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会大厦资料图。

图/新华社

德国是欧洲制造业中心,也是欧洲经济最重要的引擎,但这些光环似乎正要散去。

据媒体报道,德国工业联合会(BDI)9月对近600家德国中型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现在德国每10家中型企业中就有1家因天然气价格而减产或停产。

而这些企业加上小企业,为德国GDP提供了54%的贡献率和62%的就业机会。

按照德国标准,雇员在250人以下、年营业额达到4000万欧元至6亿欧元的企业为中型企业,大约有5900家,其中许多企业是行业的“隐形冠军”。

但是,现在这其中的不少企业也都熬不住了。

当地时间2022年7月30日晚拍摄的德国慕尼黑老市政厅。为应对能源紧张,德国多地采取措施节约用电。图/新华社

电价涨幅让德国始料未及

德国是对外能源依赖度最高的欧洲国家之一。去年,德国56%的天然气、50%的煤炭和30%的石油从俄罗斯进口。

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后,德国在最初犹豫后终于加入了对俄罗斯能源说“不”的行列,把天然气进口总量中的俄气占比降到了26%,同时从8月1日开始停止进口俄罗斯煤炭,并决定从12月31日开始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

德国的能源供应格局,因此被彻底改变。但德国开始并不认为这会对制造业造成严重冲击——以天然气为例,德国进口的俄气基本都用于供暖,只有6%用于工业发电。

德国认为,在本土开采油气、从其他地方进口天然气可以补上能源缺口。但这个备用计划遭到德国绿党反对。

绿党既不允许德国在本土开采油气,甚至反对在港口建设液化天然气(LNG)储气设施。而失去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后,船运液化天然气本来是最大的希望。

雪上加霜的是,德国近年来持续限制核电发展。核能占能源供应总量之比现在只有12%。

能源供应跟不上,导致电价立刻飙升。与去年同期相比,德国电价已上涨10倍。耗电量最高的德国化工、钢铁、汽车零部件中型企业遭遇了最大打击。

德国首都柏林一家大众品牌汽车经销商店。图/新华社

大型企业也都在另寻出路

相比之下,那些德国大型企业有更强的韧性,但现在也都在各自另想办法,另寻出路。

如宝马已关闭了部分建筑和广告位的外部照明,并寻求从其他国家买电——虽然这样做势必抬高其制造成本。但现在欧洲最大的电力出口国法国也“余粮”有限。另一个传统的电力出口国捷克,目前也实行了限电措施。

巴斯夫和科思创这两家化工巨头也在各找办法。巴斯夫目前正在从欧洲以外地区采购氨,因为价格更低。科思创正在测试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用石油取代这种燃料。科思创的发言人甚至暗示,到了必要的时候,会把生产基地搬出欧洲。

奔驰和大众已削减了少部分的天然气消耗用量,主要是采用室内控温、用煤和石油替代燃料的方式——后一种方式势必为绿党不喜,虽然绿党最近也已经悄悄降低了调门。

德国钢铁制造巨头蒂森克虏伯发言人的话,代表了许多德国大企业的应对之举:“我们正在实施许多在正常经济时期不会实施的措施。”

当地时间2019年3月31日,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正式开门迎客前夕,一名女子从海报前走过。图/新华社

更担心制造业萎缩不可逆

德国企业当下的困境,反映出德国经济也亮起了红灯。而这与其他经济指标发出的信号是一致的。

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德国能源密集行业自今年2月以来已经减产6.9%。经济研究所IWH的破产趋势数据显示,德国今年8月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破产数为718起,同比增加26%,预计9月和10月的破产数同比将继续增长25%和33%。

经合组织(OECD)预计,2023年德国GDP将缩水0.7%,而通货膨胀率仍将保持在7.5%左右——这个预测,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乐观。

IMF7月就警告称,如果俄罗斯停止供气,德国将损失近5%的经济产出。而随着北溪管道遭到疑似人为破坏的重大事故,IMF的预测正在变成现实。

比经济阶段性衰退更令人担心的,是德国制造业的部分萎缩是否不可逆。德国业界担忧,能源危机将使德国“自动去工业化”。

9月初,德国推出了第三轮帮助企业度过能源危机的纾困计划,总金额为650亿欧元。新纾困计划看来并没有让德国企业恢复多大信心——相比起6月德国新增的1000亿欧元特别国防资金,德国针对企业的纾困力度,确实还远远不够。

撰稿 / 徐立凡(专栏作家)

编辑 / 何睿

校对 / 赵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