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在国内市场业绩比较好,在街上能见度也很高。就像奔驰一样,对汽车的印象大体上是豪华舒适的,宝马宝马大多数感觉操控性很好,对本田的印象大多是“买发动机送货车”。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给你破解密码。

说起本田汽车,不得不提一下本田汽车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他是个技术宅男,在本田摩托车大获成功后进军汽车行业,开起来本田汽车的发展序章。

本田宗一郎最开始依据国情(二战刚结束),日本缺少资源,开始做摩托车,并研发出了排量为50ML的摩托车发动机,至此本田发动机制造开始。

让本田宗一郎由摩托车制造转型汽车的原因,除了制造摩托车已经有不错的基础外,当时(1963年)日本决定整合国内汽车,最多只能留下3个汽车车企。当时丰田和日产的份额很大,几乎已经确定了,另外还有如三菱、铃木等品牌,本田宗一郎这位技术宅男除了技术专研能力强,脾气也是很强硬,不愿意把自己的未来让别人支配,就想法进入汽车行业。

当时的本田摩托车在赛场上已经有不小的名气了,本田宗一郎就把方向调整到了汽车赛场:F1。

哪料到汽车发动机和摩托车发动机完全不一样,汽车比赛使用的发动机性能要求也远远高于摩托车,于是首次参加F1比赛,这台本田在很短的时间内制造出的F1赛车用V12发动机,连比赛都没有跑完,就出现故障,首次比赛便以失败告终。

虽然这次首秀惨败,但是本田的知名度还是极大的传播到了世界,那时候的F1都是欧洲的天下,本田赛车的发动机、底盘、车身等部件全部是自己研发的,当时能做到的只有很少的几家,如大名鼎鼎的法拉利。

第二年本田继续进入F1比赛,使用了改进了冷却系统和优化发动机重量的V12发动机一举得冠,当时发动机代号RA272E,共240匹马力,比当时的法拉利210匹马力的发动机还强悍。

后日本在国内严格要求汽车环保,和其他厂家只研究尾气净化不同,本田直接对发动机下手,从发动机源头上解决尾气污染严重的问题,于是在1972年,大名鼎鼎的CVCC发动机问世,并通过了当时被认为是不可能通过的美国马斯基法规(《美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被称为“低公害发动机”。另外,此发动机也为现代节油性发动机打下了基础。

再回到F1赛场,1987年是本田在F1赛场上封神的一年,RA167E发动机,1.5T,1050匹马力,最大增压4Bar,让使用此款发动机的威廉姆斯横扫赛场。为此,国际汽联专门修改规则,要求涡轮增压最大2.5Bar,来限制本田发动机的强力输出。

之后的1988年本田按照新规定启用新发动机,虽然马力下降到了680匹,但是使用此款发动机的迈凯伦取得了最为巅峰的成绩,迈凯伦车队使用本田发动机,获取了16场比赛中的15场,统治了整个赛季。

当时的迈凯伦和本田成了当时赛车上最大的热门话题。于是国际汽联再次修改规则,不容许涡轮增压发动机进入F1赛场,于是1989年本田又搞出来了一台3.5L的自然吸气发动机,这款V10发动机,帮助迈凯伦连续3年获得冠军,之后本田或许觉得没意思,自己退出了F1。

虽然退出了F1,但是这些年的研发和这么多年的高强度比赛所累积的经验可不是白玩的,于是,本田在自己的量产车上,开始逐步使用赛车相关的技术,如后面出来的VTEC、红头机和NSX等。

当时本田还请来了车神塞纳帮助调教发动机,NSX也使用了此款发动机。相比较欧洲顶级跑车的高昂售价,NSX的售价相当的亲民,且性能一点不差于当时的超跑,于是当时提到本田,最多谈论的就是发动机秒天秒地秒空气,车身?就当作随发动机附送的了。

这里重点提一下红头机,可以成为本田的信仰,带有VTEC的红头机,油门踩到VTEC打开,高转突变的发动机咆哮让无数人陶醉。

本田VTEC的技术名称叫可变气门正时/升程技术,这个技术不仅可提升发动机的马力输出,且还能控制在低转速时达到尾气排放标准又兼顾低油耗等特点。

当年这项全新的技术推出之际,就率先搭载在代号为EG、EK版本的思域车型上(红标,现在还有很对车改装红标),让小排量车完成了扮猪吃老虎的创举,也促成了后来著名的本田NSX超级跑车,震惊欧洲跑车市场。

另外,对于市面上的量产民用车来说,可能用不上发动机的极限状态,但本田发动机的可靠性一直排在前列。受人诟病的是本田车一贯的配置低和不忍描述的NVH表现,使得发动机的光环再次放大,于是本田车“买发动机送车身”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