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卡尔奔驰以马车为基础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最初的汽车前照灯也使用马车上照明的灯油灯挂在汽车一侧。

但煤油灯亮度很低,昏黄的灯光应对浓重的夜色十分“吃力”。

到了福特S型车,工程师们灵机一动,将反光镜安装到煤油灯后方,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聚光大灯,十分有效地提升了煤油灯的发光强度。

从这款煤油灯为起点,随着照明光源的不断变迁,汽车大灯也发生着十分有趣的更迭。

“灯界霸主”跌落神坛

你知道,在汽车照明史上,哪一种大灯使用的时间最久吗?

本来嘛,车灯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照明,既要亮,还要稳定,更要持久。但是要找到这种合适的灯源也十分不容易。

1906年,乙炔气前大灯被发明出来后,由于其发光强度比煤油灯提升了500倍,马上替代了煤油灯成为汽车的必备零件。乙炔车灯的原理很简单,通过碳化钙和水在发生器里进行化学反应生成乙炔气体进行燃烧发光。但是燃烧反应必须接触空气,因此在大风、雨天的天气里,乙炔灯差不多就GG了。

“风雨飘摇”了约20年后,钨丝白炽灯接过了大灯的接力棒,进一步把照明强度提升了50%。钨丝灯工作时,钨原子会升华并凝结在灯泡玻璃壳上使之发黑,造成亮度降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元素——卤素,被充进了灯泡,卤钨循环可以把钨原子带回到灯丝上,使得白炽灯的亮度提升1.5倍,寿命也延长了2-3倍。

这就是大名鼎鼎、沿用至今的卤素大灯,也是汽车照明史上使用最久的一种大灯。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在氙气大灯和LED大灯的双重围攻下,亮度、耗能都相对落伍的卤素大灯只得退居二线。现在,只有一些较为低端的车型或年份较久的车型上,还在使用卤素大灯了。

汽车大灯“合理的下一步”

不满足于照明绰绰有余的LED大灯,2011年,宝马在i8上率先配备了激光大灯,预示着激光大灯时代的到来。其酷炫自不必说,但激光大灯高昂的价格也注定了只有宝马i8、奥迪A8L等豪华车型上才会配备。

但这就是汽车大灯未来的发展方向了吗?一部分豪华电动车交出了另外的答卷。

其中,智己L7选择了最新的DLP技术,拥有自适应照明系统的同时,将注意力着重于“人车交互”的场景式智能体验。与激光大灯同样酷炫,更增加了黑夜的脉脉温情。

260万像素的投影分辨率、集成DMD数字微型晶片以及3 TOPS算力的AI视觉芯片,赋予智己L7高亮度、高精度投射图案信息的“超能力”,为行车安全与人车沟通带来全新选择。

例如行人礼让模式,开启后,当行驶过程中遇到行人时,智能车语系统可通过DLP大灯向前方地面投出两排交互的箭头。车头的ISC智能交互灯也将展示动态的行人标识以示友好。同时,车尾的ISC也会同步显示“小人过马路”的动效,告知后方车辆“我正在礼让行人,请稍作等候”。而当行人正在通行时,智能车语系统会与智驾的感知系统协作,实时监测后方来车。如果有车辆正在靠近,地面的DLP投影两侧会出现闪烁的禁行标识,ISC会呈现黄色并闪烁,以此来警示行人,防止“鬼探头”事故的发生。行人通过后,车主还可以通过ISC智能交互尾灯向后车“点赞”,营造优雅的、友好的交通氛围。

例如随手画灯光游戏,DLP能将用户实时绘制的图像投射在车辆前方,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场景式“绘画”体验。

应用于情感表达与信息的传递的同时,DLP还能为夜间行车提供有效辅助,提升驾驶便利性、保证驾驶安全性。

例如导航辅助,结合导航信息,DLP能够实现车道级的导航引导。在夜间需要专注驾驶时,通过在路面投射指向的箭头,用户的目光无需离开路面即可轻松获取指引信息,降低用户的驾驶疲劳度,提升夜间驾驶时通过复杂路口的安全性。

关于DLP数字投影大灯,我们将进一步解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