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汽车智能化发展速度的加快,随之而来的车辆“黑科技”也层出不穷。

在电动化出现瓶颈,而传统动力三大件核心技术又难有突破之时,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将目光集中在了“黑科技”配置上。不过,说中控互联、自动驾驶辅助、AR成像等技术是黑科技,相信没几个人会有异议。但是将这两年许多汽车厂商都热切追捧的车门解锁技术,也归并到汽车黑科技行列,似乎会有些打擦边球之嫌。

从传统的摇把启动车辆,到机械钥匙,再到如今手环、手机便能进入、启动车辆,汽车钥匙的转变史相较于汽车发展史来说,可谓是十分短暂的。

曾经的摇把启动车辆,其实是因为车辆本身启动系的因素导致,我们今天重点聊一聊开车门的钥匙。从技术层面来讲,传统的机械钥匙,和“捅钥匙孔”开家门一样,只是简单的机械匹配机制,这也导致了我们在电影中常看到的“开锁高手”们,可以用很简单的工具便做到进入车辆的场景。

为了提升安全性和便利性,遥控钥匙随之诞生。直至今日仍占据着市场主流的遥控钥匙,大都基于车辆内置天线和钥匙内置芯片相互识别,只有车辆和钥匙的使用频段相互匹配时,车辆才能够解锁。不过这项技术刚刚兴起之时,芯片识别的频段容易受到干扰和阻隔,一旦遇到人为的恶意干扰,很有可能出现遥控开、锁车失灵的状况,从而影响到安全性。

当然,如今的编码技术愈发先进,加密方式和层级也日益更新,车辆安全性能的大大增强。并且随着对遥控芯片的进一步研发和成本控制,过去只在中高端车型上才能够拥有的无钥匙进入系统,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入门级车辆的遥控钥匙之中,由于遥控芯片的成熟与稳定性,新风潮下的手环钥匙中,也不乏有内置芯片解锁的产品,只是和传统钥匙相比,携带方式发生了变化。

为曾经的遥控钥匙添加“无钥匙进入”功能,充分体现出研发人员有多么希望可以不用钥匙解锁车辆,只是苦于技术限制,当年还很难。前不久在试驾时,有位媒体同行告诉我,他开车的20年中,丢掉的机械、遥控钥匙不下10把,有时真的很渴望不用带钥匙就能开车。其实不只是车辆上,生物识别和更加简便且算法复杂的加密方式,正在让人们在生活中逐渐在摆脱所谓的“钥匙”。如同家装上出现的电子密码锁和指纹解锁。汽车产品上,也出现了蓝牙解锁、指纹解锁等新玩法。

以互联网基础为前提,万物互联对于当下消费者的生活影响巨大。通过手机APP解锁车辆已然不是什么新鲜事,虽然打开手机可以控制包括解锁车门在内的诸多车控功能。但该功能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率却并不高。这主要还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数据传输速度问题导致,现在大多拥有该功能的车辆通过手机APP传递操作指令后,车辆都需要10-40秒的时间才能给予反馈,甚至比不上无钥匙解锁功能,或许5G快速传输时代的到来,才有望真正让手机APP解锁车辆变成最便捷的解锁方式。

相比于现阶段互联网解锁的通讯受限,大部分手环钥匙上搭载的蓝牙解锁功能,便显得直接不少。除了在出厂时需要通过4S店或是手机等方式绑定车辆。此后的车辆解锁功能,车主只需在手环上操作即可,另外,蓝牙钥匙还能够通过手机APP提供授权功能,从而解决多人用车环境下的钥匙分配问题。由于蓝牙钥匙的认证唯一性和可授权性,许多汽车租赁公司利用该功能,打造了全新的租赁模式。

但为满足多车型使用,租赁公司通常会采用在车辆OBD(车载自动诊断系统)端口外接蓝牙适配器来达成蓝牙解锁功能,有消费者反映,通过OBD加装蓝牙钥匙的车辆在忘记锁车的情况下,发动机等授权依然存在,即一旦车主下车后忘记锁车,其他人进入车内可直接启动汽车,安全性有待提升,原装的蓝牙钥匙则没有类似状况发生。

主流之下,必定也有“非主流”的存在。NFC解锁便属于后者,其他“汽车钥匙”都离车越来越远,NFC却反其道行之。在移动支付和共享单车市场大显身手的NFC功能,其实并不算罕见。但在汽车行业上,NFC解锁依然属于新鲜事物。先前,捷豹F-PACE的智能手环上便采用NFC解锁功能,全新宝马X5也推出了基于NFC的“卡片钥匙”和手机解锁功能。前不久,比亚迪又正式连手华为推出NFC车钥匙。虽然NFC对识别距离有着过高的要求,但其优势在于不用充电,且具有临时性和灵活性。NFC同样可以共享授权,相比后期加装的蓝牙钥匙,技术方面更加灵活、稳定,在共享出行行业的先例为其进入汽车分时租赁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

基于生物识别而来的指纹解锁,常见于手机产品上。但要说汽车钥匙进入黑科技行列,指纹解锁也是最有发言权的。毕竟物以稀为贵,至今为止也仅有第四代胜达上有所加装。

类似的生物识别还有凯迪拉克XT4和小鹏汽车上搭载的人脸识别技术,只是还没有用作车门解锁。生物特征繁杂,甚至不需外界加密即可实现难破解的功能。但问题在于,在汽车等奢侈品上使用生物识别技术,其识别指征必然是越多越好,优秀技术带来的高成本显然不是所有汽车产品都能够承担的。另一方面,和手机指纹识别一样,指纹采集器本身的识别率和受环境干扰程度将极大程度决定生物识别的实用性。出于现在使用类似解锁途径的车辆还太少,相关的使用反馈还无法反应出更多问题。

身处互联网信息爆棚的时代,消费者必然会对汽车产品有着多样化需求的提升。将车钥匙融入日常生活用品,甚至是人体本身,也是对于便利性、安全性的一种追求。在汽车的智能化快速发展的当下,不可否认用外在的“黑科技”,可以提升车辆科技感、品质感。但如果消费者在购车时,将目光偏离汽车本体,转而被汽车厂商大肆包装的所谓“黑科技”蒙蔽了双眼,便显得有些买椟还珠的意味了。换个角度想一想,万一哪天车钥匙真的被“融入”了人体当中,以后出门,还靠什么来彰显自己尊贵的车主身份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