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的部门是税务局。门口有一排停车位。街对面有居民小区。

最初的时候,税务所与小区之间有个协议,小区的车夜里停在税务所门口的车位上,白天小区里面的车开出去了,税务所的车也可停在小区里面,互利互惠,取长补短。

情况后来有些变化。小区车辆增多。因为租客多了,不仅小车多了,还有了大货车,货拉拉一类的运营车辆,有的白天不仅停在小区,还停在税务所门口车位上,互惠互利,由双向变成了单向。

小区门口的马路边,实行了停车收费,而税务所门口的车位一直是免费的。这样,税务所门口车位的“比较优势”就出来了。小区与相关方面进行了沟通,结果是早晨七点前停车不收费,过后照常收取。交管部门的管理也加强了,将小区大门两侧路边地段划了黄线,去年底前又密集对违停车辆贴条。

这样,小区车辆便纷纷“入驻”税务所门前车位。车辆如水,这税务所门前的车位,便成了“洼地”。不光是小区内人们的车辆,附近的车辆也“慕名而来”,晚上人们便暗自在这里“抢停”,回来迟了,便没车位了,只好去别的地儿寻找。这些车辆中,有的第二天一早便开走了,有的要十点过甚至更晚才开走,税务所的人们开车上班,以及来办税的人们,往往也没有停车位。有的车辆甚至一连停放好几天。车主要外出,把这里当成了理想的停车位。停车时间创纪录的,是一辆内蒙古牌照的黑色小车,尾号“191”,几年前,在税务所门口停了几个月,然后又挪到税务所门口另一个车位上继续停了一两个月。

小区里有好些人家是“双车”,有的还有三辆。这些住小区在税务所门口停车的,慢慢就与税务所的物业管理人员熟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通情达理,很“可爱的”。有的车主很替别人着想,将联系电话留在车上。有的在早晨,便将车开进小区,为税务所“腾地”。他们回来晚了,小区停不下,早晨小区有车出去了,有空车位,他们便将车开进去。

小区的车,有几户是送娃上幼儿园或上学的“专车”。有一个老头,专门送两个孙子上学,先后两趟。第一趟完了,回来歇会儿,中间去旁边市场买早餐、吃早餐。他有时便跟税务所这边打招呼,把车停在税务所放了锥筒的空车位上几十分钟,到将近八点再送走学校离得近的那个孙子。

小区中还有一对开奔驰车的小夫妻,他们让人看到了这个社会美好、阳光的一面。问过这位先生的姓,问了两三次才记住了,他姓“杭”,杭州的杭,杭天棋的杭。夫妻俩除了一辆奔驰外,还有另外一辆。他们每天上班,还要送孩子上学,孩子下午放学后,又再接回家。有一次,男的问我:“你们戴这种薄口罩?”我说:“是的。”他说:“这种口罩效果不是很好,还是戴这种N95吧!”说完,他便从车里取了两只递给我。

两口子对人都挺好,很热情,不冷漠,没架子。早晨,见到他们,我们都要打招呼。前天上午,她回家,将车临时停在小区门口,见了我,也隔着马路跟我打招呼。因为是女士,离得远了,我往往便不会主动去跟人打招呼,怕热情过度引起别人反感。

这年轻的两口子,给人可亲的印象,很文明,很有素质。跟抖音、快手上人们标签化的开奔驰一类豪车的炫富、暴虐完全不同,使人不由地对这些短视频的制作产生了一些怀疑。

都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些短视频,是不是艺术?或与艺术沾边?它们不是也要记录生活、反映生活么?可一些人却热衷于瞎编乱造以及跟风模仿,以至千篇一律,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那些开豪车的似乎都是坏蛋、恶人,素质极差,进而加剧了社会的仇富心理,扩大了社会上贫富之间的鸿沟,撕裂了社会。我不否认,短视频反映的情况,也许确实存在。而这开奔驰车的小夫妻,也是真实的,他们给人的印象是好的,他们的表现是值得赞许的。可为什么一些人要以偏概全,把自己的当成全部,标签化污名化奔驰车主呢?有没有人来给这些人的创作以正确的引导?不让其野蛮生长!

王良炬 2022年6月14日 北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