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今天,诺诺要讲的失效事例是百年来第一次见面,但在我们为北京老粉乘坐的汽车中活活发生的。(威廉莎士比亚,《北方司法》前情提要)。

由于这个失效的隐蔽性和危险系数都很高(搞不好可能葬身火海),且尚未查到厂方的召回通知,所以希望各方面都能引起重视。

瓜子、饮料准备好,侦破开始。

【提车后隐患暴露】

2016年7月18日,一位诺粉从北京店提走了刚淘的宝马新3系轿车后,第一次去加油,吓人的事情发生了…

油箱刚加满,加油工就发现左后轮附近有大量汽油哗哗地漏到地面,赶紧拿黄砂盖。车主也大吃一惊,要是有个火星子,车子瞬间就报销了啊~!(如果引起断电,司机乘客还会面临逃生问题) 于是急忙联系北京店顾问,就这样,刚提的宝马又被拖回店里。

是油箱有外伤,还是管路老化?或者之前的拆修没有装好?还是设计问题?… 一连串问号冒了出来。由于诺诺的“二手车修整检查”中并没有针对油箱的密封性检查(这里本来就不该出问题啊~),所以这个事件引起了技研部的高度好奇。

7月21日,总部派调查组飞抵北京。

【汽油从哪漏出来的?】

油箱从车上拆下来后,透过灰尘,我们可以明显看油箱上被汽油冲刷过的痕迹。汽油泄漏来自于油箱左侧的堵盖。

PS:强烈建议同款国产宝马车主(还有5系)都关注一下这个部位,具体怎么查,请读完全文。不过后座下方的车身钢板并没预留孔洞,必须摘下整个油箱总成。

(图:发生故障的油箱总成)

看下图,汽油就是从这个圆盖子的上部漏出来的!前几天汽油刚流淌的痕迹还历历在目呢。此外,盖子中间有一个“没什么灰”的通道,这是盖子表面长期受汽油冲刷留下的痕迹。盖子周边的油箱上也不例外,说明这已经是老毛病了,前任车主也不止一次“水漫金山”,一定不堪其恐。 (图:布满灰尘的油箱,以及泄漏处)

诺诺带大家细看一下漏油的地方。堵盖的上边缘有一个最宽处近1mm,长约100mm的缝隙。可以从特写照片里看到,部分位置还有拔丝状的物质,仿佛藕断丝连。

(图:发生泄漏的上半圆弧)

(图:缝隙附近的丝状粘黏物)

从缝隙里的灰尘积累看,也可以说明这个缝隙已经存在很久了。

我们对整个油箱外观做了仔细的检查,没有发现任何外力损伤痕迹和拆修痕迹。为了便于研究内部,我们抽干了汽油,并把油箱外部洗干净。 (图:清洗时仍有残余汽油流出)

由于这个缝隙接近油箱最高点,只有在汽油存量达到90%以上时,才会形成泄漏。整个淘车修整和试车过程的燃油量都在半箱以下,这个隐患没被能及时发现,直到客户提车后加满燃油才东窗事发。 (图:油箱液位示意图)

【缝隙怎么来的呢?】

从痕迹上看,缝隙一定是很久以前就产生了,一种可能是0km缺陷,即出厂就带的问题;另一种可能是在后期使用过程中才逐渐产生的,我们得做进一步的调查。

先定义一下方位:把堵盖看作表盘,发生泄漏的缝隙大致在10:00~2:30的区域。 (图:缝隙分布的范围)

于是,我在堵盖和油箱洞口上标上表盘刻度,后面文章里都用“几点钟方位”来交流。 (图:我在标注时钟表盘)

纠正一下:不知道有多少人把这个堵盖的位置叫做“副油泵”(他们认为马鞍形油箱里面有主、副两个油泵),这是错误的,其实油泵和滤芯都只有一个。这个圆孔是为了方便工人安装左侧油箱里的附件的。装配完成后,就拿块堵盖,用热熔工艺把洞封掉。

要知道出厂时盖子到底有没有封好,我们得对熔接面的结构做细致研究,为此店长张磊和杜蕾斯配合,选了几个关键位置做剖切,顺便看看宝马的塑料油箱有多少科技含量。 (图:一人按住,一人锯)

(图:杜蕾斯正在制造切片)

科普一下:和很多车企一样,BMW早已全面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油箱,即俗称的“塑料油箱”,很多方面都比金属油箱更优秀。记得前段时间热传过一个帖子,揭发很多日系车还在使用金属油箱的帖子,的确不够厚道。HDPE油箱的优势在于:

1) 材料密度接近1,整体比铁皮油箱轻1/3左右;

2) 吹塑工艺,容易制造成奇形怪状的腔体,适应复杂的底盘结构,充分利用空间;

3) 无缝工艺,不容易应力集中,制造缺陷大幅下降,受压破损风险大大降低;

4) 材料天生耐腐蚀,有很好的抗静电特性;

5) 汽油蒸汽的挥发污染大大降低(采用多层HDPE更佳);

这次我们要研究的油箱就属于良心的多层HDPE油箱。通过剖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堵盖有多少层塑料制成。瞧瞧下面这张切片,眼尖的诺粉数数看?

(图:堵盖的截面切片)

6.3mm的总厚度,已经高于市面上多数油箱产品了。塑料油箱属于高科技产品,每一层都有自己的功能,有的管锁住蒸汽,有的管阻燃,有的管结构支撑,有的管粘接… 而且都有很严格的测试来检验(比如耐火测试,真的是把加入汽油的油箱拿去BBQ哦!)这不是今天的重点,先略过吧。 (图:婚后的杜蕾斯,哈哈)

刚才聊到剖切,凭借工具+巧手+细心+耐心,我们就可以提取任意位置的真实熔接情况。比如下面这个切片构造,细心的诺粉已经看出是8点钟处的熔接截面了吧?我就可以根据实物在纸上画出剖面图。

接下来我们对很多部位做了切片。整个过程非常花时间,锯片也搞断了好多。

(图:得到一片优质切片需要反复尝试)

6:00附近的区域,属于完好区域,剖面图绘制出来是这样的。熔接后,一些材料被挤压得凸出来,想象力好的诺粉可以推断两者熔接之前分别是啥造型。 (图:6:00附近的剖切面-完好)

缝隙最宽的地方在12:30附近,目前失效状态是这样的: (图:12:30附近的剖切面-缝隙处)

结合6:00的剖面图我们可以看出,裂口是后来才产生的。因为箱体残留了一些原本属于堵盖的材料,堵盖上也带走了一些原本属于箱体的材料,所以堵盖原来是熔接良好的,后来由于某种原因出现拉扯,独辟蹊径,撕开了一个新的裂缝。

下面这张剖面图是模拟撕裂前的状态。蓝色虚线是即将扯开的裂缝,它并未沿着熔接面走,说明熔接强度还是OK的。 (图:12:30附近的剖切面-撕裂前)

好了,我们排除了0km缺陷的可能。有人会说,这不简单么,如果是0km缺陷,客户早就闹回4S店保修去了。情理上是这样的,也许适用于99.9%的情况,但工程师更愿讲证据。

那么接下来的调查将大伤脑筋,大家的脑力还能读下去么?

【下集预告】:

2012年,油箱出厂时,堵盖熔接得好好的,为啥用着用着就裂开了呢?还有,为啥偏偏是12点方位裂呢?

我相信这也是BMW和油箱供应商最关心的问题。篇幅所限,为了避免粉丝们消化不良,明天继续分解~可以关注我们,以便看到最新更新哦!

想了解更多的买二手车、卖二手车、汽车保养、汽车维修、钣金喷漆等资讯就请关注爱车的诺诺微信订阅号:icheNuonuo(爱车的诺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