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染病发生之前,世界各地都有“现在就要!”到处都是。“消费者。
在疫情出现甚至在疫情开始后的半年里,全球供应链多元化、变革等话题才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根据《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数十个行业的制造商不得不面对疫情对其供应链的影响。
“不幸的是,许多公司正面临着一场供应危机,这场危机源于他们的采购战略的弱点,而这些弱点本可以在数年前就已得到纠正。”业内人士在一篇文章中扼要写道需要更具弹性的供应链。
疫情之下,作为供应链规模庞大的汽车产业,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双重”不确定性更给汽车供应链带来空前的挑战。所以在“黑天鹅”事件频发、逆全球化和再全球化并存的当下,汽车产业必须重塑供应链,保障自身的供应链体系的安全及多元化,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大势。
毫无疑问,从主机厂到供应商,到相关基础设施提供商、服务商,汽车全产业链都面临新的挑战和转变。“汽车产业正在感受汽车供应链的重塑。”在2020年华晨宝马供应商媒体走访活动上,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岚德博士也坦言。
但正如丘吉尔所说:“不要浪费一场危机。”每一次危机,都隐藏着机会,危机越大,机会也就越大。
共同克服困难,积极投入复工复产
“武汉1月23日封城,武汉某车企3月11日就开始复工,生产出了第一批20辆轿车,震惊世界。如果没有供应链和物流配合的话,这是不可能的。”
毫无疑问,这说明中国汽车产业它的生产能力、个性化定制能力在疫情影响下可以迅速恢复,也代表中国制造业的优势所在。
的确,中国今年在供应链和物流产业遭到的压力性测试中,抵抗住了压力。与此同时,无论是美国、欧盟、东南亚国家或日本韩国等也同样受到这种压力,但显而易见,在共同受到冲击的背景下,中国的物流和供应链能力和潜力得到了极大的验证。
在一系列艰巨的挑战面前,华晨宝马也凭借完善的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体系,携手供应商伙伴直面压力,迅速复工复产。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对疫情的关注可能始自武汉封城,然而,对于华晨宝马和华晨宝马底盘桥装配供应商——本特勒汽车系统(沈阳)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本特勒汽车)而言,这场战“疫”其实开始的更早。
“在疫情发生初期,由于产能不足,导致了一定的物资短缺,不过随即我们展开了全球支持,并积极联系主机厂与国内政府进行协调,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快速恢复了产能。”本特勒汽车亚太执行副总裁施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特别是针对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地区,本特勒沈阳于第一时间调动运输货车,在封城之前将武汉供应商的所有库存从湖北运至沈阳。
但如何保证工厂在春节后的快速复产复工,成为华晨宝马和众多供应商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在此期间,华晨宝马持续与供应商保持密切沟通,根据特殊时期供应商生产管理核对清单,通过库存储备、异地生产线重置、全球资源调配能力及替换件审核等超过27个核对审查标准,对超过200家供应商进行疫情期间生产能力评估考核,以帮助供应商迅速恢复生产。
以本特勒汽车为例,在华晨宝马2月17日复产时,其产能已经恢复95%。不过就在华晨宝马牵手全国供应商逐步稳定复工复产的时刻,国外疫情却紧接着全面爆发。此时,华晨宝马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再一次发挥了重要作用。
“疫情过程中,由于印度供应商货物所在的货物船上发生了疫情感染病例,预计在新加坡停留21天。得知情况后,我们紧急联系印度供应商启动备选方案,紧急通过空运补发了一批货物,保证了产品交付。”施宏回忆道。而通过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目前本特勒汽车产能已经恢复到近100%,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除本特勒汽车之外,华晨宝马还凭借自身优势帮助超过200家供应商的真实生产情况完成全球资源调配,通过部署异地生产,沟通零部件替换审核和灵活调整物流方案等相关措施,加强安全库存以保证供货稳定。
对此,魏岚德认为,华晨宝马以切实的支持行动与供应商共同承担风险,助力其在疫情中迅速调整状态,恢复生产稳定供应。
毫无疑问,疫情的持续发酵虽然严重影响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正常运转。不过也正是因为有包括华晨宝马在内的汽车制造商们的挺身而出,不仅在生产供应及技术支持层面倾囊相授,并且从防疫物资,资金运转等方面给予供应商最大程度的支持,帮助部分本土供应商缓解运营压力。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中国汽车行业整体复苏和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更凸显了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强大韧性和抗压能力,引领全球汽车产业重拾信心、走出阴霾。
跨国企业如何打造可持续的供应链
疫情导致的停工停产、全球贸易的停滞或延长等因素,使得包括汽车业在内的全球产业供应链体系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也暴露了全球脆弱的供应链短板。
近日,《哈佛商业评论》就在专文中提出,在2011年3月日本福岛地震和海啸之后,许多跨国公司都发现了供应链中隐藏的弱点,这些弱点导致收入甚至市值上损失后,这些跨过企业们也进行了诸多应对措施。
而这一次的疫情也暴露了例如过度集中和不透明的供应链所带来的问题。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全球供应链是否将“去中国化”也成为了全球的热门话题。
不过值得思考的的确是制造业对亚洲甚至中国的依赖。
数据显示,全球制造业产出的50%以上来自亚洲,2019年亚洲制造业GDP超过7.1万亿美元,其中的三大支柱是分别中国(4.1万亿美元,占亚洲的58.3%);日本(1万亿美元,14.7%);和韩国(5000亿美元,6.3%)。
在3月初,中国有36,000种以上的零部件、9,000家以上的工厂、1,500个以上独特的一级/次级供应商受到疫情影响。而韩国、日本和意大利,分别都有数以千计的零部件、工厂和独特的一级/次级供应商受到影响。
但经济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联系,产业变革创新和开放合作的潮流势不可挡。作为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节点和关键环节之一,中国对全球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以华晨宝马电池下壳体供应商——沈阳凌云瓦达沙夫汽车工业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凌云)凌云来说,通过不断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径,并收购德国瓦达沙夫,第一次为豪华汽车品牌提供电池下壳体就是一次开放合作的体现。
而对华晨宝马而言,发现有潜力的本土供应商,助力供应商提升竞争实力,走向世界舞台,则是对“在中国,为中国,为世界”品牌承诺的有力践行。
“由于中国生产技术水平的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本土供应商有能力提供满足我们高质量需求的零部件。同时,华晨宝马也在大力支持本土供应商的自身发展。”魏岚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而在这一系列的通力合作中,也促进了中国本土供应商水平逐步提升,甚至进而推动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但魏岚德博士也坦言未来会有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至东南亚,但中国作为十分具有可塑性的市场,具有各种潜力,特别是对于华晨宝马而言,随着本土化水平在不断提升,本土供应商势必将发挥更多的作用。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之一,也正在从越来越多跨国公司高效合理的全球布局中受益,而这些跨国公司也逐渐在后疫情时代供应链的变革中找到节奏感。
以华晨宝马为例,近年来已逐步建立起完整的供应商可持续管理体系,从环境卫生安全(EHS),企业社会责任,碳排放及循环经济,财务风险管理四个方面对供应商进行抗风险能力考核,赋能供应商形成更具有韧性的运营模式,自上而下地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全价值链的各个方面,进而逐步提升产业链抗击风险的能力,助力中国汽车供应链发展转型。
也正是得益于不断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以及“在中国、为中国”的品牌承诺,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表现强劲,2020年前三季度在中国市场共交付559,681辆BMW和MINI品牌汽车,较去年同期增长6.4%,实现了业务的持续增长,同时继续在中国推进强大的产品攻势。
不过无论是华晨宝马还是其他制造商都必须积极应对全球技术变化以及产业链中的变革。而如何短时间内实现全球产业链的协同供采与生产制造,使供给端和需求端趋于平衡,也将注定是一条荆棘坎坷之长路。
1.文章《怎么成为宝马工厂服务商?终于找到答案了供应链重塑为何被华晨宝马称之为新机遇?》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怎么成为宝马工厂服务商?终于找到答案了供应链重塑为何被华晨宝马称之为新机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