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百年企业“传家宝”、百年风华致敬!

从5月11日开始,CCTV财经频道对100集微型纪录片《红色财经信物百年》进行了称重。

由百年兴业以来,百家企业的党委书记、董事长亲自出镜,他们将各自企业的“传家宝”带到演播室现场,讲述信物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追溯红色财经印记、探寻中国经济脉络。今日为您讲述“中国第一块铂铱25合金”的故事。

信物名称:中国第一块铂铱25合金信物传承者:贵金属集团信物年代:1963年信物印迹:新中国自主制造的航空发动机点火触头材料信物讲述人: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建强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集团有着93年历史,这次带来的企业信物是新中国第一批“铂铱25合金”料样。这块小小的金属片,是航空发动机最经典的高可靠点火触头材料。在六十年前,由于这种关键材料的缺乏,我国军用飞机陷入困境。为了把它们制备出来,中国科研工作者曾付出了无比艰辛的努力。

1962年秋,刚刚把研究方向转向贵金属领域的中国科学院贵金属研究所接到了一项来自航空工业部物资局的任务:研制飞机发动机点火接点用的“铂铱25合金片材”。铂铱25合金是制造航空发动机必不可少的材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造不出铂铱25合金,相关的军工生产就要被迫暂停,中国的“战鹰”就无法飞上蓝天。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军事工程中使用的铂族金属合金材料全部依靠苏联进口,但随着中苏关系破裂,小小的一片合金,成了中国航空业自主发展一块急需填补的空白。没有任何先例可循,国外文献也只能查到材料的基本性能介绍,要制备出满足使用条件的材料,科研人员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首先要攻克的是熔炼关,就是将小样品在坩埚内通过高温加热熔炼成钮扣状的合金。由于铂和铱都属于自然界中最稀缺、最昂贵的金属之一,科研人员每次试验所能使用的铂铱原料仅仅只有3克。

3克铂金对于今天的人们已很平常,人们手上佩戴的一枚钻戒的辅料也超过了这个度量。但在当时国家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原料如此昂贵难求,能有3克铂金用来试验已经很不容易。因此,每次试验的失败,都会让科研人员倍感压力。更何况,他们要啃的是一块最为难啃的“硬骨头”。

1963年12月17日,熔炼试验正式开始。2000多摄氏度高温的火苗,将坩埚内的铂铱两种金属熔化成液体。等待它们冷却凝固形成合金后,科研人员再对其进行性能检测并总结经验,找到技术关键要领。经过几次失败,年底第一块纽扣状的合金块终于成功熔炼了出来!

科研人员趁热打铁,把投料扩大到100克以上。靠着一把铁锤、一个铁砧,大伙儿一锤锤地敲打出供热处理和制金相所需的试样。再经过热轧、冷轧、表面处理等一道道工序,1964年6月,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批铂铱25合金材料递交到了航空工业部相关厂家的手里。

不久后,贵研所的科研人员收到了这次“考试”的“成绩单”。厂家将他们制造的铂铱合金完全按照苏联产品的标准进行考核,报告书的最后赫然写着:“国产铂铱25合金接点工作情况良好,未出故障,在500小时超寿命工作中情况良好,结果符合要求!”这块小小的合金,成为了我国自力更生试制铂族金属合金材料的里程碑!

来源:央视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