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总能给普通词汇带来更多的乐趣。

比如这两年火起来的“NASA”,技术大师,甚至普通网友都在玩这个梗。

而现在,打螺丝不再只是口嗨。

谁能想到,浓眉大眼的宝马居然在元宇宙里建了座工厂,并顺势在昨天推出了相应的「手游」——《宝马 iFACTORY 体验之旅》。

大伙现在可以愉快地到元宇宙里去打螺丝了。

BMW iFACTORY 的最新回响

「面向未来,定义未来。」

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鹤轩博士这样描述这座位于元宇宙世界里的虚拟工厂。

但其实,它并不只是一座虚拟工厂。在现实世界中,更准确地说,是在中国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宝马还建造了一座和元宇宙中 1:1 复刻的真实工厂,宝马起名「里达工厂」。

戴鹤轩说,「里达工厂是全世界第一座从设计之初就在虚拟世界里规划的汽车工厂」,「它诞生于虚拟世界」。

宝马集团负责生产的董事诺德科沃奇博士更是把里达工厂称为「BMW iFACTORY 的最新成果」,同时里达工厂也成为了 BMW iFACTORY 战略的最佳范例。

里达工厂占地 290 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 150 亿元,是宝马迄今为止在中国的最大单项投资项目。而随着里达工厂的开幕,沈阳也正式成为宝马集团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要不是电脑屏幕前那层玻璃挡着,我相信宝马对里达工厂的自豪一定溢满了我的整张桌面。

但要问我对里达工厂的最直接感受,我想是四个字,数字孪生。

里达的虚拟现实

如果你曾经无数次看到过这个词,又无数次不理解,那么宝马里达工厂将会是你理解「数字孪生」这个词最好的机会。

数字孪生,简单来说就是为一个实体创建一个数字版的克隆体。而里达工厂和元宇宙中的虚拟工厂不就正好是这种关系吗?

那么为什么要有数字孪生?具体到里达工厂,在我看来,它的数字孪生有两点积极意义。

一是虚拟指导现实。

对于里达工厂这样的新工厂来说,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先是建造阶段。由于里达工厂是一座从一开始就完全在虚拟环境进行规划和模拟的工厂,因此,从厂区规划、建筑设计、生产线布局到设备调试,宝马可以率先在元宇宙世界中创建 3D 的数字孪生模型,并进行相应的前期设计验证和建造模拟,规避设计失误。

再是调试阶段。这一步骤放在以往的汽车制造厂中,那必然是需要在工厂硬件设施落成之后才能进行。但在里达工厂,因为有了元宇宙里的虚拟工厂,这个步骤就可以前置。员工能够提前在虚拟世界中、评估、验证,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以减少后续实操环节的返工次数。

而这两个阶段的综合结果是,即便是在疫情反复的不利大背景下,里达工厂从动工到投产仅用了两年多时间,比正常工期缩短了 6 个月。

二是现实反馈虚拟。

里达工厂实现了「数据驱动」。宝马称,他们用工业物联网(IIOT)连接起了每一件产品、每一个流程和每一个员工。即,在里达工厂,不仅是整座工厂的物理建筑,还包括里面的员工、设备、生产流程等,因为连接了物联网,都能与虚拟世界一一映射。

以宝马的堆场管理系统为例,物联网让实时的物流数据与 3D 模型产生了强联系。进而现实世界中的堆场物料变化可以实时反应在虚拟工厂中。现实和虚拟唯一的不同,便是在现实世界中物料变化需要员工去分项统计;而在虚拟世界中,我们可以切换到上帝视角,鸟瞰全局。再结合热力图分析,极大程度提高物流效率。

应用到具体案例,宝马的装载模拟是与自动火车调度系统相连的,而由于虚拟反馈带来的全局规划优势,近 80% 的 BMW 整车可以通过火车运离沈阳工厂。

细节展示

数字孪生总归是宏观的,诺德科沃奇博士则带来了关于里达工厂的更多细节。

首先是精益生产。

「精益是指高效、精准和极致的灵活性。」

而里达工厂极佳的软硬件设施,让宝马的灵活生产体系再次得到了加强。里达工厂具备极高的生产灵活性,最高可实现 100% 的电动车生产能力。宝马首款纯电动中型运动轿车全新 BMW i3 已经正式在这里投产。

其次是可持续。

宝马在沈阳的所有工厂均已 100% 使用可再生电力生产。这些可再生电力的一大来源,是宝马在沈阳自建的 29 万平方米太阳能板。这些太阳能电池板每年可产生 44000 兆瓦时的电力,能够支撑 9000 个普通家庭一整年的用电。

里达工厂则使用了更多环保新设备。比如车身车间采用的电伺服焊枪,使用可再生电力工作便实现了零排放。

而宝马的下一个目标,是在 2030 年前将单车碳排放再减 80%。

再者是数字化。

里达工厂源自数字世界,而数字 AI 技术在现实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已有超过 100 项 AI 应用遍布在沈阳生产基地。

比如,里达工厂的涂装车间使用 AI 计算机视觉系统,能在 100 秒内可拍摄 10 万张照片,并利用这些照片识别漆面的微小瑕疵。

要问现代工业的最大成就是什么,我想,只要工业内核保持规模量产不变,那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定就还是产量。

先进的工厂再加上宝马员工的努力,换来的便是更高的产量。

现在,全世界大约每 3 台 BMW,就有 1 台产自沈阳。而未来,根据宝马提供的数据,随着里达工厂产能的逐步攀升,华晨宝马年产能将增至 83 万辆。

压力与祝福

关于产量,我充分信任宝马,我的担心则来自产品。

虽然我个人非常喜欢宝马的电动化产品,宝马 i4 甚至是我心目中的电动车驾驶感 1 号位,但事实其实地讲,宝马的新能源产品在消费终端并没有获得向好的声量。

一方面,这个问题会让我审视当下的传播手段缺陷,我们竟然找不到能直观地把宝马电动车驾驶优势传达给观众的方法;另一方面,宝马电动车在架构、续航等方面的现状,也让宝马在最直观的数据对比上落后于新势力。

这些问题所指向的最终结果,就是销量,难称满意的销量。

而商业的本质是盈利。宝马在沈阳砸了 150 亿元,建了如此先进的工厂,扩了如此多的产能,宝马必然是希望能通过销售把这些成本都挣回来的。

宝马说,产能爬坡后的里达工厂能为华晨宝马增加 13 万的年产量。而 2021 全年宝马在中国交付了约 4.8 万辆新能源车。假设里达工厂运行在 100% 电动车生产状态,里达工厂一年的产能却超过了中国市场两年的需求。

于是,在生产端的成本压力瞬间转移到了销售这端。

当然了,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说,到明年,宝马将为中国客户提供 13 款纯电车型。同时,宝马还将在 2025 年推出「新世代」的先锋车型。

这些新产品会怎样?作为宝马 i4 的脑残粉,我只想说,希望宝马能赚到电动车的钱。

毕竟,一个挣钱的宝马,才能为我们带来更多像 i4 这样好开的电动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