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i3这辆车,对电动车略知一二的人很容易想到2014年发布的I3。

不过,彼i3非此i3.

今年3月31日,宝马i3上市,只有eDrive 35L一款车型,官方指导价34.99万元。从这点儿来看,宝马i3就很极客,免去了很多年轻消费者的选择困难症。

我们知道,宝马i品牌早在2011年就发布了,先后发布了i3、i8两款车。近年来,还有宝马iX3、iX、i4、i7等产品相继发布。i品牌有一大特色就是充分体现了宝马的开拓创新精神。通俗说就是,宝马所有关于智能化、电动化方面的最新科技都会首先搭载在i品牌旗下的车型。

而宝马3系又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一款运动轿车了,从E21、E30、E36、E46、E90、F30、G20一路成就了其操控王者的地位。将近50年的历史,给了宝马3系太多的光环和荣耀,也成为无数年轻人的Dream Car。

如今,在整个行业向智能电动化转型的大趋势下,如果你既对3系迷恋,又不想错过尝鲜智能电动的机会,那么宝马i3就是你的菜了。

或许有人心里会对“油改电”的问题打鼓,在此一品君想说说我的看法。我认为,“油改电”要分两种情况看,一种是油电互残型,即改完以后,油车原有的优势丧失了,电车的优势又没发挥出来。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中低端车型上,比如为了控制成本导致车辆设计、智能配置、电池安全性不够等等;另一种情况是油电互补,相互赋能型,即在不牺牲油车原有优势的基础上,通过电动化、智能化进一步提升油车的魅力。

宝马i3更像是后者,它是一款油、电相互赋能的驾驶之车。

远远看过去,我们就知道这是一辆宝马。全新进化的天使眼,采用了倒L形设计。经典的双肾格栅全封闭后不仅增加了电动的身份标签,更降低了风阻。注意,轮辐也采用了半封闭式轮罩,有利于降低风阻,提升续航里程。同时,前脸下方还有智能降阻格栅;侧面鲨鱼鳃导流槽前后贯通,不仅降低风阻还能降低轮胎、刹车盘温度。通过这些细节,就能感受到宝马i3对运动性能的坚持和用心。

宝马i3的尾部也很有看点,3D立体悬浮LED尾灯简洁雅致,全新设计的后包围让尾部更显健硕,特别是两侧的后扩散器轮廓采用了新式梯形设计,显的特别性能。这种外观造型,哪个喜欢运动的年轻人不爱。

作为一款电动版3系,i3的电动驾趣自然是很多人关心的。此次体验,主办方安排了场地和长途驾驶两部分。对于一款电动车来说,这都是最考验的驾驶场景。

宝马i3采用了第五代eDrive电驱技术及励磁同步电机,这款电机能够让车辆在低速及高速均可迸发峰值扭矩(最高输出功率达到210千瓦,最大扭矩达到400牛·米),弥补了燃油车加速响应慢的天然不足,单电机驱动即可令车辆达到6.2秒的百公里加速成绩。我们在高速行驶过程中,起步提速、中段加速、高速超车等动作非常果断。更重要的是,励磁电机不使用稀土元素,在环保上奉行了宝马“无可持续不豪华”的理念。

在场地试驾中,一品君进行了高速绕桩、过减速带、漂移等动态驾驶,原本以为增加了一块70度电的电池后,宝马i3的反应会略显笨重,没想到依然很灵活和精准。特别是在绕桩过程中,DSC动态稳定系统包括ARB防滑稳定控制单元,为车辆提供更好的牵引力和抓地力,令i3拥有更卓越的操控性能。车辆前后防倾杆、前避震顶端拉杆这些看不见的硬实力,也增加了抗侧倾性,能让车辆保持良好的动姿。当然,由于底盘加装了电池,整车重心降低了44mm,并且前后轮距也进行了加宽,这对i3的动态稳定性也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

由于新车前后悬架采用的都是HRS液压回弹减震技术,且后轴首次配置了自适应空气悬架,所以当高速冲过减速带时,能明显感受到悬架系统对车辆的支撑和振动抑制,声音传进车内是一种厚重感。个人以为,电池加重了车身,对抗颠簸性也有一定帮助。

场地试驾完,我们从亚袖汽车运动基地一路开车来到延庆音乐谷,全程主要为高速和上坡路段。宝马i3配备了70kwh的三元锂电池,CLTC续航里程为526公里。我们出发时,表显剩余里程为372km,不过当行驶到百葛服务区(约40公里)时,表显里程为358公里(表显续航才减少了14公里,这让一品君和同车的媒体都大为惊讶),以至于后来都不再关心续航这件事儿了。

高速公路是体验宝马i3驾驶辅助系统的绝好场景,这也是很多造车新势力经常秀的技能。宝马i3配备了自动驾驶辅助系统Pro功能(注:该功能为选装配置),包括了前向碰撞预警、紧急制动辅助、车道纠偏功能、变道辅助及交通拥堵辅助等。当车速超过30km/h时,按下方向盘左侧的辅助驾驶按键则可开启,并且可以调节时速和跟车距离。轻轻拨动转向灯拨杆,可以实现车辆自动变道。一品君在高速上反复尝试了多次,均成功变道,大大超越了我对油车智能驾驶的预期。

而且,i3的车道保持功能表现也非常好,在去往水关长城高速路上的弯道,i3基本都能以80公里每小时的时速通过,并且稳定性很高,不会忽左忽右的在车道中晃动。

在山路上,我们体验了不同等级的能量回收功能,这里一品君重点推荐D模式下的自动调节模式,它相当于车辆的另一套自适应ACC功能(需要提醒的是不能刹停),可以根据前车的距离、速度来调节动能回收力度,舒适和环保兼具。最不推荐的就是B模式了,它类似于单踏板模式,会令你的副驾感到极度不适。

最后,送给大家一个“彩蛋”:我们用50米循迹倒车功能完成了一次绕桩挑战,有趣且实用。以前一品君总感觉这个功能就是花拳绣腿,看来今后要多给人推荐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