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AR飞行员原创]

三月的台北有一种只有南方才有的湿冷感,那是你穿多少衣服都无法忍受的寒冷。

不过在2017年初,C-HR的登场却让台湾地区的小型SUV市场瞬间沸腾。它是第二款使用TNGA平台的车型,而且将来也会出现在内地市场中,目前已经有媒体拍到C-HR测试车的内地谍照。鉴于C-HR的高人气,爱卡汽车经由特殊渠道争取到台北的试驾机会,并且由台北特派员肯先生带来第一手试驾报道(文:肯先生、张立祥,图:张立祥,拍摄:肯先生)。

目前,台湾地区市场所销售的C-HR为土耳其工厂生产,但在内地市场,C-HR将会由一汽丰田所生产,主要竞争对手为缤智和XR-V。至于上海车展将会发布的CX-3,虽然为同级别车型,但是在销量上完全不是C-HR的对手。

2016年12月14日,C-HR在日本上市,2017年1月马上拿下该级别的销售冠军,让人不得不敬佩丰田的市场调研能力。根据丰田在2017年1月19日发布的消息,从2016年12月14日开始至2017年1月19日一个多月的时间,已经累积了48000张订单(原定的目标销售数量为月销6000辆),其中混动车型为37000辆,涡轮车型为11000辆。让人想起2003年丰田Wish在日本上市之后,让本田时韵(Stream)的销量受到不小打击的情景,迫使本田必须立即调整车型配置。台湾地区则是在2017年3月8日上市,销售情况也非常的火爆,到文章发布时,还一直处于缺车的状态(台湾区的年度配额只有2000辆)。

从设计图到量产车,C-HR一直维持非常炫的外观。不再有“概念车很酷,但是量产车很逊”的情况发生。

C-HR是第三代RAV4在日本停止销售之后(第四代RAV4并未在日本销售),首度出现的“3号尺寸SUV”。所谓3号尺寸意指车牌上方数字首字为3开头,代表普通乘用车。其规范为不得超过规定的车身尺寸和排量(车长4700mm、车宽1700mm、车高2000mm、排量2L),任何一项指标超过上述标准,就算是3号尺寸,税金较高。之所以突破日本的法规限制,是因为C-HR为丰田的世界战略车,并不只以日本市场为主,而且也没有像是卡罗拉一样,分为宽版(日本以外市场专供)和窄版(日本本土市场和港澳专供)车身。

在日本市场中,厂家提供八种车色让消费者选择,配色大胆且年轻,正好符合年轻消费族群的喜好。

在开发之初,丰田特别强化了车辆的“运动感”和欧系车的行路感,毕竟这是一辆世界战略车。在动力上,除了1.8L混动车型(代号ZYX10),厂家还提供1.2T车型(代号NGX50),我们这次试驾的尊爵AWD车型,搭载的就是1.2T+CVT变速箱。

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正题,C-HR到底是一辆什么样的SUV?一开始我们不能免俗地,将从C-HR充满动感的外观开始讲起。

外观设计

我在台北的朋友跟我说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就是C-HR的买家大多将它当作家中的第二辆车,买给媳妇买菜用的。真正追求实用性的买家,则会选择同样为进口车的RAV4。

C-HR在台湾地区的售价为新台币89.9万元至107.9万元(约为人民币20.36万元至24.44万元),车辆由丰田土耳其工厂所生产,内地市场将会以合资生产的方式出现在市场上。

第一眼看到它,就觉得车身线条非常立体。线条锐利的不规则大灯造型延伸至原本中网的位置,赶上了最近各个车厂“开眼角”的流行,而且开的挺彻底。前保险杠造型充满层次和锐利线条,像是日本漫画中的机器人。

从这张表格看来,C-HR的车身尺寸算是偏大的,但是否能反映到车内空间呢?还是得看看车内实际乘坐表现(偷偷地说,其实并没有比较大),重点是外观看起来很酷就好了。我们在试车的时候,许多路人看到C-HR都会忍不住多看一眼。

保险杠的层次分明,加上向外、向下的线条设计,不但让视觉重心降低,还能使车辆看起来更宽,更具有运动感。

灯具的样式让人想起雷凌的设计风格,不过C-HR看起来更加夸张,大灯几乎快要延伸到A柱了,而且还与翼子板造型融为一体,看起来非常梦幻。此外,这次试驾的C-HR是台湾地区市场中的顶配车型,其大灯、日行灯、前雾灯以及转向灯都使用了LED光源。值得一提的是,C-HR的转向灯使用了和奥迪相同的转向灯设计,LED灯组会由内而外向外点亮,挺吸引人目光。

顶配车型使用全LED光源。大灯组内分别是:1.转向灯(由内向外依次亮起,就像奥迪的车型那样)、2.LED日行灯(28个LED灯泡)、3.远近一体LED大灯、4.LED示宽灯。

富有冲击力的设计,从前脸一直延续到车侧。车侧造型设计使用了“Sexy Diamond”设计,简单地说就是菱形线条,加上夸张的翼子板设计,让它看起来不像是一辆SUV,反而像是一辆钢炮。

“Sexy Diamond”设计不只是运用在车身设计上,在内饰中你能看到更多这样的设计。下一页,我们将会介绍车内所有使用“Sexy Diamond”设计的部分。

虽然是一辆SUV,但是C-HR用上了接近溜背的设计。如此一来可能对行李厢的承载能力有所减损,但是它的外形应该可以让你忘掉这些不便。

后门把手在C柱的上方,位置有点高,但是实际使用上并没有什么不便。另外,手把的上半部不管是什么车型都为黑色涂装,厂家借此创造出悬浮车顶的视觉效果。

后门把手隐藏在C柱的上方,缤智也使用这样的设计,但是C-HR的造型更加激进,远看像是一辆3-Door Htachback车型。轮眉、保险杠下缘和车门下方还有未上漆的黑色塑料。在越野车上出现这样的设计,在于避免通过非铺装路面时受到异物的刮蹭,但我想在C-HR上出现这样的设计,只是为了增添一些所谓的“越野感”而已。

配胎为米其林Primacy 3,尺寸为215/60 R17。从配胎上就能看出,C-HR是一辆非常纯粹的城市SUV。另外,相较于炫酷的车身线条,轮圈造型就显得一般了。

试驾车辆选配了黑色涂装车顶,在一般情况下,车顶与车身同色。此外,后排窗户为深色私密玻璃。

车尾的线条甚至比前脸更加夸张,线条锐利又立体。你喜欢这样的设计吗?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样的设计过于复杂,但是我却觉得它非常有层次感。

在车尾线条部分,比起车头更是引人注目,高耸又富有层次感的车尾设计,使得C-HR拥有极高的车尾辨识度与气势。此外,如果从车后45°望去,你会发现从B柱之后,车身上半部线条是往内收缩的,虽然这样会对于车内空间有些负面的影响,但还是那句话,为了“美”而作出的牺牲,其实不算是一种牺牲。

尾翼的面积很大,搭配上行李厢盖的鸭尾造型边缘,形成一种“双尾翼”的视觉效果。

尾灯组同样也全由LED光源组成,灯组内分别是:1.转向灯、2.刹车灯、3.尾灯和刹车灯(4灯)、4.倒车灯、5.尾灯。

C-HR的尾灯设计呼应了车名中的“C”字母,是全车视觉最为抢眼之处,在黑夜中亮起拥有超高辨识度,让你远远看到C-HR就能够注意到它,就算你未必知道这辆车叫什么。

除了试驾车上的高配版灯具,C-HR另有低配车型专用灯具,内含:1.转向灯泡、2.卤素远近一体大灯、3.LED示宽灯、日行灯、4.倒车灯、5.转向灯、6.尾灯和刹车灯。

“超有感觉”是我对C-HR外形所能想到最直接、最直白的形容词。很多人对丰田的印象,还停留在以前的保守品牌形象,不过C-HR应该能够颠覆你的成见。外形是C-HR的一大特色,想在它的外形上挑出硬伤,似乎是一件有些困难的事情,或许你会认为过于复杂的线条不耐久看,但是无所谓,这是好几年之后的事情,只要你现在觉得好看就好了。

驾驶者导向的内饰设计

我个人认为一辆车的内饰比外观更重要,因为大多数时间你是身处在车舱内,所以内饰美观易用与否,其实更能影响驾驶者的心情。老实说C-HR的内饰是我最近几年觉得第一眼就爱上的设计,上一款车是了雷克萨斯IS车系。接下来我们就进入C-HR的内饰介绍。

内饰环节

打开C-HR的车门,你会感到一阵惊喜,通过布满中控台、挡把座以及车门板扶手处的黑色镜面烤漆,搭配中控台上方的棕色皮革软质塑料及车缝线,让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即便中控台下方以及车门饰板均为大面积硬质塑料,依然不减C-HR的年轻化与科技气息。

借由横向的线条,C-HR的中控台看起来极富层次感,此外,它还用上了左右不对称的设计,中控台中央屏幕略微朝向驾驶人。

C-HR的内饰设计使用了“AIRY”理念设计,何为AIRY?其实就是从中控台到车门内饰板做一个连贯化的设计,创造出低压迫感、轻薄且立体的空间感。此外,“MeZONE”也是另一个设计的主轴,从字面大家应该不难猜出MeZONE所要强调的概念是什么?就是以驾驶人为导向的设计。

AIRY设计理念就是将中控台线条和车门内饰板融为一体,并且借由不同的内饰材质,打造出视觉上的层次感,营造出广阔的视觉感受,放大车内空间感。

从这张图更能看出厂家的设计思路,利用四种不同的材质和配色打造出多层次的视觉感受。不过也有些人觉得这样的设计太过于复杂,有种眼花缭乱的感觉。

MeZONE的设计理念,就是能让驾驶者轻松操作(或观察)周边一切设备,把所有常用的配置都安排在驾驶者的操作/视觉动线上,避免多余地视线移动,除了降低驾驶者分心的机会,也提高了设计上的一体感。一坐上C-HR的驾驶座就会发现,不论是中控台角度或是中控台的控制面板,都是采用偏向驾驶座导向的设计,而且操作方便,所有常用的开关按键都在伸手可及之处。

方向盘的造型还算不错,但若是握把能再加粗点会更棒。

1.中控屏幕、2.空调出风口、3.空调控制面板、4.储物格、5.杯架、6.电子驻车系统、7.杯架。在MeZONE设计理念中,这些都是驾驶者能够轻易控制/使用的配置。

除了驾驶人导向为主的中控台设计,一开始在外观部分提到的“Sexy Diamond”设计手法同样也出现在车舱中。从下面这张图我们就能看出“菱形”这个元素其实充满在车内各处。

菱形的元素充满在车内各处,虽然没什么实际用处,但是看起来倒是挺年轻的。

在顶棚上你也能看到菱形图案,但是我却觉得这个部分有点过度设计了,因为大多数驾驶者不会没事抬头欣赏车内顶棚。

至于双炮筒仪表盘设计,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设计手法,以往在很多强调性能的车款都能看到看得到,但是今天我们的主角C-HR并不是一辆性能至上的车款,采用这样的设计只是为了好看、年轻而已。

双炮筒仪表盘看起来动感年轻,显示简单明瞭。中间是4.2英寸的液晶显示屏,能显示出四驱系统状态、驾驶模式、平均油耗等信息(右上角为混动车型仪表盘)。

虽然是台规车型,但是显示屏并没有经过汉化处理,幸好此车没什么复杂的功能,还不至于让人不知道如何操作。

中控台上方的7英寸屏幕搭载了台规车型专属“Drive+随行驾驶系统”,并且具备触碰功能,不过像是卫星导航以及行车纪录仪等辅助功能则是需要另外选配。7英寸液晶屏幕下方则是台规车型全车系标配的双区自动空调,这次试驾的高配车型更标配nanoe空气清净系统。

7英寸的中控台屏幕使用悬浮式设计,很符合现在的设计潮流。另外,这个中控屏的内容为台湾地区代理商自行安装的系统,和内地所使用的系统有所不同。

台规顶配车型使用了双区恒温空调,座椅加热功能按键则隐藏在空调开关的两侧。空调出风口的设计非常有趣,镀铬边框的下缘并不是空调出风口的边缘,而是成为导风叶片的一部分。

台规车型在顶配和次顶配车型上,都能看到座椅加热功能,这点倒是令人非常纳闷,因为台湾的气候很少会出现十摄氏度以下的低温,如果把这项功能换成座椅通风可能比较实际。

至于内饰其他部分则保持了丰田一贯的作风:充满了硬塑料材质。虽然摸起来有点廉价,但是至少你不用担心五年之后,有内饰脱漆的可能性。

门板的线条设计延续了中控台线条,但是材质都偏硬。除了设计很大胆之外,并没有给人太大的惊喜。

在C-HR上,我们看到丰田车上难得一见的四窗一键升降功能,但不知道这项配置会不会出现在国内车型上。

为了造型,后窗的面积不大,可能会对后排乘客造成一些压迫感。而且你应该也注意到了,那就是后门内饰板上,没有常规的储物格,只有一个杯架。

看了C-HR的内饰设计,不知道你是否喜欢呢?老实说,丰田是一间市场反应迅速的公司,在数年前发现自己的顾客群平均年龄偏高,就开始进行年轻化的动作。从近期的产品看来,丰田的确年轻了许多。而C-HR又是这其中最引人注意的一款车。不只是外观,连内饰都非常犀利。听了那么多赞美的话,难道它都没有短板吗?的确是有,请接着往下一页看。

乘坐/储物空间够用而已

很多购买SUV车款的消费者,为的就是SUV车型的空间,但如果你对这个部分有很多的要求,C-HR可能不是你的最佳选择。此话怎说?因为和同级别的缤智相比,它的乘坐空间和储物空间表现仅仅只能说够用而已。接下来就是储物空间和乘坐空间的介绍。

储物空间

如果你看过缤智的储物空间,再对比一下C-HR的储物空间表现,你可能会觉得它的储物空间表现和外观一样,充满个性。基本上储物空间不是它的主打重点,车内的储物格并不算多,是一个比较让人觉得有所不足的地方。

中控台下方的储物空间除了杯架,就只有这个小小的储物格,如果你常把钱包、手机放在此处,一定会觉得空间不够用。

虽然台北特派员没有放入水瓶当作比例尺,但是你能看得出来它的容积不大,而且内部没有植绒。

中央扶手下方的储物空间倒是挺大的,但是里面只有一个12V插座,没有现在最流行的USB接口,希望未来国产化之后能够改善这个问题。

前门板上的储物空间也不是很大,我甚至有点怀疑这个空间到底能不能放入一瓶水?

后门上的储物空间设计就更加有“个性”了,只有一个杯架。或许丰田做过调研,认为后排乘客在后门上放东西的机会不多。

行李厢各部尺寸:1.最大宽:1400mm、2.最小宽:950mm、3.常规纵深:760mm、4.后排放倒纵深:1400mm、5.厢内高度:640mm。在常规状态下,行李厢容量只有370L,容积偏小。

行李厢的空间表现一般,只有370L,倾倒后座后能扩充到1112L,这是因为从C柱开始向后倾斜的车顶线条,限制了它的行李厢高度。如果和缤智的437-1456L相比,实在有些不足,不过没办法,美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此外,打开行李厢盖之后,门把位置有些偏高,若是身材娇小的女性驾驶,可能得稍微垫脚才有办法关到尾门。

乘坐空间表现

前座部分,尊爵AWD标配皮质座椅,双前座均采用全手动调整方式,关于这点我个人认为有点小气,但质感、腿部支撑性与包裹性都具有一定的水平,长途乘坐也不会感到疲劳。

前座部分,尊爵AWD标配皮质座椅,双前座均采用全手动调整方式,关于这点我个人认为有点小气,但质感、腿部支撑性与包裹性都具有一定的水平。

至于后排座椅则是附带中央头枕,但是地板中央凸起明显,不利于中间乘客的乘坐,而且它也没有后排中央扶手,让人觉得C-HR似乎不太重视后排乘客的需求。

后排地板中央凸起明显,且椅背中央没有扶手。

至于实际乘坐空间表现,基本上前排没有什么硬伤和致命缺点,尤其C-HR是一辆驾驶者为导向的车款(仅限于车内空间设计而言),前排的乘坐感自然不会太差。

虽然台北特派员没有拍摄几拳几指的照片,但是前排空间还算不错,并不会逊于同级别车型(图中体验者身高1.69米)。

后排空间的表现只能说是够用而已,和缤智相比,C-HR的后排乘坐空间明显差了一些。虽然这次试驾并未以几拳几指来演示空间大小,但是从照片上你就能看得出来它的后排空间并不大,而且整体横向空间表现一般,只适合两人乘坐。

后排空间表现仅能说够用而已,虽然腿部、头部都还有剩余一些空间,但是没有太多余裕。如果是身高超过1.8米的体验者,空间可能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除了纵向空间的问题之外,C-HR后排最大的问题在于视觉压迫感较强。后座乘客的头部视线会被C柱遮挡,再加上下垂的车顶线条、较小的后窗面积以及黑色顶棚,更进一步压缩后排乘客的视觉开阔感。

在此针对C-HR的头部空间表现做出一些附带说明,虽然它的车身宽度超过了日本法规的分级制度,但是车高部分还是对日本市场喜好做出了妥协。日规主力销售车型前驱混动版,车身高度为1550mm,比起日规缤智的1605mm更低,这是为了能进入日本都市圈常见的机械式立体停车位(限高1550mm),但也牺牲了一些头部空间。台规1.2T四驱车型因为悬挂设定略有不同,所以车高比起日规混动车型略高10mm,而车内空间则是完全相同的。以下是C-HR、缤智和CX-3的车内空间对比,很明显能看出缤智在这个级别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整体来说,C-HR还是比较适合作为自驾用车,后排空间虽然不至于完全无法使用,但是表现不佳也是事实,它的表现只比马自达CX-3好一些而已,关于储物和乘坐空间的表现,我认为是C-HR比较弱的一个环节。

动力表现平平,但操控让人非常满意

机械结构

众所皆知,C-HR使用了丰田最新的模块化平台:TNGA(Toyota New Global Architecture)。和所有模块化平台相同,TNGA有着高度的车型对应度,不论是小型车、紧凑型车、中型车还是小型SUV,都能够使用TNGA平台,同时降低了许多开发成本。当然,降低成本并不是TNGA平台唯一的目的,新平台提供了强度更高的车身、全新的悬挂、还有更低的发动机总成安装位置,实现了更低的重心,同时提升操控性。

C-HR使用了TNGA平台,也是第二款使用TNGA平台的车型。

目前台湾地区市场只有一种动力总成,就是代号为8NR-FTS的1.2T发动机,也就是卡罗拉、雷凌上的那台发动机。这台发动机具有D-4T缸内直喷、VVT-iW连续可变汽门正时(使用电机控制油路来改变正时,调节速度更快、范围更宽广,所以能实现在奥托循环与阿特金森循环两种状态下切换)、缸盖整合排气歧管与水冷式中冷器。通过丰田自身的计算,这台发动机热效率为36.2%(关于发动机的简述,点击这里)。至于变速箱,则是常见的CVT结构,并且附带7速手自一体功能。

发动机代号8NR-FTS,排量1.2L,最大功率为85.3kW(116Ps)/5200-5600rpm,最大扭矩为185Nm/1500-4000rpm。

虽然这台发动机的科技性含量挺高,但是打开发动机舱盖之后,我们看到的是凌乱的发动机舱,各种管线横七竖八地出现在你眼前,实在不是很美观。

C-HR使用CVT变速箱,并且附带7速手自一体功能。另外,在后方你还能看到电子驻车系统和Auto Hold的按键。

C-HR提供了三种驾驶模式,不过根据台北特派员的说法,SPORT模式并没什么运动感,而ECO模式下的C-HR,更是温驯到不行。

C-HR的前悬挂使用的是常见的麦弗逊结构,后悬挂使用双叉臂结构。厂家表示,在进行调校的时候,特别针对欧洲的石板路路面进行长时间测试。

我们试驾的车型搭载了4WD系统,不过此车没有任何机械式轮间限滑差速锁,只有轴间的限滑差速器。厂家的资料已经明确指出,这套4WD系统强调的是公路行驶的稳定性,而非强化越野性。

C-HR的四驱系统为“ダイナミックトルクコントロールAWD(Dynamic torque control AWD)”系统,和NX上面那套一样,使用多片离合器式的轴间差速器,但是不带Lock功能。在一般状态下,前后扭矩分配比例为100:0,侦测到打滑的情况时,后轮最高能分配到50%的扭矩。此外,系统还会针对方向盘舵角进行分析,适度地将扭矩分配到后轮,提升转向性能。

动态表现

从账面数据看来,C-HR的表现确实不算亮眼,而我们实际开上路后也觉得动力表现平平,和以往丰田车给人的轻快感有些不同,或许高达1510kg的车重也是影响加速表现的因素。即使我们将驾驶模式切换到Sport,给脚地板油还是感受不到什么运动感,但幸好,在市区驾驶时,这样的动力还是能轻松跟上前车,不会发生不断被加塞的情形。

在市区行驶的时候,你能明显感受到它的外观虽然很动感,但是动力并没有什么运动感。

受限于车身重量和动力输出,C-HR给人的动力感受实在和外观有些落差,如果有1.5T动力总成的选择,相信会更加适合国内市场。

C-HR在开发时,厂家特别针对欧洲的路况做出车辆调校。所以在一般道路上开着C-HR遇上坑洞时,它的反应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柔软,反而有种欧系车的韧性,但是又不会过于弹跳。

台北市的路面品质并不是很好,但幸好C-HR提供了非常好的舒适性,底盘有欧系车的扎实感。

将场景转换至山路,C-HR的动力输出在面对多山的台北郊区显现出有些力不从心,除非将变速箱切换至手动模式,才能获得比较畅快的加速感。此外变速箱的保护机制很强大,有时候会发生你想降挡,但是变速箱不让你降挡的情况。然而,当我们开上山顶,准备面对下坡路段时才赫然发现,原来,下坡跟弯道才是C-HR所擅长的地方。

在上坡时,它的动力表现并不是令人很满意,但是将场景转换到下坡时,它的底盘表现比想象中的好很多,让人有点惊喜。

低重心的车体设计,让C-HR在面对连续弯道时,车身的摆荡控制得不错,不会有“陆上行舟”的感觉。

得益于TNGA模块化平台和四驱系统不断计算前后轴扭矩分配,C-HR确实展现出比第四代普锐斯更优异的动态反应,不仅悬挂系统在弯道中保有相当不错的支撑性,转向响应迅速,车头指向性也很准确,让人忘记这是一辆丰田的SUV车型,虽然它还是无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侧倾,但无损于我对它的高评价。

虽然它的悬挂行程还是透露了它是一辆SUV车型,但是准确的指向性还是令人对它的表现赞不绝口。

C-HR确实给予驾驶更接近欧系车的扎实稳定路感,在兼顾一般日常用车的行路品质的情况下,它的确提供了更多的驾驶乐趣,我相信在同级别对手中,这样的表现也很难找到对手。

以往我对于丰田旗下SUV车款的操控性没有太大的期待,但是C-HR真的让我刮目相看,如果它的动力再强一些就完美了。

通过C-HR的动态操控展现,一方面也让人见识到丰田TNGA平台的设计功力,或多或少也让我对该品牌SUV车型有些改观,甚至让我更加期待未来使用TNGA平台的新凯美瑞。

编辑点评:

“有型”是我对它最简单的注解。开在台北市的街上,让许多路人忍不住回头多看一眼。不过在面对缤智、XR-V这些以空间见长的对手们,它的短板就被暴露出来了。空间是一个很明显的问题,特别是后排空间只能说是够用而已。至于其他储物空间,也不是非常强大。不过,如果纯论外观和内饰设计,C-HR应该能秒杀所有同级对手。

若以我个人的观点而言,C-HR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它的表现并不是很平均,但是如果你问我会不会将它列入考量呢?我的答案是会,因为1.对于我而言,后排空间使用几率不高;2.我对于动力的要求不高,但是我喜欢操控好的车;3.这个外观无敌了,美到让人无法抗拒。

添加“爱卡汽车”微信公众号,每天获取汽车圈儿一手最新资讯!

myxcar

↑↑↑(长按上方可复制至微信添加朋友并关注)我们每天都会推送最新车事、新车资讯,快来关注我们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