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方位展示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将从8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必由之路》 11日晚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20336000期播出。

13日晚播出第三集《伟大跨越》。

最具雄心的计划 最有魄力的行动

2013年1月,持续20多天,京津冀、长三角大部分地区雾霾压城。这将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暴露无遗。而此时,教育公平、食品药品安全,众多民生领域也是问题频发,腐败滋生,党的执政能力存在被削弱的风险。此时的中国,正期待着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历史性变革。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用两句话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5个领域,336项重大举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的范围之广、力度之大,被国际社会誉为当今世界“最具雄心的改革计划”。

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不到两个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宣告成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推进。

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又不失时机推进一系列新的重大全局性改革。宪法修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雄安新区、海南全域自贸区、扩大对外开放等重大举措接连推出。中国改革者正以大刀阔斧的改革智慧、斩钉截铁的改革决心和念兹在兹的改革情怀,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

经济发展新常态:怎么看?怎么干?

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为7.9%,这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经济年度增速首次跌破8%。宏观数字之下,是传统行业的切肤之痛。钢铁、煤炭、水泥等几乎全行业挣扎在亏损边缘。与此同时,旺盛的消费却很难得到满足。

201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首次使用了“新常态”这一提法。此后,他又在多次讲话中阐述了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即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新常态,回答了对中国经济“怎么看”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适应、引领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呼唤新的解决方案。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回应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应该“干什么”。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魏杰

就是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已经从出口导向型转向了内需拉动型。中国之所以韧性很强的原因,就是结构调整,若干年后往回看,就发现当时的决策是非常对的。

新一轮农村改革:让中国乡村全面振兴

“三农”问题,是定国安邦的基础。农村改革是40年改革不断深化的重要领域。

1978年开启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了两权分离,农民拥有了土地使用权。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土地承包再延长30年的政策。随后,颁布了《农村土地承包法》,使农民的土地使用权有了法律保障。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废止。中国农民告别绵延2000多年的农业税,切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抓住土地这一核心问题,拉开了新一轮农村改革大幕。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为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提供了可能,也为中国乡村全面振兴搭建起壮阔的历史舞台!

生态文明建设:为永续发展注入无穷动力

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承载了中国40%以上的人口和生产总值。

临近2014年年底,一个重大消息让长江沿岸的不少人兴奋不已,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区域性战略之一。在地方看来,这意味着资金和项目滚滚而来。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2016年元旦刚过,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座谈会上指出: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湖北省宜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郭康新

好像一盆冷水浇在我们身上,原来都指望这个会议能够出台大政策来支撑长江大开发,上大项目,结果是要求我们把生态保护摆在压倒性位置,这样有些转不过弯。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总书记的十个字振聋发聩。从2016年起,爆破声中,烟囱一根根缓缓倒下,新产业一个个悄然崛起。2017年,宜昌加速淘汰落后产能,经济增速从上一年的8.8%应声跌落到2.4%,一度全省排名垫底。但腾笼换鸟之后,新经济为它补充了新气血,2018年3季度,经济增速又回升到7%。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长江边,两年的除旧布新,长江经济带已经初步形成新格局。当初头脑转不过弯的人们充分感受到了新发展理念激发的活力和创造的机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2005年在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理念。如今的中国,“河长制”、“湖长制”使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都有一个明确的生态“管家”;沙化的土地面积每年平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大江大河干流水质稳步改善,全国三分之二水质提高到I到III类标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个伟大构想和生动实践,正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注入无穷动力,也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

创新改变中国、改变中国人的生活

五年前,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第一次走出中南海,走进北京中关村。从那时起,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一步步成为中国经济动力转换的顶层设计。

习近平

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也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中国的经济发展要换上新的发动机,创新,这一撬动中国动能转化的核心理念,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变着今天的中国。

在贵州,世界上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仰望苍穹,聆听来自宇宙最深处的声音;在安徽,“人造太阳”超导装置将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带入世界前沿。

未来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一个个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开启基础科学新前沿;神舟飞天、高铁奔驰、北斗导航,一个个响亮的中国品牌,成为国际市场上闪光的“中国名片”;机器人、大数据、物联网,一个个全新的技术,成为未来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催化剂”。

今天,创新同样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共享单车,打通了城市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网购,实现了足不出户就能逛世界;移动支付功能,让我们可以“刷脸”消费,揣着一部手机就可以畅行天下。

改革发展:以人民为中心

全面深化改革,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推动社会改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和难题。2018年,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解决民生痛点、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的改革特点尤为凸显。

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这不仅表明这个部委的职能发生了调整,更标志着其工作重心转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2017年是全面二孩政策效果显现的第一年,在这一年,全国新出生了1723万个婴儿,两个宝宝中就有一个是家里的“老二”。全民医保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已经覆盖13.5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以人民为中心,回应人民对安全、健康以及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需要,正是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全会主题,吹响了法治中国建设的进军号。十八大以来,呼格吉勒图、念斌、陈满、聂树斌,超过30件重大冤假错案得到纠正。

与此同时,一系列旨在提升百姓获得感的改革加速疾行。户籍制度改革让超过1395万人甩掉了“黑户”的帽子,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户口。

在发展中开放,在开放中发展

习近平

实践证明,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同时也是在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2018年博鳌论坛开幕后第三天,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布:海南,将开启自由贸易港的全面建设,海南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最初的四个经济特区面积加起来不过300多平方公里,浦东新区最初成立时也只有532平方公里。如今,包括海南在内,分布在全国东西南北中的12个自贸试验区加起来已经超过3.6万平方公里。

在发展中开放,在开放中发展。今天的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拥抱世界,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新格局正谱写着中国与世界互利共赢的新篇章。

新时代:坚定信心、奋发有为!

2017年10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大会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号召,也再次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国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笃定前行的决心。

习近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全党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从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迎来新的伟大飞跃。

下集预告:8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必由之路》今晚(14日晚)将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20:00档播出第四集《力量之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