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互联网联合热潮中,各汽车工厂正不遗余力地开发最新的汽车系统。

今天这一期,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宝马iDrive系统的进化历程。

第一代iDrive在2001年首次搭载于第四代7系上,iDrive系统是基于美国风河公司VxWorks嵌入式操作系统制作而来,而导航电脑则是基于车载WindowsCE。在那个年代,地图包还是通过光盘读取的,地图更新极不方便。

搭载于第四代七系上的iDrive

经历大大小小几次升级后,第一代iDrive增加了读DVD地图包的能力,可以放下更多地图信息,搭载了支持mp3格式的六碟CD机,还增加对iPod的支持,更提供了夜视仪功能!

2001年的夜视系统

在2003年,同样基于VxWorks的iDrive Navigation Professional(直译专业导航)横空出世,这一代iDrive系统代号为CCC,意为车辆通讯电脑,后面还有代号为CIC和NBT等等更新的iDrive系统,我们后面会一一说到。

CCC的主界面

CCC这一代iDrive系统主界面采用了罗盘一样的操作形式,与第一代iDrive仅供7系不同的是,CCC开始搭载于1系、3系等售价更低的宝马车款上。

但千禧年附近的这类车机系统一旦开始大范围普及后,有个问题出来了,那就是易用度不高,对于个人电脑还不算完全普及,旧款车型也没有中控车机配置的年代,用户的学习成本是比较高的。

iDrive CIC

2008年,下一代iDrive系统随第五代7系发布,而尚未换代的1系、3系与天使眼5系等车型的后期版都能够用上,这一版本的iDrive代号为CIC,意思是车辆信息系统。

这次CIC的iDrive加入了QNX大军,整个系统相当于重做了一次。有朋友可能会问,QNX是什么?QNX和之前的VxWorks一样,都是一种操作系统,宝马基于这些操作系统开发出iDrive,就好比小米基于安卓开发出MIUI一样。

这一代iDrive CIC进行了许多升级,包括主机、显示屏和控制按钮等,显示效果和流畅度都大大提高,并且开始支持互联网功能。

较前代CCC来说,比较明显的改变还有一个就是导航的地图开始采用硬盘储存数据,而非光盘。

划时代的iDrive NBT

时间来到2012年,iDrive再一次升级,宝马将其成为“Next Big Thing”,可见其对智能中控的重视。

对比CCC到CIC的进化,NBT并没有在界面上大刀阔斧地改动,而是将精力更多地放在易用性升级上,例如,NBT的控制按钮开始支持触控,导航模块开始支持3D地图,当然,处理器和内存的升级也是必不可少的。

值得一提的是,NBT的升级版NBT EVO,也被称作iDrive 4.0,只是在车机的硬件部分进行了升级,软件方面和NBT基本保持一致,提供了更加流畅的图形界面。

iDrive 5.0

iDrive 6.0

来到了iDrive5.0和iDrive6.0,可以明显看到宝马对系统界面又一次进行了改变。先是从iDrive4.0的列表菜单修改为平铺的图标,到了iDrive6.0,进一步将单屏图标缩小,并且每一个图标内部都有实时动态的信息可以显示,例如上图的地图和天气,都是通过互联网实时更新的。

从iDrive5.0开始,宝马增加了对CarPlay、MirrorLink等智能手机映射功能的支持,并且支持地图包的OTA升级功能。

在全新发布的3系、X5、X7等新款车型上,已经搭载上了最新的iDrive7.0系统,iDrive7.0已经支持OTA、自然语音识别,手势交互等最新科技,等全新3系上市后,我们将会为大家带来iDrive7.0的评测,敬请期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