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照片/石头姿势

为了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不仅需要企业顺利,政府、社会还需要形成良性互动。

/

文|中国企业家智库郭立奇主编|小三柱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国企业家》杂志、中国企业家智库发起了“100名企业家两会调查”,以“企业家眼中的新时代”为主题,通过在线问卷调查、邮件调查、电话采访、企业访问方式,历时两个月,最终有300多名企业家接受了调查。

从调查结果来看,企业家群体对新时代有四大期待。

第一,期待正常关系能真正成为“亲”和“青”。2018年初,中性室董事长毛振华起诉雅布里管理委员会和黄明集团董事长黄明公开举报地方领导人等,成为企业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企业家普遍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坚持以市长/市场为导向,打破体制机制障碍,从根本上构建“亲”、“清”的新常态关系。有趣的是,随着反腐的深入,一些地区出现了哽咽、废除食物、不工作、不犯错的懒惰政治现象。企业家们希望到改革的下半场,政府部门能够坚持以服务为导向、创新监督的方式,不仅是“亲”和“青”,而且是“勤”

第二,希望制度环境更加稳定和可预测。法治、公平、透明的经营环境是稳定企业家期望的重要保障。最近重新研究了小君案、张文安案、李美兰案等重大案件,使企业家对保护财产权充满信心。出台了2016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2017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对稳定企业家的期望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政府和市长/市场关系的博弈仍然是企业家心中的重大不确定因素,他们希望未来的制度环境更加稳定和可预测。

第三,期待抓住技术突破的契机,将经济推向高质量的发展通道。“升级”、“重复”、“创新”等是企业家在2018年信息中出现得最频繁的词。对于自己的发展,企业家们关注的热点集中在创新升级和创造价值等方面,提高开拓国境、正确解决问题、创造工匠品质的能力。企业家普遍认为,技术创新带来的创新产业和消费升级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下一个引擎,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创新努力抓住技术突破的机会,加快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第四,期待社会氛围更加包容和鼓励多样性。企业家精神是创新的原动力,也是企业家群体最明显的特性。要想保护和刺激企业家精神,整个社会必须营造包容多样的氛围。近年来,创业浪潮兴起,创造了无数创业神话、英雄,但大浪淘沙后到处都是残骸,失败的事例数不胜数。在2017年创业失败名单中,旅游、共享经济、电商、社交是数量最集中的四个领域,这四个领域也曾为媒体、资本和舆论疯狂。企业家们希望整个社会更加宽容失败,为企业家创新创造更好的氛围。

“100名企业家两会调查”是《中国企业家》杂志、中国企业家智囊团每年全国两会前夕以企业家群体为对象进行的深入调查,每年在《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两会沙龙上发表,邀请企业家代表委员带全国两会。最近,《中国企业家》杂志不断就结构性减税、简政放权、加快产业互联网转型、振兴产业产业“新型”等主题展开调查,许多政策建议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被相关部门吸收到相关政策中。

以下是2018《100名企业家两会调查》详细报告,全文刊登在《中国企业家》杂志2018年第6期。

两会调查:登上新时代的诺亚方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了“新时期”。在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足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关乎全局的重大判断,只有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的人士共同参与,才能形成合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家和创业者是创造历史的主角,企业家和创业者如何理解、参与和引导新时代,意味着新时代具体会呈现什么样的面貌。

在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在全国两会前夕,《中国企业家》旗下的中国企业家智库开始了以“企业家眼中的新时代”为主题的研究

从参与调查的样本企业的构成来看,民营企业的比例为80.56%,占压倒性优势。从收入规模来看,年收入在5000万韩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占59.03%,收入在10亿韩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不到10%。从成立时间来看,成立5年以上的企业比重超过了一半(52.08%)。(请参见图1)

ZHH4X0%3D&index=1" width="500" height="292"/>

从全部收到的317份反馈和对21家企业采访、走访的情况看,大部分受访者对未来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在对2018年送出的寄语中,以发展为内核的“升级”“迭代”“创新”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这背后的心理大概能用调研中康复之家董事长柏煜的一句话来概括:“发展才能保证至少留在原地,不前进就意味着倒退。”

市场经济是王道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显著的成就是经济高速发展,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的是民营企业崛起和壮大。十年前,全球市值最高的中国企业是工商银行、中石油和中移动这样的大型央企;十年后,则是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民营互联网企业。

民营企业离市场更近,对市场的跳动脉搏更加敏感,它们是市场经济最积极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在本轮调查中,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41.67%的受访者认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是关键;24.31%的受访者认为,搭建全面开放的新格局是关键;22.22%的受访者表示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见图表2)

1、有形之手vs无形之手

中国特色语境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博弈,是近几十年我国经济最大不确定性因素。不可否认,没有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中国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现实同样告诉我们,不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力量,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同样难以为继。有形和无形两只手该相互配合,才能共同推进经济发展。

马云曾说,企业应该跟政府谈恋爱,但不要结婚,因为恋爱讲究平等、理解和包容。在今天的中国,很多企业家仍然感觉,与政府的这份“恋情”不够平等、理解和包容。本次调研中,认为政府强势企业弱势、政府懒政现象突出、政府应该进一步减少对市场干预、政府服务意识有待加强4项的企业占到了91%。(见图表3)

在理想营商环境应该包括哪些要素的选项中,健全的法治体系(77.08%)、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66.67%)、各种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65.58%)位列前三位(见图表4)。可以看出人们对完善市场经济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期待。

2、企业家精神与安全感

企业家是自上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到改革开放期间,在中国大陆消失了的阶层,这40年才逐渐重新回到历史舞台。从最早一批下海的84派到92派,再到互联网派和新生代,中国企业家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占据着怎样位置?

被称为“中国企业教父”的柳传志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企业家很软弱,不太可能成为改革的中坚力量。”这反映出当时企业家群体的整体心态。但在后来的10年时间,当网购、互联网社交、互联网金融等一批商业力量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更多参与到公共议题中,愿意为美好明天做出自己的贡献,预示着一个阶层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感已经觉醒。

在本次调研中也能清晰地看到,在“改革开放40年你眼中的关键词是什么”一项中,“企业家”一词获得了61.11%的选择率,位列“改革”“开放”之后。(见图表5)

对企业家精神的认知,调研数据也显示出以“创新力”为凸点的均衡认知,包括工匠精神、前瞻力、国际视野和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都成为企业家群体评价企业家精神内核的标尺,而不仅仅是看企业发展规模和经济效益。(见图表6)

与此同时,企业家群体的无力感并没有消失。关于转型期的阵痛,不少企业家都有切身体会,从健力宝的李经纬到科龙的顾雏军不一而足。党和政府也意识到了这类问题,2016年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2017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发布;2018年《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通知》发布。

在弘扬企业家精神的《意见》中,提到多项保护和弘扬企业家精神的措施,其中“建立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长效机制”成为调研中最受企业关心的一条,获得了100%的选择率。其次是“清除多重执法,提高综合执法效率,减轻企业负担”和“建立企业家个人信用记录和诚信档案”,分别获得了50%的选择率。(见图表7)

理性乐观,认知清晰

商机转瞬即逝,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这练就了企业家们在不确定性中把握大概率趋势并行动的能力。在趋势中,他们看主流;在利弊中,他们看本质。本次调研显示企业家群体对自身和外界,有着较为清晰和理性的认知。

1、关于自身

自从国家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中国迎来了史上最大创业潮。有人调侃,中关村就有20万创业狗。全国情况也可见一斑。但在本次调研中,有不少企业表示,自己所在行业跟风的情况少了,创业开始趋向平稳和理性。

关于创业企业的生存发展现状,调研中有36.81%的人认为,大部分创业者心态浮躁,没有踏实做事,很难撑过三年;31.94%的人认为,有实力的企业仍然能够获得较好发展,仅有11%的人认为目前是创业的历史机遇期。(见图表8)

2、关于宏观

在对中国经济未来前景的判断上,超过半数人认为能保持6.5%以上的增速(见图表9),27.78%的人认为能否达到,要看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而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态度上,近半数人认为,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能严格遵守现代公司治理制度。(见图表10)

2017年《中国企业家》策划的关于实业突围的“两会”调研报告中提出,未来的实业属于五类“新物种”,其中就包括了技术积累型、追求工匠精神的产品导向型以及在融合中获得新生的企业,这个预判,在2018年的“两会”调研中也得到了体现。

关于对中国制造业逐步回暖主要原因的判断中,认为是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以及回归匠人精神的占比超过50%。此外,有24.31%的人认为主要是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收到成效。(见图表11)

相信未来,预见未来

“未来已来”,围绕未来,我们在本次问卷中设置了创新高地,前沿领域突破,经济新引擎等几个问题,从反馈的问卷情况,可以看出企业家及创业者群体对未来的一个大致态度。

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致力打造成为一座绿色、智慧之城,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诞生。不过在本次调研中,认为中国未来的创新高地会在雄安的只占17.36%,并且选择了雄安新区的人中,近一半(48%)的企业所在地位于北京和河北,带有较明显的地域倾向性。认为高地将出现在二三线城市和深圳的分别有41.67%和29.86%(见图表12)。其中,杭州、南京、成都、武汉是最被看好的几个准一线城市。

在“未来几年最有可能实现突破的前沿领域”中,人工智能一项拔得头筹(83.33%),其次是新能源汽车(65.97%)和物联网(59.03%),有不少企业在对2018年送出的寄语中,写下了“拥抱AI”“智能转型”等。不仅如此,在调研中有50%的人认为人工智能会在5~10年内颠覆人们现有的生活方式。(见图表13、14)

预计未来几年,人工智能将越来越多从概念性、技术性层面落地到具体商业链条中,并不断改变人们现有的生活和边界。只是还不确定,人工智能将从哪一个或哪几个领域冒出它的枝芽。

关于中国经济下一个引擎,调研结果显示,参与调研的企业普遍最看好科技,认为由技术突破引发的创新产业会成为下个经济引擎的有28%,其次看好消费升级的占23%,然后是新中产的崛起(17%)。“一带一路”和“乡村振兴”获得的票数并不高,关注度和投票数之间的反差,映射出政府和市场之间微妙的关系。(见图表15)

如何对话新时代

今年初,乐视影业收购破产、乐视网复盘后很快跌停。在投资人会议上,孙宏斌一句“有时要愿赌服输”似乎为贾跃亭的故事画上了句号。三年前,当贾跃亭以颠覆者的姿态振臂高呼,带着他的“生态化反”让众多追随者“为梦想窒息”时,他其实并没有与时代对话,甚至从未真正理解这个时代,他只是将野心和抱负包装成一个打动人心的概念。很快,缤纷的泡泡化为乌有。

也有一些企业创造过历史,同时也背上了历史的包袱,在新的时代来临之际,从曾经的革命者变成被革命者。当诺基亚被微软收购走下神坛时,它的CEO感叹道:“我们没有做错什么,但还是失败了。”这令人伤感。

追根溯源,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无错失败”的遗憾结果?

任何企业的发展,如果脱离了所在的时代,无疑会遭到抛弃,但一味迎合又往往会失去登上下一个时代的船票,得失之间考验的其实是企业家与时代对话的能力。

通过调研,《中国企业家》尝试找到通向未来的路径,这些路径其实也就是企业家走向未来的能力:

1、开拓前沿边界

十年后,如果手机不再是移动终端,微信还会在吗?类似的问题不光腾讯在思考,每个平台型企业都在考量。快速迭代的时代,所有企业都要在基于对自身和未来的评估之上,有序拓展边界,以便在下一个变革来临之际提前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也是为什么你总能在每个刚刚冒出头的领域背后看到大企业买买买的身影的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腾讯在全球投资了约120家公司;阿里巴巴花费近900亿投资了约45家公司;百度投资了33家国内公司和6家美国公司。这些投资看似繁杂,其实主要还是集中在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新零售、文娱、企业服务等几大领域,具有鲜明的目标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腾讯还投资了三家太空领域的企业:Satellogic、Moon Express以及Planetary Resources,它们分别是致力于地球实时卫星图像、月球探测和小行星采矿等太空领域。而在最新公布的《2017全球区块链企业专利排行榜(前100名)》中,阿里巴巴以49项排名第一。

从BAT的角度看,投资既是在给诸多领域的企业“赋能”,也是在为自己嫁接潜在的发力点,预购未来的“船票”。对于其他企业来说,保持对未来的敏感性,在属于未来的领域中择“良木而栖”同样关键。

华大基因是一家典型的面向未来的企业,投身人类基因组研究,要与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对抗,华大董事长汪建不仅表示自己要活到120岁,还不让一个员工死于心脑血管病。2017年,华大基因成功登上A股后仅4个月,市值就翻了13倍,突破千亿。目前,围绕生物科技,形成了华大基因、华大医学、华大农业和华大制造几大事业版图。

2、精准解决痛点

从商业角度看,企业即便能一眼发现大问题,也无法一步解决大问题,都是要从点进入,抓住某一个社会或行业痛点集中发力才有可能成功。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所有成功的企业无一不是找准了时代痛点。

2017年,“新零售”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词,它的背后是消费升级。新零售兴起是从生鲜这个点打开了第一道口子,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试图解决生鲜产品在运输、储藏、配送链条上的一系列问题。

2016年1月,第一家盒马鲜生在上海开业,阿里巴巴开始试水“生鲜电商+超市”“生熟联动”的新零售模式。极具竞争力的价格、3公里范围30分钟达到、现选现做现吃的体验升级,让盒马鲜生一炮打响。随后开一家火一家,甚至超出了阿里巴巴自己的预想。

紧接着,包括腾讯投资的永辉超级物种、京东7FRESH、美团掌鱼生鲜、世纪联华鲸选等一大批同类型新零售店面遍地开花。

同样在2017年被称为风口的共享单车,虽然在资本的涌入下进入野蛮生长,也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但之所以成为风口,是因为共享单车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单车的随停随用,继而真正解决了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3、打造匠心品质

在实体经济遭遇寒冬之前,我国制造业经历了大跃进式的发展,它们大都凭借低廉的价格迅速打开市场,并快速上市融资,一时间风光无限。但在消费升级的时代到来后,很多企业发现即便他们迅速跟进还是很难力挽狂澜。

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过40年的发展,规模经济的路已经越走越窄,跑马圈地之后需要的是精耕细作。这也是为什么实业要倡导回归工匠精神,回归到产品本身。几乎每个实体产业都体会到欲速则不达,这几年凡是谋求扩张的实业大都铩羽而归,反倒是慢下来回归到产品的企业开始赢得市场。

2017年,美的营收预计将首次突破2000亿元,市值突破4000亿元,在“2017年最具影响力的25位企业领袖”排行榜中,美的集团方洪波成为榜单中制造业企业排名第一的企业家。这个成绩得益于美的这些年追求的“内生式增长”,把主要精力投入在自身的研发和创新上,打造匠心产品。目前,美的在全球8个国家设立了20个研发中心,还成立了中央研究院,致力于研究三年以上中长期基础性、颠覆性、共性技术,用于产品研发。

共创新时代

海尔张瑞敏有句名言,叫“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商业从本质上是被它所在时代定位的。改革开放40年里,企业家既当过公众眼中突破体制桎梏的“改革者”,也成为过聚敛财富、加剧贫富差距的“资本家”,而在时代的起伏进程中转移资产自保的企业家也非个例。

企业家和创业者要走进新时代,政府与社会更应该走向新时代,后者是前者的保障。政府与社会如何才能走进新时代?

1、“亲”“清”型政商环境

2018年新年伊始,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在亚布力度假村的一段控诉视频,将东北营商环境的现状曝光于公众视野。作为共和国长子,东北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业高地,却成为市场经济时代的商业洼地。2016年,《中国企业家》策划过一期拯救东北的封面报道,深挖了东北的体制之困,包括普遍存在的“央企现象”,计划经济导致的漠视市场规则及严重的官本位思想。

从2000年开始,国家多次对东北地区给予支持,并强调坚持市场导向,但要破除这些体制机制障碍,需要从根本上构建“亲”“清”型政商关系,有形之手摆对地方,市场的清风才能吹入。

有别于东北地区,随着反腐的深入,很多地方政府因噎废食,出现了不做事不犯错的懒政现象。本次调查中,认为政府懒政现象突出的超过了70%。如果说改革开始前期,更多强调的是政府应该有所不为,到了改革的下半场,也要同时强调政府的有所为和怎么为,坚持以服务意识为导向创新监管方式。

2、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2017年1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消息,将重新审理曾经轰动一时的顾邹军案,同时将重审的还有张文中案和李美兰案,这三个全部是涉及产权问题的重大案件。

在2017年公布的弘扬企业家精神《意见》中,专门提到“研究建立因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造成企业合法权益受到的依法依规补偿救济机制”,这说明在改革的探索过程中,确实造成过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损失。

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初期,由于法制不健全、产权不清晰以及周期性宏观调控、“国退民进”后又“国进民退”的反复,让很多民营资本无奈败走,令人唏嘘。典型的案例还包括2008~2015年期间,地方债券政策从放宽到收紧再到放宽的反复转向。

今天,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无法再像早期那样通过大破大立的方式来推进,而要靠制度的持续性和完备性为保障。作为市场经济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企业家群体首先要有稳定的预期才能迸发创新力和开拓力,而稳定的预期源自制度的持续性、一贯性以及开放性。

3、包容、多元的社会氛围

去年底,当腾讯超越Facebook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第五大公司时,很多人为之振奋。人们崇拜英雄也乐见成功,巨大的光环遮蔽了无数的失败和不堪,冲进商海的新人都渴望成为独角兽和引领者,但毕竟会有人失败。

2017年创业阵亡名单中,出行、共享经济、电商和社交是数量最为集中的四个领域,而这四个领域也正好是被媒体、资本、舆论狂热追捧过的,它们这两年创造了无数创业神话和英雄,大浪淘沙之后遍地残骸。

“我爱你不后悔,也尊重故事的结尾。”80后创业明星茅侃侃在朋友圈的最后一条消息,看起来像在告别一段感情,其实是在告别这个世界。

创业,失败是正常的。我们的社会氛围应该鼓励成功,也鼓励试错,不过度放大少数成功者,来响应某项政策,也不该在失败出现后做事后诸葛。《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一书的作者就专门强调了包容性对整个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政府层面对创业的号召,也要避免过热,同时在扶持上做好行业间的平衡,不过度倾斜于几个热门领域。在电话调研中,一家陕西企业的负责人就表示:“政府鼓励创业,引导是必要的,但不能过度和盲目,否则对创业者、创业者家庭以及社会都是一种伤害,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2018年2月7日,Space X的重型猎鹰火箭发射成功,它的火箭助推器回收平台上写着这样一句话: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 。希望每个创业失败的人都能够看见这句话。

本文源自中国企业家杂志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