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转发了国务院教育监督委员会办公室的通知,禁止向学校分担与教育教育无关的“涨粉”、“分级”、“营销”等指示性任务,并要求进行全面调查,完善投诉举报渠道。

禁令一出台,无数网民受到了称赞。校园应该是纯粹的地方,与教育无关的社会事务“不要进来”是最基本的常识。但是近几年来,一些与教育和教学完全不相符的事务在某些地方经常进入校园,惹恼教师,加重家长的辛苦。)

最近,部分地方政府部门看中了学校人员基数、管理等“优势”,政务类公众号、App的粉需求、各种等级任务通过家长群转移到家长身上的“指尖形式主义”在学校蔓延。

事实上,早在2019年,中国、国青印发的《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就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统一规范社会事务,进入校园工作。特别是不能将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和工作强行分配给中学。可以说,在根除非教育教育教育活动和进入校园的问题上,红线一直存在。

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与前几年的线下检查、分级活动相比,任意进入校园,现在安装各种app,上传粉、等级、投票等,还要求在线悄悄潜入校园。政府部门向教育部门分担任务,教育部门将任务发送给学校、老师、老师给家长们的通知,家长和学生要照做。它看起来只是“手指移动”,但实际上,挤压父母和孩子的时间是对教育生态系统的侵蚀和破坏。

另外,由于现在很多任务都在网上完成,其组织和执行成本更低,如果没有可行的禁令,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可能会“中毒”,培养依赖,将所有工作都派到学校完成。而且类似于摊派“粉”的方式,因为不名不副实,本身就是形式主义。

这次国务院教育监督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禁令,是以国家名义完全停止各种乱象,让学校和教师专心教育,让家长减轻负担,让学生分心。

需要注意的是,社会性之所以能进入校园,问题往往不在学校。要知道,下达己山任务可能是教育管理部门或其他上级部门,学校负责人拒绝的时候也要顶住压力,鼓起勇气。要想让学校敢于拒绝,就必须通过明确的机制来支持学校,这样才能说“不”。

禁止学校分担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任务是减轻各方面负担的理所当然的行为,让校园变得干净,教育作为纯粹的正当意义。现在是暑假,可以成为摊派活动的“淡季”,要认真履行监督要求,不要只是暂时的调查,相关的治理行动也可以正常化。

责任编辑:王磊

校对:张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