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的发型、鹰的眼睛、龙的火力、30层楼的身高3354这就是新的美版哥斯拉、史上最大、最胖的哥斯拉、观众眼中最可爱的哥斯拉。

当它喷出大股蓝色火焰之时,真是一位高大全的好怪兽。而出生于1995年前的各位,或许还会记得作为电影工业老大哥的美国,在1998年就曾大张旗鼓地将哥斯拉引渡纽约,结果小怪兽不仅没得到岛国东宝公司的承认,还收获了当年金酸梅奖之“最差续集或重拍电影奖”。于是,好莱坞将其雪藏了整整16载。足以让当年痴迷于奥特曼打小怪兽的90后奶娃长成追风少年。于是,该将怪兽放出来溜达溜达了。

虽然这档口并不是《哥斯拉》重出江湖的好年景,前有X战警的集体刷频;同档又有汤姆·克鲁斯的打怪正酣,后面还有变形金刚的合围。炫特技,这几部都没有弱者,论打怪,外星异形比小怪兽更具毁灭性;比情怀,自然是变形金刚王者归来。当然,这还要看片方的追求,如本无意争王称霸,只是放怪兽宝宝出来秀秀存在感,顺便赚取个通告费啥的,《哥斯拉》不会让片商失望——但这存在感,实在爆棚到了出乎意料。2014版美利坚《哥斯拉》,不仅颠覆了16年前的搞笑形象,重塑了二次元国1954年最初的“可怕自然之力”的定义,还在6月13号的首映日,以7000万元票房成为2014年度最开局最好的进口片。

美国人开怀大笑!日本人的脸上挂着耐人寻味的微笑——他们从不掩饰自家的国宝级小怪兽源于《金刚》,从山寨到原创的道路上闯就50年,开创出一座由28部片子构成的打怪电影宝库。最终于2004年画上一个让人慨叹的句号。

2004年,最后一只东宝版哥斯拉依旧拥有火红眼睛和漆黑皮肤,更成长为一只身高100米体重5万5000吨,拥有放射热线、超螺旋热线、体内放射和燃烧G火花热线等绝技的怪兽蜀黍。它依旧会破坏人类的城市,却以正义的名义,与整个世界的怪兽们血战。那年,哥斯拉实在是太忙碌。它不再只有岛国的天敌,而是从东京打到纽约,再打到巴黎甚至上海。一时间出现了十几个怪兽混战的壮观场面——什么伊比拉、黑多拉、摩斯拉、斯拉和凯撒基多拉等等近二十个“拉”,统统和哥斯拉打了一轮(如果文中的哥斯拉打成了特斯拉,请原谅哥,你们懂的),最后抱着迷你拉回归大海,沉寂至今。

它与其中一条“喷火拉”在东方明珠塔顶、黄浦江边和淮海路上空打得那叫一个不亦乐乎。这些场景直接震惊到天朝观众,尤其是魔都人民——外国大片里居然会有我们熟悉的地方!那种Feel,既亲切又自豪!就从那年开始,魔都开始频频出入于好莱坞乃至全世界的各路科幻片和灾难电影之中,至今不休。

1954年,身高50米体重2万吨,拥有火红眼睛、漆黑皮肤和白热光的一代目破坏型小怪兽哥斯拉诞生了。最初,它是岛国人对核武器的反思产物,是对比基尼岛氢弹试爆成功的最大化抗议。50年过去了,它的反战色彩逐渐变淡,成为了环保的代言兽,更成为霓虹流行文化渗透全球的最佳符号。这绝对是小怪兽电影系列的首创人本多猪四郎(是黑泽明的密友。并做过《影子武士》、《乱》和《梦》的助理导演)没有想到的。他曾感叹:“怪兽生来太高、太壮、太重,那就是它们的悲剧。”

很多好莱坞片中它也会出现,不过充满了喜剧感。比如《侏罗纪公园1》的片尾,当暴龙逃出监禁大闹街头时,几个岛国人边逃边惊慌大喊:“我离开日本了!别来抓我!”《火星人玩转地球》中,哥斯拉在火星人的电视中出现。《超凡蜘蛛侠1》中,警长曾对彼得开玩笑说:“我看起来像是东京市长吗?”

1999到2004年间,有6部“千禧年”哥斯拉电影诞生。据说这全赖98版美国小怪兽不争气,东宝只好应各路粉丝的要求添加续作——其风格上继承了20世纪80时代的形象,强调故事的关联性和怪兽的象征意义:它是上天对人类过于先进,违背自然的谴责,是愤怒的巨灵。不过,这些尝试未能使“千禧年系列”的怪兽蜀黍获得如过往般亮眼的成绩。日版哥斯拉的使命就此终止——东宝于是宣布,十年内甚至永远不再拍摄哥斯拉。《最后的战争》成为了最后一部由人类穿着橡皮服扮演的哥斯拉影片,成了目前为止岛国版最终话。

2004年真令人怀念,同年们开始接触大量岛国新媒体新元素新文化,男生的机器里大多是岛国动作片。女优基本就是饭岛爱,武藤兰和高树玛利亚了。女生的电脑里除了韩剧《浪漫满屋》、《对不起,我爱你》和《大长今》外,基本就被二次元塞满了——从纸质漫画到动画片,从真人改编电视再到大电影,只要不上课不吃饭不睡觉不约会不去图书馆,基本都泡在电脑屏幕前来者不拒,挥霍着大把青春。

当时,社交网络被新浪blog、博客巴士、Msn Space和各种BBS充斥;当时,土豆、酷六、搜狐视频等播客集合网站还未诞生;当时,网络追剧尚未兴起,大家都使用BT种子和VeryCD进行疯狂下载,内容大多是一两年前的隔年之作——不过,相比骚年时电视里播出的那些成年旧片,什么《灌篮高手》、《名侦探柯南》、《EVA》等等,超前还真不是一点点。

好吧,2004年……我们都在看的经典动漫当然是《钢之炼金术师》。10年了,重新稳固这部片子,当年的笑点大多不能令我发笑。然而泪点,依旧让人在大半夜不顾一切的啜泣。

这部由最终幻想与DRAGON QUEST的制作方SQUARE ENIX一起缔造的作品,是一部“成人向”的少年动画。《钢炼》设定的那个年代,刚好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被大肆扩大的年代,人类的自信心爆棚,直到残酷的一战将人类——特别是欧洲猛击一拳。片中的“炼金术”暗指现代人类的先进科技。从“科学不是起源于我们的德行,而是我们的恶。天文学诞生于迷信,几何学诞生于贪婪,物理学诞生于虚荣的好奇心”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人文情怀——即是人类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否真能为人们造福?特别是第7话,炼金术士塔卡将自己的幼女和狗进行炼成,制作者开始不断对徘徊在十字路口的科技文明,进行着怀疑与批判。而且炼金技术在动画中大多为军部所有,科技文明用于战争与镇压人民,不就是对科技运用的反诘。

在我看来,《钢炼》则是典型的流浪汉式小说,这在金庸的长篇中最为常见。比如《天龙八部》和《笑傲江湖》。寻找“贤者之石”是一个类似《葵花宝典》式的宝藏主题。片中的军队,地方武装,赫蒙克鲁斯和伊修巴尔等多元力量就是江湖各大门派。可以说,这就如同一部的武侠小说。但它比大部分武侠小说更“高深”。为什么?就是所谓的哲学立意——两兄弟失去母亲后进行禁忌的人体炼成,一个失去了肉体,另一个失去了一条胳膊一条腿。这种磨难本身就是原罪。尽管作者对他们抬爱有加,这里却丝毫没有留有余地。即便是最后的结局,也难称圆满——两人的旅程,与其说找寻,倒不如讲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迫认识自己的原罪。这点,金庸做不到。

这部动画的开篇,让85后很容易联想到银英。就像杨说的:弱者总是把希望寄托于其他人,所以才会有不断的统治者,不断的颠覆与战争,这是一个没有止尽的循环。弱者可悲的地方在于,就算有明白的人把真实揭露给他们看,他们也不愿意去相信,反而怪那些说真话的人太残酷,夺走了他们生活的唯一希望和寄托。如果把生活的希望都托付在他人上,那当那一点坍塌时,世界就顿时黑暗了。

最初那几集都是独立性和流浪性很强的章节和主题——利奥尔镇的迷信崇拜,显示乌合之众的群体非理性;马尔哈德术士不断用假玩偶复活自己的爱人,是关注爱在本体和表层的话题;塔卡将自己的女儿做成合成兽,反应了绝对理性面前人类人性的丧失……

说得太严肃了,必须放松一下。当时大部分人最爱的人,是没几集便跑去领便当的修兹中校,这个爱女儿爱得如同罗丽控的家伙,在最后壮烈之时,让无数女生泪流满面。墓前那句平静的:下雨了吧?完美烘托出了这个人的完整,可惜啊可叹,啧啧啧。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除了学妹和武藤兰,还有岛国动漫。”现在,遇到了10年前一起挤上铺看《钢炼》的室友,深夜的大排档走起。几瓶啤酒几斤麻小,就这么微醺着。我们不会谈论现实中的种种人艰不拆,而大多吐槽当年11点熄灯后,一屋子人的各种极品情态。

就在我们准备进入御宅修炼初级阶段时,魔都的F1赛道建成了,彻底打乱了计划——凹凸先生和一群20岁不到的菇凉开始了首场吆喝。其实就是乖乖站在场外搭建简易的兜售站内,穿着法拉利、威廉姆斯、迈凯轮、雷诺和丰田等车队的赞助服,露着胳膊和大腿,秀着青春,蛮力兜售着各种纪念品,什么服装毛巾帽子甚至耳塞。正是秋老虎肆虐,我们晒得和非洲鸡一样,喷着唾沫留着汗,赚着不多的血汗钱。那时,即便我们手里攥的是垃圾,只要贴上法拉利的LOGO,都能被抢个精光!

9月底,F1上海站正式揭开帷幕。那几天,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闹腾”主看台后的广场上挤满了各国车迷。即便当年的看台票价格再不菲,路途再遥远,还是有很多虔诚的外地观众特意赶来看比赛。他们中的大部分是看热闹的,小部分是无聊来打发时光的,只有真正的一小簇是职业F1迷……而那些大部分,都满是憧憬地表示,就是要亲眼看看天朝第一次举办的世界顶级赛车运动。还有人就是冲着舒马赫或“车王”而来。

最终,当时效力于法拉利车队的巴里切罗一路狂飙,夺得冠军,英美本田车队的巴顿和迈凯轮车队的Kimi分获二、三名。而上赛道的单圈最快纪录也在2004年创造:1分32秒238,由刚从昏迷中慢慢苏醒的舒米刷出,至今无人打破。

且不论现在的F1上海站有多萧瑟——其实不仅在魔都,国外不少站都有这种资源浪费问题。但在当时,的确狠狠震撼了很大一票人。天朝的媒体人摸索着这种极度烧钱的顶级赛车运动;有些体育迷开始对各路车手和车队进行研究;普通观众则开始发呆和想不通,最后产生了某种期待,期待长久等待后,突然将至的震耳马达声和极速车队。那种矛盾而复杂的感觉,实在有些“百爪挠心”。

就在观众百爪挠心,我们卖力吆喝赚生活费的同时,几位学汽车专业的学长,正在离上赛道不远的安亭拓荒。他们用脑子和双手,研究着御宅族几乎闻所未闻的新能源车——就在同时,二代目混合动力车丰田普锐斯诞生。它并没有急着登陆天朝,而是处于观望状态。观望的同时,它顺手拿了大大小小近10个奖项——什么《汽车》年度设计大奖,美国之肺环保协会总统勋章,《名车志》2004年度十大汽车和2005年欧洲年度车等等……还没进来呢,媒体们就开始为其唱赞歌,实在是风头够劲!

肯定有朋友吐槽:我听了好几年关于“混合动力车如何环保的夸赞”,那混合动力车究竟怎么个环保法?对于不太熟悉混合动力车,或一看到枯燥术语就头疼的读者,凹凸先生就卖个乖科普一下吧!所谓“混合动力”,就素汽车的驱动力,不仅仅源自发动机还有电动机。一直以来,大部分车企都在研究一个问题:如何让发动机发挥最高的效率?发动机的软肋是起步和加速,那就让它在转速高的状态下持续工作!开咩玩笑,即使再好再豪的车,都没法一辈子这样!而电动机正好能弥补前者的不足,它在启动时发挥出最大效率,且运转时还能自行发电,将能量储存在蓄电池里。所以呢,混合动力就是将两种机器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在不同的行驶状态下扬长避短,实现低油耗、低排放的同时,保证其强劲动力和静谧性。

就目前而言,这个世界上有三种混合动力车: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前两种是考中学物理吗?Bingo!前两种的驱动方式其实很简单,当年小灯泡+电线+开关+电池的原理。第一种是发动机驱动发电机发电(读起来很绕口?慢慢读会读通的,如果还读不通……孩纸,你的语文一定是体育老师教的),电能通过电动机驱动车轮;第二种是发动机和电动机共同驱动车轮,发动机为主,电动机为辅;第三种……其实也是中学物理啦,就是高级了那么一丁点。一句话,把串联混合动力和并联混合动力勾搭在一起的系统。这种系统的车车可以直接单用电动机行驶,更可以把发动机和电动机的驱动力相结合,实现高效率行驶。普锐斯采用的就是后一种,是目前最为先进的混合动力系统。所以其一代目在1997年刚推出时,被称为“革命性的驱动技术”。4年后,这款小车被成功销往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最大的市场是日本和北美。2009初的美国,大街小巷奔驰着超过60万辆普锐斯。当地的环境保护署和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根据二氧化碳排放量,评价它是当年国内最干净的车款。横看竖看,普锐斯都是2010年左右的环保车南坡文。

可能有童鞋不服气:老子记得Topgear第11季里,普锐斯曾和宝马M3做比较,谁更省油。结果M3完胜。普锐斯不是在糊弄消费者嘛?No!No!我虽然完全赞同毒舌Jeremy对于普锐斯又肉又面又会大飘的吐槽。但那场比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英国佬在田忌赛马——我们再回顾一下,测试方式采取普锐斯先跑,M3随后的方式。普锐斯采用濒临极限的方式驾驶,榨出其驾驶极限,一句话:“Run!Prius!Run!”宝马M3则悠哉游哉跟在后头,大有耍笑前者之感。对它而言,追上前者简直就是小儿科。经过几圈测试后,测试两者的油耗结果,普锐斯的油耗约为15升/100km,M3为14升/100km。为什么?小普锐斯是用电起步,跑快了必定费油,如果搞一个400排量的混动和M3比赛,结果就未必了!于是,大宝马就这么胜过了小丰田。我相信在这个星球上,没有一个普锐斯车主会像TopGear般疯狂虐它。

不过有一句说一句,油电混合的普锐斯似乎是看上去很美。而其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可能比石油更深远,最重要的是镍氢电池的制造和后续处理。2004年的二代目普锐斯虽然经典,但其生产成本和电池体积依旧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且电动马达本身也有一定的寿命——约10多万公里就需更新。如果是连同电池一并更换……毛爷爷那是一打一打的掏!

彼时,整个魔都正处在一个最舒服的时代,各种新事物正不急不缓地进入天朝——世界级品牌正循序渐进地进入魔都市场。无论是奢侈级的LV、GUCCI、CHENAL,还是平民化的星巴克、优衣库、MUJI……对于我这一批刚脱离高考苦海,进入大学没多久的菜鸟而言,都是新事物。

大马路上车渐渐多了起来,却难见堵车这一自然现象。除了普桑、别克、帕萨特等最常见的车型之外,QQ、金杯、得利卡、尼桑蓝鸟、丰田佳美、本田雅阁、通用GL8和奥迪A4来来往往着,甚至还能见到奔驰S和宝马7。

我们渐渐变得愤青起来,喷这个喷那个,尤其在BBS上,就如同一个生猛勿近的怪兽。同时又开始对这个世界充满的疑惑、恐惧与迷茫——对政治、对经济、对科学、对大环境、对未来……还有对自己,有时真会想得脑仁疼。于是,只能暂时将自己麻痹成一个御宅,一个二次元的追随者。

关注微信公号autocarweekly,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