蒌蒿满地芦芽短

2023-11-05 22:06 43次浏览 观点

本文是小编为蒌蒿满地芦芽短撰写,主要解答关于蒌蒿满地芦芽短的相关疑惑,以下是正文。

这句诗句出自宋朝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意思是蒌蒿遍布大地上,芦芽也变得短小了,正是河豚要跃上河面的时候。

这句诗描绘了春天来临的景象。蒌蒿和芦芽是春天的植物,而河豚则象征着生机勃勃的春天。蒌蒿茂盛、芦芽短小表示春天已经来临,大自然万物都在焕发新的生机。河豚欲上河面,则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将带来更多生命的活动和繁衍。

整个诗句以简洁凝练的方式表达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力的复苏,给人一种欣喜和期待的感觉。同时,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力的仰望。


原文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苏轼〔宋代〕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度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逆江而上。归鸿:归雁。破群:离开飞行队伍。依依:不舍之貌。归人:回家的人。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更待:再等;再过。


赏析

这两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晓景》,现已无从考证。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创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意思是: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出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扩展资料

1、《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创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2、《惠崇春江晚景二首》鉴赏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此时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时节,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以下是完整的诗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嘉禾城南秋夜月,千家万户瞳瞳然。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第一句中的"蒌蒿满地芦芽短"意味着野草丛生,芦苇的嫩芽也变得短小。这句暗示了秋天的到来,草木逐渐凋零。"正是河豚欲上时"指的是河豚是秋季的美味食物,暗示着人们正处于品尝美食的时刻。第二句"嘉禾城南秋夜月,千家万户瞳瞳然"描绘了城南的嘉禾地区秋夜的明亮月光。"瞳瞳然"形容了人们家中的灯火,意味着千家万户都在点亮灯火,温馨而繁忙的夜晚。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写,表达了秋天的到来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情的感悟。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登鹳雀楼》。原诗如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其中的“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是描写登鹳雀楼一侧的景色。蒌蒿和芦芽都是河边的植物,它们生长茂盛,而河豚则指黄河的水流。这句诗意味着时光匆匆,季节转换的迅速,显示出了大自然景观的变幻。整首诗以描绘黄河绵延的壮丽景色为主题,寓意着登高望远、超越自己的人生追求。通过写景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娘而河豚,此时正要做刘儿上从大海回有豆浆和你来三到四句。还有是竹林外,两三只桃花,开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观察到,处处春江水等回暖。

  • 17247283994: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意思 快快快快
  • 西衫答:这句话的意思是: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出处: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原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译文…

  • 17247283994: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上一句是?
  • 西衫答: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题画。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

  • 17247283994: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意思
  • 西衫答:赏析:这两句诗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

  • 17247283994: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诗句意思?
  • 西衫答: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苏轼 【朝代】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注释: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

  • 17247283994: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原文_翻译及赏析
  • 西衫答: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宋代·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

  • 17247283994: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西衫答:《惠崇春江晚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原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

  • 17247283994: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上两句是什么
  • 西衫答: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上两句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

  • 17247283994: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是什么意思?
  • 西衫答:这题我会!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意思是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这首诗的出处是《惠崇春江晚景·其一》,作者是苏轼。原文:竹外桃花三两枝…

  • 17247283994: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上一句是?
  • 西衫答: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题画。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

  • 17247283994: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什么欲上时?
  • 西衫答:1、正是河豚欲上时。2、出自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惠崇春江晓景》。3、原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4、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

    相信读者朋友经过小编一番耐心的解答已经对蒌蒿满地芦芽短了然于胸,若还存在疑惑可通过站内搜索找到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