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被称为易养活的“懒人植物”,近几年在国内迅速蹿红,其中最大的受众群体就是年轻白领。白领的工作压力大,生活中需要增加可“减压”的兴趣。而养多肉,时间成本低、观赏性高且满足感较强,因此,众多的年轻白领们加入了多肉植物的大军。但是,国内的多肉品种已无法满足于这些求新求变的白领,他们已将购买渠道扩展到国外,进口国外的多肉回国养殖已成为时下较为“流行的玩法”。可是,国外进口的多肉真的就比国产的多肉“品种高贵”?

【从众心理】

养多肉已经成为了一种“圈子文化”,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没事儿就一起“切磋”养护知识,甚至是组团海外购买。尤其是新入坑的肉友,基本上都会克制不住的疯狂采购。全球的多肉品种有近万种,且价格悬殊较大,市场上几块钱的品种已经满足不了“发烧友”的需求,上百块的国外进口品种受到了更多的青睐。但这些进口多肉不仅价格较高,且难以养成型,尽管如此,还是抵挡不住肉友购买的热情。几百几千的价格已是常态,有些稀有品种几万块也不惊奇,尤其是老桩。

老桩成型基本上是3—5年,年份越久就越值钱。一些肉友在养护知识尚未清晰的情况下就贸然选择老桩,着实不太理智。但又因扛不住老桩的“诱惑”,总觉得“厉害的人”都在养老桩,养老桩会显得自己很专业,就因如此,我们很容易会陷入“跟风购买”的从众心理,导致花销过大。

【进口多肉,品种加持?】

这几年进口多肉的价格暴涨,其中多少水分,多少炒作,也不是忌讳到不可谈论的地步。很多肉友自己也都明白,进口多肉价格确实要高于国产多肉,却还是心甘情愿的购买。国外多肉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品种也相对丰富,进口多肉的颜色偏艳丽、叶片多为饱满,虽然国内已经成功将很多国外品种引种繁殖,但多少还是和纯进口的品种有些区别,但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国内大棚的多肉,无论是本土多肉还是引种多肉,不会大量用药。而,国外的多肉大棚,基本上是从多肉出芽就一直用药养,所以颜色、状态都比较好,就连老桩的根部也比国内的要壮硕很多。肉友采购回国的多肉断掉药养后,颜色开始变淡、叶片干瘪,状态一日不如一日。所以,有些新肉友总会觉得国内引种的品种和国外带回的有些细微差别,这就不仅仅是因为“地理、气候”的原因了。

虽然,目前多肉市场的价格忽高忽低,肉友们也没有特别的担心价格浮动较大。当年兰花的教训也并不全然和如今的多肉一样,毕竟兰花多为投机,多肉主要还是自己养殖居多,尚且不至于形成市场“泡沫”。尤其国内已经成功培育出众多的国外品种,面对国外市场的冲击也已不再畏惧。“多肉植物”只要养殖技术过硬、繁殖率高,“品种出生地”已经不再是唯一决定多肉价格的标准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