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美化的太平最终在一地鸡毛的现实中原形毕露,波波再也没有能力唱这部单独剧了。(莎士比亚)。

序曲从去年6月隐隐传来,彼时有消息称北京宝沃即将进入破产程序。

离歌在今年1月27日唱响,福田汽车发布公告,北京宝沃因资金枯竭无法继续维持运营,已进入停摆状态。

4月8日,福田汽车再发公告,北京宝沃于今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决议依法申请破产清算。

在这只言片语中,宝沃死得悄无声息,甚至在汽车圈连个像样的水花都没砸出来。

宿命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托尔斯泰在写《安娜.卡列尼娜》的时候,可能想不到这句话会在遥远的未来印证在宝沃身上。

宝沃的不幸,就很特别。

有一点可以明确,宝沃不是败在产品上。如果有机会接触到真正的宝沃车主,他们可能会向你吐槽油耗过大、电瓶故障、漏防冻液等等小毛病,几乎很少人吐槽三大件。

回过头来看,宝沃诞生在世界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转折点上。

——燃油车已经盛极,即将要缓慢掉头下行。新能源汽车刚刚破茧,让人无法看清未来。

周期,一直上演着产业生老病死的魔法。

当周期来临之时,产业就打开了阿里巴巴的大门,市场份额、产品利润都纷至沓来,企业估值也倍数级上行。

而当周期结束的时候,所有的技术性调整都集体失灵,所有过往的成绩和声誉都一而再而三地被削薄。

周期就像是心脏的舒张和收缩,一张一弛中,完成了产业的新陈代谢与伟大企业的锻造与砥砺。

新势力的暂时成功、宝沃的彻底失败,本质上都是产业周期的作用。

当然,宝沃之死也有其特殊性,这个特殊性就是宝沃的高端路径。

德国的商标配上中国的资本,成就了不少商业的传奇。但这条路,宝沃并没有走成。

在品牌建设上,宝沃是冒进的。

宝沃高估了福田的技术积淀,错误地将自己与BBA摆在一起。

德系第四大豪车、BBBA格局等等不切实际的提法,让宝沃之死充满了戏谑的讥讽和行为艺术的味道。

抛开这些,宝沃之死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靠山王金玉的“出局”,不该委身陆正耀的神州系……

就像织毛衣,每个不经意的失误都是织错的针脚,即便下一次卯足了力气,却依旧顺着上一针的轨迹织就新的错误。

当2020年陆正耀的神州系开始崩盘的时候,宝沃就注定了必死命运。

鲸落

一鲸落,万物生。

宝沃虽然攀不上“鲸”的地位,但不能忽视的是宝沃残存的质量。

一方面,宝沃密云工厂具备18万辆整车生产能力,而且生产线很先进。另一方面宝沃具有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双重生产资质。

传统主机厂最感冒的是工厂,不碰资质,不管债务,就像长城接盘众泰临沂工厂。

但不要忽略另一个问题,福田汽车之所以叫北汽福田,是因为北汽以27%的股权成为北汽福田的最大股东。

当初,北汽福田拿下宝沃涉足乘用车,北汽是反对的。如今,北汽同样不愿意在家门口再引来一个燃油乘用车制造大鳄。

新势力造车很在乎资质,也在乎工厂。问题是目前宝沃密云工厂几乎没有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的量产能力。

更何况,纯电车产销地域结构中,整个华北、东北地区处于劣势地位。

比亚迪与新势力的绝大部分工厂在南方、中东部地区,特斯拉在上海,就连一汽大众的MEB工厂都设在佛山。

现阶段动力电池的工艺更适合南方,也是不争的事实。

更要命的是,宝沃复杂的股权结构和剪不断、理还乱的债权债务会成为收购的致命阻碍。

各方利益制衡,让北京宝沃倒而不去,而千丝万缕的经济纠葛,则再一次降低了新资本进入的意愿。

——这就是目前北京宝沃最大的尴尬。

宝沃死了,宝格沃来了。

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宝格沃成立。在宝沃破产之后,宝格沃将按原售后服务政策继续为车主提供维保服务和配件供应。

因为这一点,对宝沃也残存了一丝好感。

既然是宿命的安排,那么就算死掉,倒下的时候也应该是体面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