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想成为“备胎”,但在汽车中,备胎是个好东西,所以大多数人很难接受没有备胎的汽车。

尽管如此,备胎的配备率却逐年下降,比如奔驰和宝马的大部分车型,还有以特斯拉为首近50%的新能源汽车,都不再配备备胎。

这一切似乎都在暗示,有百年历史的“备胎”正在走向没落。

但它也曾经风光过。

本期,我们就来聊聊“备胎”的故事。

01初来乍到,让人又爱又恨

1904年,英国人汤姆·戴维斯(Tom Davies)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备胎,拯救了无数为车胎被扎而头疼的车主。

但它使用起来实在让人骂娘——因为这个“备胎”,真的只是一条胎,见下图。

整个更换过程,比你今天看到汽修店小张换轮胎还复杂。

要先把轮子拆下来,再把坏掉的轮胎扒下来,然后再把备胎套上去,一切都靠手工。

所以,没有一定手工经验的人,基本换不来。尤其是一百年前买得起车的,多数是养尊处优的富家人士,更不可能干这种修理工的活。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早期的汽车,车主一般都要雇个司机。

因为他们除了要会开车,还要会换备胎……

早期汽车悬挂这样的备胎

最初,这种备胎是第三方公司售卖的,就像方向盘套、手机支架那样的后市场配件。

但后来车企看到了这种需求,越来越多的汽车出厂就自带备胎了。

1911年斑马Type A HP5

如果你来到我们馆,也有机会看到这种最原始的外挂备胎,比如馆藏车:1911年的法国斑马Type A HP5。

02成为新的“炫富”配置

1909年,美国汽车品牌“漫步者”(Rambler)推出全球第一款提供原厂“完整备胎”的汽车,就跟今天我们看到的备胎一样。

当时这款漫步者汽车,有一句很诱人的广告语:

再加74美元就可以额外获得一个带轮辋且充好气的备胎,可在轮胎损坏时直接更换!

值得注意的是,这辆漫步者汽车的裸车价才2250美元,光备胎就占了3%。

如果放在今天,就好比你买一辆10万元的家轿,再额外掏出三千多块去加一个备胎。

1909年纽约车展,漫步者汽车的亮点备胎

由此看出,当时一个“完整备胎”的价格相当不菲,但由于更换便捷,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反感情绪,所以在普及之路逆袭而上。

备胎,从此成为一种可以炫耀的配置。

主流的双外挂备胎汽车

在上世纪10-30年代,你可以通过一辆车的备胎数量,去判断它是不是豪车。

例如,经济性汽车通常只外挂一个备胎,甚至不挂;而中高级轿车,通常挂两个,一侧一个;更高级的顶级汽车,可能携带3-4个外挂备胎(一侧一个,车尾两个)。

还有备胎的装饰也能反映一辆车的身份:普通的经济型汽车,外挂备胎是没有护罩的,露出光秃秃的辐条;而更高级的汽车,则有精美的备胎罩及悬挂机构(真皮皮带一类)。

配备精美备胎罩的劳斯莱斯

大家来我们馆参观的时候可以看看,哪一辆车的备胎最多,哪一辆车的备胎罩最美。

03战争的无奈

10-30年代是“备胎”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二战爆发后,它的好日子就快到头了。

由于橡胶是战争期间的重要军需品,所以多个国家政府限定新车只能携带1个备胎,美国政府甚至还禁止了汽车标配备胎。

战争期间收集轮胎的小男孩

后来二战结束后,许多国家逐渐解除了备胎数量的限制。

但人们发现,他们不需要这么多备胎。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公路变得越来越好,扎胎的概率变低了;

另一方面,人们对汽车的了解更深了,慢慢发现装载更多备胎,只会增加汽车的重量和油耗、占用更多空间。

战后的美国,已经建成州际公路

所以,一个备胎,是最佳的配比。

而且战后的汽车设计,不再流行马车风。所以战后的汽车设计也不再流行外挂备胎,因此备胎也失去了炫耀的作用。

05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当汽车走进了普通百姓家庭,彰显身份的作用慢慢淡化,而家庭实用性被重视了起来。

所以,在20世纪下半叶,消费者买车更加务实,人们更注重车内空间的利用率。

而备胎由于用到的几率少,又一直占用不少后备厢空间,所以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反感。

车企也在绞尽脑汁琢磨,如何在弱化甚至去掉备胎的情况下,避免车主遭遇爆胎的尴尬。

因此,行业内出现了两条主流路线。

第一种是“改良派”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非全尺寸备胎”的推出,这种胎比原厂的车胎尺寸更小,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成本低的优势,但又能延续传统备胎的应急作用。

非全尺寸备胎

目前市面上的汽车,绝大多数都配备非全尺寸备胎。

但这种方案也有缺点,就是备胎和全尺寸原厂胎一样,都有寿命的,毕竟过了一定年限橡胶就会老化。

备胎通常超过8年就需要更换,但绝大多数车主并没有这个意识,这无疑是埋了一颗定时炸弹。

放置太长时间的备胎容易爆炸

第二种是“激进派”

即彻底去掉备胎,改用自动补胎液。其最大好处是占用空间少,操作起来省时省力。但缺点是车胎严重破损时,补胎液是无法起作用的。

幸好现在的道路越来越好,撞出大窟窿或爆炸的概率极低,所以补胎液的缺点便越来越不突出。从现在的趋势来看,补胎液正逐渐替代传统备胎。

另外,得益于材料工艺技术的发展,一种不怕被扎、永不爆胎的免充气轮胎在2005年出现了。

这种车胎采用聚氨酯材料为原料,利用开式结构、管型交错三维减震制作而成,又被称为“镂空轮胎”。不借助空气压力,就能实现减震缓冲。

免充气/免修补的新型车胎

免充气轮胎于2012年投入商业使用,由于高速噪音较大,所以现在还没有普及到家用车上,只应用在一些老人代步车、厂区工程运输车、作业车上。

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胎的噪音问题一定会得到更好的解决,届时替代传统车胎便指日可待。

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只能在博物馆看到传统备胎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