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刘毅)今年夏天,南京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的20名学生进入内蒙古阿拉善沙漠,13天治理了沙漠30多亩。

记者今日(18日)从学生处获悉,这些绿植在当地受到了良好的照料。驻扎当地的工作人员定期都会向学校发来荒漠照片,反馈植被的生长情况。

7月13日,南京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带领20名学生走进阿拉善。学院辅导员董老师告诉新京报记者,这是学院和内蒙古一家企业组织的一场社会实践,为了让学生们在理论学习之余,亲身体验生态修复工作。

阿拉善地区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大沙多,昼夜温差大,植被覆盖率非常低。“实践地位于阿拉善左旗乌兰布和沙漠,刚到的时候,荒漠上几乎看不到一点绿色。”董老师说,这里不仅环境荒凉,气候也十分恶劣,白天地面温度常高达40多℃,第一天到达,就有十几个学生中暑。在这里种植物,对这些大学生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到了荒漠,辅导老师把20位学生分为媒体、实践、标本制作、后勤组,同学们分工合作,在荒漠土地上播种紫花苜蓿、沙打旺、冰草、天人菊、二色补血草、梭梭等多种沙漠植物。

毛日新是草业学院草业科学专业大三的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比如我们跟当地的工人学习,才知道在这样的荒漠中混播多种植物,才能让植物生存率更高。”毛日新告诉新京报记者,多种植物搭配播种,优先生长出来的植物会先稳固沙土,让其他植物能更好地存活下来。

13天的社会实践结束后,学生们不仅在30余亩荒漠上留下了一片绿色,还采摘了白刺种子约200斤、铺设灌溉水管6000平方米,还带回了70个草木样本,作为学院对内蒙古草地科植研究的范本。与该学院合作社会实践的企业将会持续关注30余亩绿植的情况,向学校反馈。

编辑:王晓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