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我认识次原创的东文件男

这是我们理解汽车考场的第三季第一集。我们这次做的和以前大不相同。以前是侧身,用自行车系安全带,不系安全带。这次还是真车相撞。碰撞形式为50%,每小时64公里/h。

选这个碰撞形式,不做标准的40%或25%,更多的是借鉴国外IIHS和NCAP做过的真车对碰标准,同时也避免说一些车企用没做过25%匹配这种理由来回避问题,40%偏置碰至少中国市面上所有的乘用车上市前都会做匹配。

说白了,这道题是大家都做过,都开过卷的。

只不过我们做的真车对撞,动能要比传统的40% ODB要大很多,也要比2021版C-NCAP要执行的模拟双车对碰,MPDB难度更高。

MPDB的碰撞速度是50km/h,对大于1.4吨的车碰撞兼容性要求很高,对小于1.4吨的车车身刚性要求更高。

这和我们的性能考察还是有很大区别,MPDB一致性更好,是一把尺子可以横向丈量的尺子。

所以我们的测试并不适合与MPDB测试比较,也不适合与40%结果直接比较绝对数值。

可能是我们是我们节目里没说清楚,有人提到了测试机构、测试资质问题。

本次碰撞测试要感谢——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具备国家认定的相关资质。

同时也感谢很多国内汽车安全领域的业内资深工程师、被动安全领域权威专家、感谢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一直以来给我们的大力支持,没有你们的鼓励与各方帮助,我们也做不成这事。

说回来,车是我们自己在4S店随机买的最低配,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原则,威兰达因为全系标配头部侧气帘和膝部气囊。

买皓影还被多收了不少费用,并且广本买车强制购买车险,这些我们在广丰都没遇到,当然这和被动安全无关。

皓影的低配则只有头部气囊和侧气囊,没有头部侧气帘。

两车前排各使用了一个标准的Hybrid III假人,按照40% ODB采数。

两款车车重差别很小,纵梁高度皓影还高出大概2.5cm,前舱的缓冲区长度也比威兰达更长。

碰撞的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

其实和我们想到的结果不太一样,怎么也没想到皓影出现问题的位置,是车顶、底盘、小腿。

先说两款车表现好的地方,40%的优化让真车50%碰撞的结果看上去其实还好,尤其是两款车的吸能区都比较充分的发挥了作用,这也证明了这些年C-NCAP做这么多40%偏置碰撞其实还是有意义的。

当然皓影副车架参与吸能更多,这点比威兰达好,整体上两款车车门都能正常打开,救人是没啥问题,乘员舱从大面上看两款车也都表现不错。

两车头部HIC数值都很高,尤其是皓影接近限值的700,那个倒是比较好解释,我们测试比标准的动能大很多,所以我们横向比较了下两款车在海外版本的测试成绩,看了下倍数差距,皓影和海外版本CR-V差的非常多,威兰达也因为动能更大,各方面伤害数值都更大,但是这个倍数要小于皓影很多。

皓影小腿那个超限值非常多,油门踏板和地板应该是对小腿压力值太大,导致伤害严重。

有人问,为什么不怎么说威兰达的结构,因为没啥好说的,无论是撞后,还是拆掉之后,威兰达结构都很完整,开门三十多牛的力和平时没区别(皓影59牛),车体变形都不大,测点采集的结构变形数据,威兰达最大10mm还是上下的偏差值,其余的点几乎都测不出变形。

全车头部气囊、膝部气囊、头部侧气帘打开了,几乎把假人包围了,而且头部侧气帘覆盖面积非常大,明显是优化25%小偏的设计。

皓影的A柱下沿,变形31mm,还是个普遍情况,打开车门的力将近60牛,也是合格,但是不如威兰达,而且车顶是碰撞后最夸张的部分,驾驶位车顶变形、车顶梁AB柱结合部分变形,副驾驶位车顶变形、后排主驾、副驾车顶变形,一直到车尾C柱部分都变形了。

仔细回看了高速镜头,在碰撞那一刹那,能量就已经传递到了本田皓影车尾,可以看下两款车挡风玻璃开裂的顺序和破裂程度。

视频里漏说的两车优缺点:本田皓影碰后雨刷器和双闪都打开了,这点很不错,威兰达则没有打开雨刷和双闪,这块丰田标定似乎有问题,进口车型这些是有的,回头会放到下集内容里说。

但是皓影最大的问题,出现在我们把车解体之后,皓影的底盘情况比车顶还要糟糕,该变形的不该变形的,全都变形了,优点是本田对能量的传递做的很好,全身车架都能有效利用、分散,但是这哪哪都变形,中央地板通道也变形都什么情况,行李厢变形、备胎那地变形非常严重。

相比之下,威兰达拆下来的底盘真的变形很少,仔细找,也就3处,中央通道没有一点的变形,当然,也可以说这能量分散的不好,但是假人伤害数值来看,威兰达情况也比皓影好很多。

受限于条件,我们不能用THOR假人来测试更多的伤害可能,毕竟混三假人的性能还是有限。

另外后续在拆解过程中,发现了的其它情况,或是与海外版本减配差距,大致差了多少,懂车帝会继续跟踪给大家一个相对严谨、准确的答案。

这次测试,有几个点值得思考:

1.对于车辆被动安全的缩水,如果在专业机构测试里,都是低空掠过,60分万岁的原则,那么现实中即便是遇到和自己同级车,重量类似,但结构和被动安全性能有差异,弱势的一方或是碰撞测试成绩略弱的车,会承担更多的能量吸收,成为对方的吸能区。

2.当然,这类真车碰撞有其局限性,只能评估测试中的两款车,在两者之间比较,有可能皓影遇到比自己更小、更弱的车型,就没这么惨了。

当然这都是如果,意外事故之所以残酷,就是因为人们没办法做选择题。

说句题外话:

早在2016年本田CR-V的美国版本,就能做到40%碰撞HIC196的惊人优秀数值,能够做到25%偏置碰的优秀成绩,热成型钢使用量2018年堪比现在丰田中国的TNGA架构车型,甚至要更疯狂。

广汽本田皓影是2019年11月上市的车型,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是2016年就开始做测试,包括2017年9.5代雅阁,都在内部摸底25%时拿了个Poor差,本田技研不应该不知道,不知道没关系,结果都给到企业、也都通知了,本田技研有充足的时间、绝对的能力、足够的技术储备来应对,但凡能保留美版CR-V的设计与强度,2020年与威兰达的碰撞也不会是现在这个结果,比较好的例证就是丰田、日产和马自达对中国新标准的跟进。

最后希望铁皮党都能幡然悔悟,不再站车门看安全、不再按铁皮看安全,不再卡尺看安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