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个月,汽车圈最热门的话题是东风本田2018款CR-V因发动机增油事件而爆炸。

大咖在后台每天也都会收到新款CR-V的车主询问相关的问题,担心自己的车会不会也中招。那今天大咖就为所有的粉丝来全面的分析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机油还会无故增多?

CR-V机油的“增多”,并非指的是机油真的无中生有,实际上是没有被挥发掉的燃料进入机油箱内,导致机油液面高度高于正常液面。这个现象称为燃油稀释 (Fuel Dilution)。

发动机正常使用条件下,因为活塞环与气缸之间存在窜漏,燃油蒸汽或者未燃尽的液态燃油会少量的从这些地方跑进曲轴箱里产生燃油稀释。任何发动机,在工作时都存在曲轴箱窜气的现象。

燃油稀释在缸内直喷发动机上会更加突出。缸内直喷,会以极高的压力将燃油喷射到气缸中,而视喷射系统的布置和控制逻辑,会有或多或少的燃油被喷射到气缸壁上造成“湿壁”。这部分燃油是很难如喷射在空气中的油雾颗粒一样迅速汽化的,这些汽油会和气缸壁上的油膜混合在一起,被活塞环刮进曲轴箱内。

虽然每次喷气缸壁上的油量看起来量并不大,但是缸内直喷发动机在冷启动时会喷射过量的燃油制造浓混合气,如果是在冬季或者气温更低的高寒地带,冷机运行时间更长,直喷发动机会喷入过量的燃油帮助燃烧,而过量的燃油会渗入曲轴箱内稀释机油。这也是为什么机油增高情况主要出现在北方。

正常工况下,混入机油的燃油会及时挥发并通过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进入燃烧室重新燃烧掉,就不会导致机油持续被稀释,不会出现机油液面升高,机油有汽油味等现象。

在此前国内就有其他品牌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出现过同样的问题,而很多柴油发动机(柴油靠压燃点火,因此发动机的压缩比往往比汽油发动机高得多,缸压自然高)干脆“放弃治疗”,直接在机油尺上增加一条燃油稀释极限的刻度线。因此发动机机油液位增高,其实并不局限于本田1.5T发动机,而是普遍存在与发动机的一种正常现象。

某品牌的1.6T发动机机油尺上就有一条燃油稀释极限的刻度线,当机油液位达到该刻度线时,就应该考虑更换机油。

燃油稀释现象在柴油发动机上更为普遍,致使这些发动机会在机油尺上增加燃油稀释的刻度线。

机油增多的因素有哪些?

在正常情况下,因为发动机的高温和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的作用,这些少量的汽油会通过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进入燃烧室重新燃烧掉,并不会导致燃油稀释,机油增多。

但在高寒地区,短途行驶的车子上,这个问题就会变得严峻。你可能会觉得不就是热个机,怎么会有那么多汽油跑进曲轴箱里造成机油稀释?那么我们来做个简单的计算好了。

4冲程发动机曲轴每转2圈进行1轮燃油喷射。假设冷机怠速1000rpm(实际更高),每缸每分钟完成500次4冲程循环,每缸每分钟喷油500次,每秒钟喷油约8次。意味着4缸机每秒钟在1000rpm的转速下总计喷油约32次,每分钟2000次!再加上为了提升冷启动性能,目前的发动机ECU设置在低温冷启动是都会多喷油的。

在本来就存在的过量汽油被刮入或渗入曲轴箱的增压发动机上,短途驾驶在机油温度还没升到足够让混进去的汽油被排出前,就已经停机了。接着又冻上几个小时,再来重复一次或者一天好几次这样的过程。1分钟2000次的过量喷油,每天加起来轻松上万次,甚至几万次,燃油稀释就很正常了。

因此,燃油稀释在缸内直喷发动机上更容易产生,在寒冷的冬天更容易产生,在短途驾驶的车上更容易产生,在频繁的停车-启动-停车-启动的车上更容易产生。

机油增多会不会造成发动机磨损?

其实这也是大咖在后台收到的最多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消费者普遍担心的,并不是机油液位为什么会增高,而机油液位增高之后,是否会影响发动机的性能以及使用寿命,东风本田在此前的沟通会上声明,当机油液位增高至机油尺上限31mm位置之前,并不会影响发动机的性能以及寿命。

为什么是31mm,不是25mm或者33mm呢?其实这个数据是经过严格测试。东风本田将机油加注到1.5T发动机内,机油量分别为3.2L、4.2L、5.2L、6.2L以及7.2L,对应超出机油尺上限刻度为0mm、16mm、31mm、47mm以及62mm。机油量超出机油尺上限31mm内,即发动机加注机油量为5.2L以前,发动机性能并没有受到较大影响。一旦超过5.2L后,发动机的性能就大打折扣。原因是,当机油超标尺上限31mm时,发动机出现油压波动、且PCV通道被堵塞。

显然,纯加注机油肯定不具备说服力,东风本田根据实际情况往机油中混入汽油。当汽油混入量超过1.28L(总油量4.48L,稀释率为28.57%),超过机油超标尺上限21mm时时,就有可能触发发动机机油报警灯。而该机油液位,是东风本田按照在齐齐哈尔回收的CR-V(存在机油液位增高现象)的实际情况进行模拟。

机油混入了汽油后,机油指标参数显著变化的就是粘度,而机油粘度与发动机的磨损息息相关。混入汽油后,机油粘度下降,是否会对发动机主要部件造成不正常的磨损呢?根据东风本田模拟齐齐哈尔回收车辆的实际情况(汽油24Wt%,水6Wt%)进行测试,发动机经历最大负荷(6500rpm)工作一个小时。实验结果显示:发动机的主要滑动部件,包括活塞、缸套、曲轴、连杆大头均没有出现不正常磨损,只有火花塞积碳严重从而有可能引起气缸缺火现象。

看到这里,结果已经相当明显:当发动机机油液位增高到31mm之前,发动机性能以及寿命均不会受到影响。

我们从东风本田对全国车主投诉的调查结果能看出,机油液位超上限20mm以下的占95% , 尚未收到因机油增加导致的发动机损坏的投诉。因此粉丝们真的可以放心使用自己的新款CR-V了。

其实,在美国市场也有搭载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也同样存在燃油稀释的问题,许多车主将自己的机油送去第三方检测后发现,用气相色谱法分析的燃油稀释结果已超5%极限,机油质量已达严重等级。

本田1.5T机油Fuel Dilution(燃油稀释)已超5%,金属元素含量正常

但是上市时间更久、保有量更大的美国市场,本田1.5T发动机却暂未出现任何因为燃油稀释导致的大面积发动机故障的情况发生。另外,海外市场的CR-V机油更换间隔最长达1年,国内市场保养间隔为5000km或6个月,按照国内的保养要求进行保养及时出现了燃油稀释也不会导致发动机异常磨损。

因此,东风本田解决方案中刷ECU可以很快解决这个问题,并不会造成动力、油耗的变化。燃油稀释在低温、短途行驶的工况下尤为突出,ECU程序的变更只会针对低温冷启动工况的程序设置进行优化,不会对发动机的动力、油耗产生影响。

CR-V事件为何会迅速发酵?

这次CR-V机油液位升高事件从车主集体维权开始爆发,整个事件的影响广泛且迅速,出现如此情况的原因,首先是人们对“燃油稀释”的认知盲区,然后就是来自于心理上的恐慌假象的不平衡感,当然,这里面还有目的不单纯的人在推波助澜,还少不了部分媒体的负面报道,其中甚至将本次事件上升到民族主义层面。在自媒体时代,媒体被融入太多属性,唯有博眼球的话语才能吸引读者,唯有“充值”后的品牌才是好车,但这是媒体该有的中立性吗?失去了理性中立言论的媒体,还具备什么话语权呢? 以“充值”为目的的报道还有什么价值?

其实抛开车主维权的方式不谈,大家的行为却是可以理解的,当车辆出现从未见过的“非正常情况”时,人们所担忧的就是车辆的质量问题,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合理的解释,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在这一点上,任何人都无可厚非。

东风本田是如何应对的?

汽车厂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注重营销宣传却对技术研发投入较少,另一种就是重点在于技术开发而看轻广告宣传,东风本田就是后者的代表,在大咖看来,它经常示人的就是一个寡言少语的技术宅男形象。不过对于这次CR-V机油液位升高事件,东风本田的反应倒是特别迅速,在第一时间内对问题车辆进行了技术方面的测试与实验,并在第一时间内召开发布会,向人们展示了调查结果,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解决方案。只可惜在事件开始的爆发期内,人们的指责与疑问成为了主导,并不会对它的高效率侧目。

显而易见得是,专业性的技术解读并不能完全安抚车主的愤怒,出现了问题并不可怕,快速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才是王道,东风本田深知这个道理,在发布技术原因的不久,就推出了相关车辆的解决方案,对于机油增多超过上限的极端车辆,免费更换机油机滤,并对ECU进行升级,另外,针对搭载1.5L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辆,延长发动机包修期,可以说东风本田在处理这起突发事件上,所表现出的责任与担当还是能够让人满意的。都回归理性,才是问题的最终出路。

总结:

其实在了解了机油增多就是“燃油稀释”,并知道了CR-V出现问题的原因过后,就能够发现,CR-V机油液位升高事件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而东风本田所表现出的态度其实也很明确,积极解决所发生的问题,包括对于问题车辆的应急处理,解决当下问题;而延长包修期可以打消人们的恐慌;再者积极配合质检部门调查,准备启动召回方案,并在此期间停售CR-V 1.5T车型。任何一个车企都不可能保证旗下的产品永远不会出现问题,而当问题出现时,在国家法例法规的范围内,能够积极并及时地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车企本就该有的责任与担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