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ka汽车自行车测试原创]

宝马的性格底色是什么?

很多人说直列6缸是真正的宝马。

历经百年洗礼,直列六缸发动机早已化身为慕尼黑图腾。谈到BMW,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L6,而不是V8、V10或V12。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电流革命重塑了汽车圈生态。车迷们不禁感叹,自己还没来得及入手直六,便迎来了电动时代。在硬核Bimmer看来,“纯粹驾驶乐趣”已经不在了。事实果真如此吗?告别汽油,迎来电流,宝马i4希望重新定义驾驶乐趣。它没有那么纯粹,却另辟蹊径,为车主带来了双倍快乐。

在“汽油头”心中,引擎轰鸣无疑是渲染情绪的最佳道具。几年前,我曾无比渴望拥有一台M235i,重拾18岁热血。可惜事与愿违,理想终究被现实打败。活在帝都,堵车早已成为家常便饭。我渐渐明白,宁静致远才是终极享受,热血方刚只会是减分项。安逸与激情能否兼得?i4 M50为人们描绘了范本。

为了消除“油改电”的固有印象,慕尼黑人可谓煞费苦心。2020年3月,宝马发布了Concept i4概念车,向外界展示了全新电动轿跑车的雏形。整整一年后,量产版i4借宝马集团年会的契机高调亮相,完成了全球首秀。又过了3个月,宝马i4(G26 BEV)正式发布,丰满了BMW i家族的羽翼。师出同门的4系Gran Coupe(G26)则要黯淡许多,在i4发布一周后才悄悄登场。

与大破大立的iX相比,i4接受起来要容易许多。经过两年的磨合期,人们渐渐适应了竖版“双肾”格栅。曾经的种种不解,如今演化为“真香”。作为M Performance车型,i4 M50小心地拿捏着运动尺度。比起M运动套装,它稍稍变凶了一些;比起M4,它更多展现出温文尔雅的一面。

外观 | 最美“油改电”

最近几年,宝马集团的研发重心向纯电动车倾斜,“新玩具”被优先配备给BMW i家族。内饰部分,宝马i4沿袭了BMW家族一贯的设计理念,同时对智能座舱加以优化。在4系家族中,i4是首款配备iDrive 8.0操作系统的车型。反观燃油车阵营,4系要等到2023年才能用上新车机。

空间方面,宝马i4 M50的表现符合预期。乘坐空间看齐4系Gran Goupe,坐姿没有明显变化,让Bimmer倍感欣慰。座椅舒适性令人满意,前排靠背非常贴合,后排坐垫承托性也没有问题。整体来看,前排体验好于后排体验,“驾驶者之车”名副其实。储物空间符合预期,前排储物格丰富,后排稍逊一筹。

纯电动车的主要使用场景是城市,空间表现非常重要。想明白这一点,你就会理解i4为何只推出了四门轿跑版本。Gran Coupe虽然不如Coupe造型帅气,却有着更佳的乘坐空间和尾厢空间,实用性甚至略优于标轴3系。

内装 | iDrive 8.0略繁杂

宝马i4搭载第五代eDrive电驱系统,提供eDrive40和M50两种动力。eDrive40采用单电机后驱设定,最大功率为250kW(340马力)。M50搭载双电机四驱系统,综合最大功率达400kW(544马力)。与其他BMW i车型一样,i4采用励磁同步电机。励磁同步电机利用电流产生磁场,经济性无法做到最优,强项是中后段动力更饱满。

驾驶性是熟悉的BMW风格,电驱系统总能读懂驾驶者心意。挂入D挡,轻抚加速踏板,i4 M50缓缓移动起来,温顺得不像性能车。日常驾驶中,动力输出做到了轻拿轻放,扭矩爬升十分温和。当你迅速踩下“油门”,电机又能迅速拉满功率,用一记重拳演绎出544马力该有的样子。

i4 M50提供四种驾驶模式,分别为ECO PRO、COMFORT、SPORT和SPORT BOOST。在前三种模式下,峰值输出略微受限,最大功率“仅”有350kW。切换到SPORT BOOST模式后,电驱系统解除封印,将400kW和795Nm完整释放出来。假如使用弹射起步,动力输出会变得更加持久,“满血”状态可维持至225km/h(电子限速)。

能量回收方面,i4 M50提供低、中、高三级调节以及B挡(单踏板行驶),不同用户很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值得一提的是,该车支持自适应能量回收,可根据车距、车速动态调整电机反拖力度。假如前车减速,i4会自动提升能量回收力度,将车距维持在安全范围内。刹车脚感线性,制动力建立迅速,为驾驶者提供了不错的信心。美中不足的是,踏板重量整体偏轻,支撑感稍有欠缺。考虑到M50的定位,脚感还可以再厚实些,以提升控制精度。

◆ 加速测试

宝马i4 M50提供起步控制(Launch Control)功能,这在电动车中并不多见。待扭矩加载完毕,松开刹车踏板,车子如离弦之箭“飞”了出去。峰值加速度超过0.9g,加速体感非常残暴。经过多次尝试,i4 M50的0-100km/h加速成绩定格在3.73秒,惜败于Model 3高性能版。

在中途加速测试中,i4 M50扳回一城,励磁同步电机对此功不可没。具体来看,80-120km/h加速时间仅需2.08秒,略优于Model 3高性能版的2.17秒。要知道,i4 M50比Model 3高性能版沉了439kg,体重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 能耗/续航测试

测试时正值夏季,需要全程开启空调,能耗势必有所提高。令人意外的是,i4 M50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能耗表现可比肩同等重量的单电机车型。经过两种工况的测试,i4 M50跑出了16.2kWh/100km的综合平均能耗。根据83.9kWh的电池容量计算,综合续航里程约为519km,达到了官方标称值的92.7%。

在城市工况下,i4 M50的平均能耗为15.1kWh/100km,续航里程达到了555km。随着车速的提升,能耗没有出现台阶式增加。高速平均能耗为15.1kWh/100km,对应的续航里程为453km。面对长途出行场景,i4 M50不会让车主太过狼狈。

◆ 补能测试

补能效率展现出大厂风范。使用国家电网60kW快充桩进行测试,i4 M50用时50分钟完成30%-80%充电,平均充电功率超过50kW。SOC超过80%后,充电功率几乎没有变化,仍然维持在50kW量级上。最终,80%-100%平均充电功率达到了36.4kW,涓流充电表现令人满意。

在以往测试中,许多电动车无法准确预估充电时间,给人造成了不必要的困扰。这是因为它们只考虑了实时功率,而没有考虑到涓流区段的功率下滑。宝马i4就没有这样的问题,预估充电时间与实际充电时间仅有3分钟差距,用户体验非常友好。

动力 | 残暴且持久

作为4系家族的一员,宝马i4并没有对底盘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前双球节麦弗逊+后五连杆悬挂被保留下来,不同的是后桥改用空气弹簧。i4 eDrive40采用被动式减振器,底盘配置与i3 eDrive35L相仿。i4 M50则采用CDC自适应减振器,通过电磁阀实时调节阻尼。此外,i4 M50额外配备了前塔顶加强杆(俗称“顶吧”),以提升局部刚度,优化转向响应。

万万没想到,i4 M50有着出众的行驶舒适性。预期中的快速拉扯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轻松惬意。低速区间内,减振器被放得很松,车身甚至有一丝漂浮感。i4 M50就像一艘小船,安安稳稳地淌过环氧地坪。当然,弱阻尼有弱阻尼的弊端。刹停瞬间,车身会出现几下多余晃动,品质感打了折扣。

随着车速的提升,CDC减振器逐渐收紧,车身控制稳健又顺滑。i4 M50甚至营造出不错的呼吸感,车身起伏非常从容。遇到大坑时,减振器能够迅速增加阻尼,簧下动作干净利索,冲击被削弱了一大半。只要坑洼不太夸张,底盘就能很好地隔绝振动。

以20km/h、30km/h、40km/h的车速分别碾过减速带,车身起伏一次性完成,车轮动作也非常清爽。要知道,即便是注重舒适性的国产奥迪e-tron和极氪001,在减速带面前也有些力不从心。然而,正是出色的滤振表现,让细节瑕疵加倍暴露出来。在很低的车速(≤10km/h)下,压缩阻尼还算合理,问题是复原阻尼大得离谱。后轮滚过减速带后,车身如重锤般砸向地面,粗暴程度堪比微型车。结合底盘硬件来看,这份粗糙显得毫无道理。很显然,工程师打盹了。

除此之外,起伏路处理略显突兀。高速驶过“桥头跳”,后轴会高高浮起,悬挂拉伸幅度偏大。减振器拉伸到一定程度后,阻尼又突然收紧,导致车身加速下坠。对于车内乘客来说,直观感受是屁股有一些失重感。在惬意的滤振基调下,上述问题容易被注意到,让车主产生抱怨。

宝马i4提供两种转向机,转向比设定有所不同。i4 M50配备了可变运动性转向系统,基于疏密齿条实现齿比变化。转向总传动比为14.1:1,以性能车标准来看算是适中。转向连接感出色,响应积极,但没能达到手起刀落的程度。车头保留了一丁点懒惰,响应延迟可以察觉。给出转向输入后,车头总是会稍稍犹豫一下,然后才欢快地扎向弯心。与普通家用车相比,i4 M50已经表现得非常优秀。但作为M Performance车型,i4 M50有理由做得更好。

转向手感有喜有忧。转向手感顺滑,表现出豪华品牌的应有水准。整体来看,路感回馈相当丰富,G底盘燃油宝马的平坦手力已成为过去式。随着侧向G值的攀升,转向力矩等比例增加,前轮状态一清二楚。你能通过肱二头肌的紧绷程度,感受到轮胎与地面的咬合状态。

遗憾在于,回正力矩偏强,导致了回正超调问题。变线动作稍激烈些,方向盘就会顶着双手迅速回正,然后“自动反打”,往反方向继续转几度。因为转向响应快,所以车头会跟着方向盘,朝反方向“抽”一下。在任何情况下,这种超调动作都是多余的,容易产生无谓的惊吓。而在中低车速下,回正力矩又不太够,残留角非常明显。低速挪车或拥堵跟车时,你需要刻意把方向盘掰正,驾驶感受很不利索。

◆ 刹车测试

对于性能车而言,刹得住与跑得快同等重要。宝马i4 M50配备M高性能制动系统,前轮采用四活塞固定卡钳,后轮采用单活塞浮动卡钳,刹车盘尺寸也进行了相应升级。受限于轮胎性能,实测刹车距离并不亮眼。经过多组测试,i4 M50的最佳100-0km/h刹车成绩为37.94m。坦白地讲,上述成绩比起竞品没什么优势。

或许是因为车身过于沉重,i4 M50的刹车热衰减性能令人大跌眼镜。在连续10组100-0km/h刹车距离测试中,仅第一组成绩在38m以内。从第二组测试开始,刹车距离明显增加,中位值达到了40m左右。需要指出的是,测试当天气温超过30℃,对轮胎抓地力和制动系统散热存在不利影响。

◆ 绕桩测试

刚一上手,你就能感受到i4 M50的运动情结。转向响应无需顾虑,车头指向锐利,车尾动态轻盈,给人以底盘活跃的印象。底盘虽然紧绷,却不存在杂乱弹跳,让人能够专心选择路线。转向不足还是转向过度?全凭驾驶者调遣。用好“油门”,精细调整行驶轨迹不是什么难事。

转向沟通感良好,驾驶者容易通过双手感知前轮状态,操控信心充足。这时候,你会发现转向响应保留了一丝懒惰,距离“车随心动”还存在差距。请不要忘了,i4 M50毕竟只是M Performance,极致锐利不是它的追求。

◆ 噪音测试

隔音降噪方面,i4 M50令人倍感惊喜。电机噪音非常轻微,特别是高频部分得到了有效抑制。路噪和风噪同样克制,行驶氛围称得上静谧。车速超过100km/h后,风噪才出现一定的侵入感。经过测试,i4 M50的四项噪音成绩均进入爱卡推荐值范围。考虑到该车采用无框车门,其NVH素质值得称赞。

让舒适与运动擦出火花?宝马i4 M50做到了。若不是亲身体验,我很难相信i4 M50拥有如此的舒适性造诣。从滤振到隔音,i4 M50都表现出中大型车般的气场,安逸程度令人啧啧称奇。与此同时,M Performance的运动本色没有被放弃。假如补能不是问题,i4 M50会是你的全天候伙伴。

编辑点评:

告别纯粹,快乐加倍。机械层面,宝马i4 M50可动可静,运动性和舒适性都达到了高水准。上一秒,它徜徉在车流之中,安逸得像一台“老板车”。下一秒,它又能火力全开,带你抵达快乐星球。对于热爱驾驶,却无法放弃实用性的人们,i4 M50是一位难得的全能战士。相信我,i4 M50能带给你双倍快乐。

然而,我不会说它是工程杰作。作为性能车,i4 M50少了些深入灵魂的东西。转向手感整体不错,却无法完美贴合心意。山路激走,回正超调让人心生不爽。城市缓行,残留角又让人直呼难受。至于舒适性,i4 M50展现出大厂底蕴,可某些细节依然暴露出草率的一面。对于最挑剔、最硬核的车迷,i4 M50远远称不上终极驾驶机器。

平心而论,i4 M50已经做得非常出色。放在几年前,我甚至可能买下一台。但在新势力野蛮生长的今天,i4 M50显得乏善可陈,很容易被扣上“固执”“守旧”的帽子。车机素质停留在2010年代,底盘标定也留有“毛边”。某种程度上,i4 M50让人看到了传统车企的局限。当平台战略发展到一定程度,开发内容逐渐失稳,级别划分反噬产品,老牌OEM注定无法找回真实的自己。研发团队再杰出,也不可能在如此“内卷”的环境下,打造出激荡灵魂的车子。“蓝天白云”的荣光,永远停留在了E92 M3时代。

包括宝马在内,所有传统车企都意识到了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却难以摆脱昔日价值观。它们亟需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划时代产品,重新诠释什么是优秀,夺回价值定义的制高点。

精彩内容回顾:

宝马M Performance详解 我才不是外观党

“M记”纯电首作 宝马i4 M50抢先实拍

M与i擦出电火花!宝马i4技术亮点揭秘

底盘 | 给你双倍快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