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西宁市文化公园正在举办第十届牡丹花展,孙静清也愈发忙碌。清晨,她来到园内牡丹花丛前,为牡丹修剪多余的枝叶,手起枝落,一株紫色的牡丹显得更加引人注目。

孙静清是文化公园园林绿化部部长,她指着身旁的花丛说:“这是一株紫斑牡丹,它抗寒耐旱,适应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是园内最主要的牡丹品种。”

随着气温不断升高,西宁的牡丹正值盛花期。公园里、街道旁,市民及游客在牡丹花丛前驻足赏花,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声。

5月18日,一对游客在文化公园里观看刚刚拍到的牡丹花。 新华社记者 严赋憬 摄

晨曦微露,漫步在文化公园内的林荫小道,花香扑面而来。市民郭世珍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他选择用镜头记录下牡丹花的千姿百态。“西宁的花越来越多了,走进鸟语花香的公园,心情也变得格外好。”郭世珍说。

文化公园副园长王斌说:“文化公园栽植牡丹的历史已达13年,从第一届牡丹花展开始,文化公园把牡丹的栽植培育技术和引种试验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推进,其中洛阳牡丹的移植是一项不小的难题。”

洛阳牡丹顺利“嫁”入青藏高原,背后是林业人的汗水。相较于紫斑牡丹,洛阳牡丹喜好温湿气候,适合在平原地区栽种,要引种移植到高原地区并不简单。

5月18日,文化公园里雨后的粉色牡丹花娇艳欲滴。 新华社记者 严赋憬 摄

孙静清介绍,异地引种移植牡丹,首先要选育根系发达、抗寒能力强、越冬有保障的品种。此外,为尽量避免花苗受到伤害,应选择背风向阳、周围有防护林带、小气候适宜的环境作为栽培地。

历经风吹雨打,十余种引种移植的牡丹花已能够适应这里的气候条件,加入西宁的牡丹家族中。如今,文化公园共有紫斑牡丹和洛阳牡丹两大类牡丹,包括烟笼紫珠盘、雪映桃花、佛头青等20余个品种。

5月18日,文化公园里一朵白色的牡丹花盛开在绿叶里。 新华社记者 严赋憬 摄

“随着大规模植树造林和绿色工程的实施,西宁的生态环境不断向好,这是牡丹花绽放高原的坚实基础。”王斌说,养育好这些牡丹花,便是守护了大家对美的追求。(记者陈杰、严赋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