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破坏,破坏,只要照片登记,就撞了。

在维修车间,一名4S店员工抄起铁锤,将一辆送修汽车原本完好的水箱框架砸坏才停下,拍照后示意维修技师拆解定损。

这是真事,发生在上汽大众北京恒星天诚4S店。被砸的水箱框架售价一千多,完全是骗钱的操作。

这种情况普遍吗?“每个车都砸,要不然你哪挣钱去啊。反正保险公司会给钱。”维修技师说。

维修的时候多花时间伪造车损,那保养的时候怎么操作呢?

能不检测的都不检测了。

北京房山区的东风日产晟通专营店在给汽车做保养的时候,直接将节气阀清洗剂倒掉,然后告诉客户说已经用清洗剂做了清洁。

至于其他的检测,直接在《定期保养项目表》上全部打勾,连轮胎的螺丝都懒得捡查一下,新能源车的蓄电池也随便打印一张合格的单子,放在车里冒充该车的电瓶检测报告单。

客户为这些破环性的或者不存在的“服务”花了不少钱,全都被黑。

这是新京报的记者卧底入职4s店亲眼所见的事情,实际上,这可能仅仅是4S店坑人的冰山一角。

02

4S店刚出现的时候还真是身份的象征,在全行业的不断努力下,口碑越来越差。

4S是四个“S”开头单词的简称: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和信息反馈(Survey)。很多人愿意在4S店买车修车是因为这里看起来正规且靠谱,但是现在越来越多黑心4S店变着花样坑人,没有最黑只有更黑。

说用原装配件,最后发现使用的是供货商在某宝买的三无配件,全程4S店都是心知肚明的,价差十几倍,这还是奔驰的4S店,要说店里和供应商没勾结真不信。

前面说的修车之前把车弄坏,这还真不是一家两家的事,西安张先生的车发动机漏油,花了不少钱一直修不好,他调取了行车记录仪时意外发现了维修工的对话,“我就把你的车往坏了整!”

顾客相信4S店的保养最专业,能排查出问题,结果意外总是让人惊喜,有人的车不保养没事,保养完直接自燃了。

去年有个事很轰动,西安一奔驰女车主买了个新车,车还没开出4S店,就发现发动机漏油,想换车?不行!想退款?不行!

4S店说只能按照“汽车三包政策”更换发动机。逼得女车主坐到车顶上维权。其实,这种案例这几年出现的太多了,有的人买的新车是水泡车,有的人买的新车有维修记录,有的人买的新车还没怎么开就出现各种重大故障,但是你要想退换却门都没有:

基本上每年到了315,都有大量针对4s店的投诉,各种品牌基本都没遗漏过,这么多年也没有实质性的改观,反而是数量越来越多、性质越来越恶劣。

有人说,汽车厂家对4S店没有要求吗?能放任他们胡来败坏车厂的名声吗?

还真不是,一般来说品牌方会对各家4S店进行考核,各种kpi的要求非常细致,还经常安排一些飞检员进行明察暗访,对4S店进行打分。这个分数,决定了这家4S店的星级标准,也关乎到年底的厂家返利,这个数额可不小,品牌方也想以此约束4S店。

但是完全没用,一些不上台面的手段不时被揪出来,像有399家4S店花了十余万的“重金”,专门用来贿赂飞检员:

搞定这些,各种潜规则就更能玩得得心应手了。买到问题车的人好歹还有个车,有的人交了钱之后连车的影儿都见不到:

今年8月,佛山宝运行宝马4S店出现多名消费者拉横幅的场景,她们在交钱之后几个月都无法提车,店员称是公司资金方面周转不灵,于是就把客户的车款挪用了。

这家4S店隶属于正通汽车集团,今年以来正通汽车旗下已经有多家4S店都出现无法提车的情况。

03

4S店其实也就出现了20来年,早年间汽车都是单位和有钱人才能买得起的大件,一般都是在代理商那买,这就诞生了很多大的汽车市场,比如北京的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生意好得不得了,但服务、售后问题太多,被坑的人也很多。

到了1998年,有些厂商看不下去了,广本、奥迪最早推出了4S店,这种从欧洲引入的新模式大受好评,迅速被其它品牌效仿,成为行业标配。

4S店面积大、装修豪华,有些还开在城市的黄金地段,建一个至少也得上千万,几千万的投入也很常见,但就是这样也挡不住大老板们纷纷投资,为啥呢?

因为早些年的4S店实在是太赚钱了,就是一个印钞机,有的店三个月就能收回成本,这么一来,大家纷纷抢着挣资源:

●2003年北京现代准备建造100家4S店,报名竞标者达到了2300多家;

●宝马当初在全国挑选24家经销商,直接来了3000多个公司争抢,最后的中标者,不仅有钱,估计能量还非常大;

●宝马没争到,有些人就瞄上了奔驰,直接开出1亿元的价格四处找关系要建奔驰4s店,这个价格当时看比较惊人,后来看也很平常了。

因为赚钱效应好,所以即便当不了老板,能在4s店工作收入也很可观,前两年有人晒出了一个宝马4s店职员的收入,实发工资31930,让一般的工薪族羡慕不已。

在20多年的急速扩张之后,2018年,中国的4S店达到3万家,非常庞大。

但盛极而衰,拐点也不可避免的到来了!也就在这一年,中国汽车销量首次出现下滑,汽车市场基本饱和了。

景气不景气,销售人员是最准的晴雨表,他们能明显地感受到凛冬将至:

“不好卖的车,一个月销量也没有几台,分到自己头上就更少了,收入顶多就混个社保。好卖的品牌,店内开出的提成也低,压到每个人头上的任务也重,因为上级会觉得你卖车很容易。最多绷紧了弦,收入也高不了多少。”

高房租、高成本,销售下滑,收入减少,让4S店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关门的不少,也有一些店成功转型——比如改卖米粉了,据说是因为卖一碗米粉比卖一台车挣的钱还多。

04

到了今年,更惨了,好几个月不开张,开张了也没多少人,销量都是腰斩再腰斩再腰斩……

车卖不动了,4S店靠什么挣钱呢?

不明真相的人总以为4S店主要的收入是卖车,这还真错了。

4S店最核心的三大赚钱业务是:整车销售、配件、维修,在收入构成中的结构基本是2∶1∶4。卖车的确赚钱,但是维修服务才是收入大头,所以你能理解这些4s店为啥拼命毁你车了吧?

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以前经济增速高,人们换车的频率高,现在收入跟不上,换车的年份越来越长,存量车的平均车龄从10年前的4.8年上升到2019年的6.2年,预计未来将达到8年以上。

车龄越高维修就越多,从耗材到零部件需求都不断增高,汽车售后维修保养市场属于看得到的确定的风口。

于是,互联网巨头们也开始跨界涉足汽车后市场,阿里做了天猫养车,腾讯入股途虎养车,京东构建了自有品牌京安途,都想要分一杯羹。

这么一来4S店就更尴尬了。

最挣钱的维修业务竞对越来越多,第二挣钱的销售业务面临巨大挑战,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势力基本都是走直营的路子,前不久拼多多自己发补贴卖特斯拉,人家还不买帐,说白了就是要把用户、数据这些核心资源都抓在自己手里,把渠道费用直接让利客户,让车价更便宜点不好吗?

拒绝中间商赚差价,如果这个思路普及,那4S店也就真离死不远了。

压力之下,琢磨着怎么适应新形势才是正路,可惜很多店只会动歪脑筋,靠偏门挣钱,这样的人越多,这个行业的倒下也就越快,倒计时已经开始了。

本文源自大猫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