二的课。当时他们正好学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我用了整整一节课讲什么是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课后,我跟那位老师讨论了很久。她很困惑我为什么需要花45分钟时间让学生理解和区分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而且完全没有涉及时态转换类的内容。

这个老师觉得我搞错了。认为我这种做法太浪费时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好玩的是过了一年之后,我又见到这位老师。她理解了我当时的做法。因为学生后来基本上不犯这个错误了。

因为针对这种static pattern,你要毕其功于一役。集中火力,花足够多的时间一次性解决问题。

而很多一线老师的做法恰恰相反。他们始终希望用最短的时间完成progress pattern。而对于这种static pattern,你真的就要用很短的时间把问题的核心把它找准了,然后一举把它解决掉,保证以后再也不会犯错。

Alexander在讲how to teach speaking,但是staticpattern和 progress pattern很值得注意,他说的elicit a particular kind of response,就是通过设计,激发学生的特定response。就是要让学生形成精准并且自动化的反应。他认为的自动化反应是需要靠drills来实现的。当然,这个观点他后来有所改变了。但改变的是实现自动化的正确反应的方式,而不是目标。

最后,我再简单谈几点关于Oral composition,口头作文的看法。

口头作文,或是口头的表达能力是有顺序了。要先学习narrative and descriptivecomposition,怎么样去讲一个故事,怎么样去描述一个东西,最后他还能够学会argument,能够论辩,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

最近,CCTV或是GNVT,中国国际电视台的刘欣,在巴基斯坦国际会议上很长的一段话跟俄罗斯的RT主持人对话。讲西方不懂什么叫state media,不懂中国。她说她可以用英语跟西方人对话,西方人能用汉语对话吗?这就是argument,debate。

Alexander说口头作文的学习顺序是规律性的,对写作也是一样的顺序。

了解更多有关“新概念英语应该这样学”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mingjujiaoyu20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