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得子/蟹脚朝天

编辑器/Brian Lin

开车对我们血管里流汽油的人来说绝对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曾经,酷乐推出的《Driving on the Edge》系列《驾驶圣经:如何把车开得更快》教程,受到全球车友的好评,并且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前辈的厚爱,本书将合作出版纸质版,即将上市。

点击以下图片阅读

《 Driving on the Edge 》

《 驾驶圣经 》

全系列文章

卡丁车作为驾驶乐趣机器的最强代表之一,从懵懂的入门级玩家,到高端的赛道玩家,甚至是职业车手,都可以在卡丁车里找到对应的乐趣 —— 相信酷乐的专业车友一定会认同,卡丁车绝对不仅仅只是玩具而已。

那些更加强大的专业卡丁车给我们带来的绝对是性价比最高的驾驶技术的提升和最大的感官刺激。

“开起来像大卡丁车”这也是对一辆性能车驾驶乐趣的极高评价。

卡丁车的驾驶,虽然和房车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也并非完全一样。应广大酷乐车友的要求,我们推出了一个全新的系列文章 ——

《卡丁圣经》

依然是秉承着「 穷则独善其身,富则达济天下 」的原则,做一些力所能及但也并非尽善尽美的事情,为华语圈中的汽车文化尽一份绵薄之力。

整个系列文章分为19个章节,讲述了从入门级卡丁车手到高阶玩家都适合研读的内容,也希望酷乐诸位卧虎藏龙的赛车手们,多多留言补充,一起让这个系统化的教程更加完善。

# DRIVER #

作者

# 蟹爪朝天 #

点击下图阅读上期内容

Vol.02 卡丁车有哪些玩法?

室内场馆(室内赛事)

室内赛道的优势在于排除了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的影响。

虽然冬、夏的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大气含氧量等因素会有所不同,但这些因素对于动力和轮胎附着力的影响比雨、雪等天气小得多,并不影响练车和赛事。

室内赛道的长度一般都不大,设计极速也不会很高,有的场地是沥青地面或水泥地面,极少数主打飘移体验的场馆会用特殊涂层模拟湿地驾驶体验。

采用的车型多以娱乐车型、低动力车型为主,多数搭载5至7匹马力的200cc本田gx200或270cc的gx270四冲引擎,多数使用95号汽油,车速一般在30到60公里每小时左右。

部分车架可以进行踏板和座椅的前后调节,车辆周围都装有金属围架和大量塑料防撞部件,车身重量在110至150kg不等。

个别场地会使用进口的纯电动卡丁,优点是安静,没废气,工作人员还可以遥控每台车的车速。但是动力输出特性,车重和开法与传统卡丁不同。

在室内赛道上,长时间的大噪音会严重影响车手的精神状态和对车况、轮胎的判断。车子的尾气也会影响神经系统。

在驾驶过程中,头盔可以减弱一些噪音,但在休息的时候,又需要摘下头盔放松肌肉、增加血液循环。在和同伴聊天时,可能大家的嗓音也会提高。再加上人均一条下车后的事后烟,造成口渴、稍有缺氧、血压略高的情况。

因此,休息的时候最好能找个安静的区域或到室外休息。如果不能外出的话,摘下头盔后可以使用降噪耳罩(耳塞),控制聊天时的情绪和音量。

室内赛道的设置一般是用轮胎或塑料箱作为分隔的,没有通常意义上的那种可以用轮胎压过的路肩。如果赛车擦碰到这些轮胎围挡或塑料围挡的话,车子肯定会大幅度减速的,不利于圈速和成绩。

在有些赛道里,碰撞还可能会导致这些轮胎或塑料箱的位置和角度发生改变,赛道边界的形状也就会发生改变。对于圈速来说,这种改变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边界下新露出来的地面有可能是从未或很少被轮胎摩擦过的,也可能是覆有浮土的。

赛道维护多在晚上闭关后或上午开业前进行。

在开放营业或赛事中途,只要这些边界的形状没有太大的变化,通常是不会中止比赛进行维护的。所以,如果你在比赛中看到了边界的变化,就可以仔细观察能不能利用好这个变化,提高成绩。

起跑后的前一两圈主要是适应车子、暖胎、观察对手,本来也做不出太好的圈速。所以在只考虑最快单圈的圈速赛中,自己故意在前一两圈中创造出一些想要的边界形状,并在后边做圈速时利用这个形状,也是有些车手的策略之一。

如果你足够了解对手的驾驶风格的话,故意创造出对其不利的形状也可以为自己带来优势。但是要牢记赛车是绅士运动:安全第一!比赛第二!这种策略只能在有防撞圈的低速赛事中使用,且要精确控制不可让边界过分变形,且不能用在弯中盲区的位置。

一般来说,弯心或出弯后,边界厘米级的变化就足以让对手发现并紧张了。“策略”和“恶意”是有区别的。改变边界形状的目的不是让对手擦碰,而是影响对手的心理,进而让其放弃自己计划好的走线或减速。

如果觉得实在太难的话,碰巧遇到不喜欢的人一起上场,冒着上黑名单的风险当一颗放飞自我的鱼雷也不是不行(手动狗头),但我们坚决抵制这种行为。

室外场馆(室外赛事)

稍大型稍正式些的卡丁赛事,多会在室外赛道进行。

有些高级别赛事还会要求赛照。室外赛道的长度通常会更长,一圈长度一般在750米与2公里之间。多是类似场地赛车的平面路肩,会有草地等缓冲区,路面和天气条件多变。

除了入门的四冲引擎车型外,进阶车型没有围架与多余的塑料保护面板,多数搭载15至17匹马力的雅马哈kt100二冲引擎,私家车型多为30匹马力的125cc IAME的X30二冲引擎,以及极少数rotax引擎,车重在70kg上下,二冲引擎需要机油和汽油混合在一起燃烧,所以竞技车型才会有那股特殊的废气味。

取决于不同齿比,最高车速基本在100公里每小时以上,再搭配上热熔胎,过弯可以达到2G。最高阶的还有6档位的kz,配合大齿比的情况下,提速比不少自然吸气引擎超跑还快,初次体验会觉得头盔跑得比灵魂快,骑过公升级的摩托朋友们应该能理解这种感觉。

在这种赛道上,要注意地面上的阳光,被阳光照射的地面,温度可能会比阴影区高一些,在此区域内的轮胎附着力也可能会略大一些,但也要格外注意路面的沙石。

在室外赛道上,地面可能会有一些左、右的坡度及前、后的高低差。这种不平整可能是由于建设成本的问题造成的,也可能是设计师故意设计的。

不论如何,在不平整的地方,走线和平地不同,还要注意重心和轮胎垂直(Z轴)负载的问题。具体走线及控车方式,在之后的文章中我们会详细说明。

有些区域可能还会有落叶、尘土、水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降低轮胎在此处的附着力,并在随后的一段距离内附着于轮胎上,对轮胎附着力产生持续影响。

要注意,随着比赛的进行,这些污染物的位置和对轮胎附着力的影响可能是随时变化的。比如:被轮胎移动、被车子气流吹移、被风吹移等情况。

前车会将这些污染物带出一段距离。

所以在近距离跟随前车时要特别注意这些区域。自己想严格跟随前车走线是时候,未必能跟出一致的走线。在前方无车的情况下,如果无法看清地面情况,可以猜测一下路面的情况可能被前车改造成了什么样。

耐力赛

和房车一样,卡丁车也有耐力赛。耐力赛和常见的30分钟左右的赛事有很大区别。国内一些场馆会有些短小时间的耐力赛,多为1小时。

大型节假日或年底的时候,经常会举行12或者24小时贯穿昼夜的多车手耐力赛。正如房车24小时耐力赛有出名的勒芒和24小时纽北一样,海外著名的卡丁耐力赛有比如迪拜24小时耐力赛。

耐力赛需要的整场比赛的平均圈速和总圈数,不是最快单圈。To finish first you have to first finished. 所以车手及车队的目标是留在赛道上不停地跑,尽量不要回Pit。

但如果发现车有了故障,尽快回Pit检查比自己先试图解决,发现解决不了之后再回Pit要好些。

车手及车队的燃油管理、轮胎管理、车损管理在耐力赛中尤为重要。考虑到燃油、刹车和轮胎等部件的损耗,耐力赛适合使用尽量柔和的驾驶风格,避免无意义的缠斗与体能精神力消耗,熬死对手是耐力赛的一大利器。

在每两次进Pit维修之间多跑几圈,整场比赛算下来,可能就是少进站一次。在比赛临近结束时,如果自己的燃油和轮胎还有些富余,不必再柔和了,可以拼全力跑几圈,尽量充分发挥出车子燃油和轮胎的价值,提高成绩。

在整个耐力赛程中,不管是天气还是地面橡胶粒的分布都会有很大的变化。阳光角度、昼夜和头盔视野也都会有很大变化。所以每圈都是一个坚持之前走线和适应新情况之间的平衡。

在比赛过程中可以观察别的车手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

如果是夜战,之前就尽量不要看高亮度的东西。高亮度会影响你在黑暗中的视觉。可以在比赛前一直戴着墨镜,以保持视觉对暗光的适应性。

在视觉不好的时候,还要保证听觉和肢体感觉的敏感。出车前记得将深色的头盔护目镜更换为透明护目镜。

对环境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适应好夜战。比如:出了维修区后多远是第一个弯、道边的参考标记。这需要训练时的感知输入足够多。

如果能闭眼想象出来在一整圈里发生的一切(时间、视觉、听觉、G值等),就能靠记忆力提高夜战能力。这种熟悉训练的方法需要尽量多的细节。细节越丰富越有效果。

点击下图查看相关链接

单圈赛

和房车场地的Time Attack一样,卡丁车的最快单圈赛通常也是一共只跑几圈,取其中最快一圈的圈速作为车手的成绩。这种规则下,在最快一圈发车线(或计时器)之前和终点线(或计时器)之后的事情不再重要了。

在感觉车况稳定、胎温合适了、自己也熟悉了之后,就可以准备在下一圈做圈速了。

这时,我们应该让车子在通过下一圈过发车线(或计时器)时的速度尽量快且走线适合发车线(或计时器)之后的弯道。到达发车线(或计时器)之前的情况并不重要了,一切为了下一圈发车线(或计时器)和第一个弯之间的事情考虑。

在即将完成这一圈时,想想这一圈自己跑得怎么样。

如果满意,就确定把这一圈作为最快圈,放弃下一圈的圈速。也就是说在终点线(或计时器)之前尽量走短线、尽量全力加速,不再考虑下一圈的第一个弯怎么进弯了。

在做圈速时,没有别的赛车干扰自己是最重要的事。

如果在单圈赛中遇到了前方的慢车,可以在准备做圈速的那一圈开始前,故意减慢速度,和前车拉大间隔。让前车在随后做圈速的一整圈中,都不出现在自己附近(以不影响自己走线、控车和观察赛道为准)。

如果在单圈赛中遇到了后方的快车,可以在开始做圈速前就让其超越自己。以减少自己的心理压力及在此压力下失误的可能。也可以减少对方在自己做圈速事发起超越并影响到自己的可能性。

附近车子对自己的干扰除了攻防近搏和心理压力外,听觉和视觉方面也会很大。

排气声、轮胎声都是判断自己车子状况的重要感知输入。视觉上看着自己想要的走线或重要的路肩(或为界)也是必须的。

而且,视觉上看得越远,越容易从视觉上发现自己车子的动态,如推头、甩尾等。

点击下图查看相关链接

接下来是对上期文章的知识点补充

卡丁车相比街车的两个核心优势

成本低

金钱损耗上来看,房车跑赛道日的价格更加昂贵。

多数人无法承担每周末都泡在大型赛车场里,比如购买轮胎刹车,各种油水等,而且还会担心车损问题,晚上还能不能开着这台车回家。周末赛道日有他的好,但某一天你会意识到自己一个人刷圈感到无聊,想和别人比赛。

卡丁车是轮对轮比赛最廉价的手段。在开卡丁的时候基本没有车损顾虑,可以全力以赴。因为你开完了你还会坐上自己的车,开着空调回家。

我们都知道一万小时定律,赛车技巧需要时间的积累,练车时间与其导致的费用无法逃避。这些驾驶经历能教会你赛场里的situation awareness 情景意识,态势感知与预测,提升你的驾驶智商driving iq。

比如让你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冲,如何为之后的超车选择不同的线路。

结构简单,赛车入门必修

从行业里来看,每一位F1车手和33位跑印地500车手们都有跑卡丁比赛的记录。

很多专业车手都说过,在相同的驾驶时间内,开卡丁车所学到驾驶技巧,远超于选择开街车练习。相比于房车跑赛道而言,卡丁车更容易接触,更多的练车机会,无论是室内场或室外场的场馆也更多且离多数都市人群距离更近。

有一些人将卡丁车形容为最纯粹的赛车竞技。

卡丁车对任何驾驶输入信息都非常敏感,手与脚的任何一个小动作都会改变车身动态。所以开卡丁车能学的如何开得更加的顺滑。

卡丁车的结构简单响应直接,没有避震器,转向助力与任何电子系统,后轴也是固定的。开完卡丁回到自己的街车上,多数人会说这台车好慢。这里的慢并不是速度的慢,而是指车身各方面的响应,跟随性与回馈变慢了。

卡丁车对任何驾驶输入信息都非常敏感,手与脚的任何一个小动作都会改变车身动态。所以开卡丁车能学的如何开得更加的顺滑。你的转向幅度尽可能的小,尽可能的顺滑,优雅与从容。如果仔细观察一些卡丁大神的视频,你会发现他的双手几乎没怎么动。

手的动作越大,车就会变得越慢。刹车踩的深度以及时机也同样非常有考究,和骑单车一样,卡丁车没有abs,可以锁死后轮因此需要一直练习如何临界刹车threshold braking从而优化刹车距离。

一个人与时间赛跑刷圈是一回事,但是同场与另外19台车一起比赛,并且上领奖台是另一回事。卡丁车允许你与他人进行激烈的轮对轮wheel to wheel狗斗。

一直保持领先,或者从车阵中脱颖而出,以及一直跟着头车施压,寻求机会超越,都是不同的体验,粤语里叫斗车。

More

  • 看不懂的引擎点火角是什么,该怎么调
  • 改轮圈!换轮胎!选刹车!定ET!用转矩?加垫片?必齐平?这一篇!都有说!
  • 汽车厂商去搞自行车,算不务正业吗?
  • IS 500 F,这可能是最后的V8自吸后驱四门轿车了

今日日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