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奇妙的生命现象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节 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学: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被称作—— 绿色学科。
2、生物:具有生命的物体。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现在已知生物约200万种,其中动物约150万种,植物约30万种。
3、生物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生物的最基本特征) 如:吃饭、喝水、呼吸、出汗、排尿。
(2)生长发育:一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
(3)繁殖后代:如蜻蜓点水、母鸡下蛋、植物开花结果。
(4)遗传和变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变异)。
(5)应激性:如朵朵葵花向太阳、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下垂。
(6)适应并影响环境:仙人掌的叶子特化成刺(“适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影响”)、大树底下好乘凉(“影响”)。
再加一条(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 生物的生活环境
1、生物圈:有生物生存的圈层。
范围:海平面向上约10千米,向下约 10千米。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绝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的范围内。
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如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
2、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如绿孔雀的栖息地是热带雨林,仙人掌的栖息地是沙漠。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是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科学探究: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探究中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3.对照实验: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即对照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单一变量原则),目的是 确保实验结果的不同由实验变量引起。
4、探究的常用方法有:实验法(最重要的方法)、观察法、测量法、调查法等。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多种探究方法并用。
第四节 生物学的探究工具
1. 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如右图)
2. 最重要的结构:目镜和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目镜和物镜决定。
(计算方法: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注意: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如图)
3. 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反光镜:两面,分别是平面镜和凹面镜。
注意:外界光线强,选择小光圈和平面镜。
外界光线弱,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
4. 显微镜的使用:
(1)取拿与安放:
(2)对光(“四转一看”):
一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二转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三转遮光器:使遮光器上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四转反光镜:出现明亮的视野。
一看: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成功标志: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
注意:切勿将直射的阳光作为光源。
(3)安放装片: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移动装片,使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4)观察:(降镜筒—升镜筒—找物象—微调)
第一步: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下降,镜头接近装片约2mm处停止。防止压碎装片和损伤镜头。
第二步:左眼注视目镜,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发现物象为止。
第三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5)整理与存放:转粗准焦螺旋,取下装片。用纱布擦干净。若物镜、目镜弄湿或弄脏,用擦镜纸轻轻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向两旁,使镜筒降至最低。竖立反光镜。放回镜箱,返回原处。
注意:
1.显微镜的视野内出现了一个污点,判断污点在目镜、物镜或玻片上的方法:
分别旋转目镜或移动玻片,若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目镜或玻片上;若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2.观察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视野内的变化是细胞数目减少,形态变大,视野变暗;
由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时,视野内的变化是细胞数目增多,形态变小,视野变亮。
3.转动粗准焦螺旋或者细准焦螺旋时,往外转为上升镜筒,往内转为下降镜筒。
4. 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上下、左右颠倒,如“9”在视野中是“6”)。
5. 当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右下方),想让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则将玻片向左下方(右下方)移动;当将玻片往左下方 (右上方)移动时,视野中的物像则朝右上方(左下方)移动。
6.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第二章 观察生物结构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除外。
2、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衣藻、草履虫、变形虫等。
多细胞生物:由多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如:玉米、熊猫、人等。
3、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步骤
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人体口腔上皮临时装片
1.擦片
擦:用干净的纱布把盖玻片、载玻片擦拭干净
2.滴水
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取材
撕: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内表皮
刮:凉开水漱口,用消毒牙签从口腔侧壁轻刮几下
4.放展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用镊子展平
涂:将牙签在载玻片中央的生理盐水中均匀涂抹几下
5.盖片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平,以免出现气泡
6.染色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再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全部
注意:
①制作洋葱表皮细胞滴清水,制作口腔上皮细胞应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原有形态;
②取材前要先用凉开水漱口,是为了除去口腔内杂质;
③盖盖玻片时,为避免产生气泡,应使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④染色时应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作用是便于观察),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4、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另外,还有叶绿体、线粒体、液泡等结构。
(2)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另外还有线粒体等结构。
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
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不停地流动,加快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液泡:内含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成熟细胞中,合并为中央液泡,体积占细胞的大部分。
注意: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不同点: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三个结构。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动物细胞和大多数的植物细胞,细胞核外面都有核膜包被,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有明显界限,这种细胞称为真核细胞。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
原核细胞:有些生物的细胞,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即细胞核没有核膜包被,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没有明显界限,称为原核细胞。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注意: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是细胞核外面是否有核膜包被。
第二节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1、 概念:
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化: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
组织: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细胞分裂的过程:
① 细胞核一分为二:细胞核分裂时,遗传物质先进行复制,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去。(保证亲代与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② 细胞质分裂: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有一个细胞核。
③ 细胞膜形成: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
注意:
(1)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的区别:细胞分裂只是使细胞数目增加,细胞生长则是细胞体积的增大,而细胞分化的结果则是形成组织。
(2)细胞分裂受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控制。癌细胞能不断分裂而不分化。
(3)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3、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①保护组织: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组织。如:洋葱表皮、番茄表皮、甘蔗表皮。
②营养组织:储存营养物质。如番茄果肉、叶肉、苹果果肉。
③输导组织: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④分生组织: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如茎中的形成层。
另外,还有机械组织(一些木纤维、石细胞,如叶脉、花生的果壳)等。
4、动物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①上皮组织:保护和分泌。如小肠上皮,口腔上皮、皮肤表皮。
②结缔组织(分布最广):支持、连接、保护、营养。如血液、皮下脂肪、肌腱、骨组织。
③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如心肌、平滑肌、骨骼肌。
④神经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如脑和脊髓中的神经组织。
第三节 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 概念
(1)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如:皮肤就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
绿色开花植物是最高等的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如:马铃薯、藕等都是茎,地瓜、胡萝卜是根,黄花菜、菜花是花,白菜是叶。
(2)系统:由不同的器官按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结构称为系统。
如:人体有八大系统:呼吸、运动、消化、循环、泌尿、神经、内分泌和生殖系统。
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植物体和动物体结构层次的区别是植物体没有系统这一层次。
第二单元 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一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1、 藻类植物
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多细胞的个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
生活环境:一般生活的水中,少数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上。
代表植物:衣藻(单细胞)、水绵、海带、紫菜、石花菜、鹿角菜等。
利用价值:藻类植物是浮游动物的鱼类的饵料,是大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90%),美味食品、提取药物、仪器原料、工业材料等。
2、 苔藓植物
主要特征:开始有茎、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有假根,起固着作用。用孢子繁殖。
生活环境:多数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上。
代表植物:葫芦藓,墙藓,地钱。
利用价值: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 蕨类植物
主要特征: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体内出现了输导组织(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所以体形较大,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较强。孢子繁殖后代。
生活环境:受精作用离不开水,所以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代表植物:肾蕨、铁线蕨、满江红、桫椤。
利用价值:古代蕨类植物埋在地下可以形成煤炭。紫萁、蕨等是绿色食品,贯众、卷柏等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满红红是家禽饲料,肾蕨是观赏植物。
注意: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是孢子植物。孢子脱离母体后,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发长成一个新的植物体。
4、种子植物
主要特征:个体一般比较高大,根、茎、叶内都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用种子繁殖。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分类
主要特征
生活环境
常见植物
种子
植物
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根、茎、叶都有非常的发达,受精作用不需要水
都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大多为高大的乔木,叶片呈针状或鳞片状,根系发达,生活在干旱的环境
松树,柏树,银杏,银杉,水杉,苏铁
被子植物
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双受精,受精作用不需要水
生活在各类环境中,适应性最强,种类最多,分布最广
各种绿色开花植物,常见的蔬菜、水果
注意:
(1)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根本区别是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
(2) 因为裸子植物没有果皮包被,所以裸子植物只有种子,没有果实,也没有花。
(3) 被子植物又被称为绿色开花植物,双受精是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受精方式。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1、概念: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2、影响因素:
叶片面积的大小、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温度和空气流动状况等。
4、 发生器官:
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叶肉又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一般下表皮多于上表皮。气孔的张开与闭合受保卫细胞控制。
叶片结构图:
① 是上表皮,
② 是栅栏组织,
③ 是海绵组织,
④ 是下表皮,
⑤ 是叶脉,
⑥ 是气孔,
⑦ 是保卫细胞,
⑧ 是叶肉。
4、蒸腾作用的意义:
(1)促进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2)促进水分和无机盐从根部向上运输。
(3)使植物体有效的散热,防止植物被高温灼伤。
(4)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水循环。
注意: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分都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5、蒸腾作用的应用:
(1)大树底下好乘凉。
(2)移栽植物时要去队一部分枝叶、选择阴天和傍晚、移栽以后要遮阴等,都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植物成活。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2、反应式:
3、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光合作用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1)增加光照强度。(2)延长光照时间。(3)提高二氧化碳浓度。(4)控制适宜的温度。(5)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4、实验一:验证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天竺葵的实验)
实验过程:
⑴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目的: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⑵设计对照实验:选一片叶子,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
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否都产生淀粉。
⑶脱色: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颜色变化:叶片由绿色变为黄白色
用酒精脱色的目的:叶绿素能溶于酒精。脱色后叶片便于观察。
隔水加热(又称水浴加热)的目的:酒精易燃易爆,直接加热可能产生爆炸。
⑷染色:用镊子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平铺在培养皿中,用碘液染色。
⑸观察:用清水洗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颜色变化:见光部分变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色
现象: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蓝色,被黑纸片遮光部分遇到碘液不变色。
结论:(1)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5、实验二: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实验过程:
(1)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设计对照试验:如下图两种设计方法。
后面脱色、染色、观察等步骤同实验一。
注意:
(1)小烧杯中盛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吸收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一图中,甲是对照组,乙是实验组。二图中,A是实验组,B是对照组。
现象:有清水的叶片变蓝色,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叶片不变色。
结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第四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概念:细胞内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反应式:
注意: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转变成热能散失,其余用于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如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有机物的合成与运输,细胞的分裂与生长等。
3、呼吸作用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1)降低环境温度,抑制呼吸作用。如低温保存水果、蔬菜。
(2)降低植物的细胞的含水量,抑制呼吸作用。及时晾晒收获的粮食。
(3)田间松土,及时排涝。保证根部细胞的正常呼吸。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场所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的活细胞
条件
光照
有光无光都可进行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能量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
互相依存,互相对立
第五节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绿色的“能量转化器”
太阳能是地球上所以生物能量的最主要来源。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
2、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碳—氧平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从而使生物圈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处于平衡状态。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地球出现温室效应,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3、天然的“蓄水池”
绿色植物维护生物圈的水的循环和平衡,另外还有防风固沙、减少噪音、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等功能。
第二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1、根据动物体内是否有脊柱,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其中,无脊椎动物占95%。
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2、各类无脊椎动物
分类
特征
生活环境
代表动物
腔肠动物
结构简单的多细胞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仅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都生活在水中:多数生活在海洋,少数生活在淡水
水螅、桃花水母、海蜇、海葵、珊瑚虫
蠕虫动
物
扁形动物
身体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淡水、海水、潮湿的陆地,多数寄生
涡虫、血吸虫、猪肉绦虫
线形动物
身体呈细线形或圆筒形,两头尖,有口有肛门
有些生活在土壤或水中,有些寄生
秀丽隐杆线虫、蛔虫
环节动物
身体有许多相似的环节构成(蚯蚓有环带,区分前端与后端)
水中或潮湿的陆地上
蚯蚓、沙蚕、水蛭
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外壳为贝壳
潮湿阴暗环境或者水中
蜗牛、河蚌、乌贼、宝贝
节肢动物
身体分部,头和触角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分布广泛
蝗虫,蜜蜂,蝉,蝴蝶,虾蟹,蚊,苍蝇
3、 蝗虫的结构
(1)主要结构:蝗虫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三对足(跳跃),两对翅(飞行),一对触角(触觉和嗅觉),一对复眼(视觉),三个单眼(感光),一组口器(摄食)。
(2)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中、后胸上各1对,腹部有8对,共10对。每个气门连接着气管,气管是蝗虫的呼吸器官。
(3)外骨骼:坚硬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这是节肢动物广泛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注意:节肢动物是生物圈中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的无脊椎动物。
第二节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1、鱼类(以鲫鱼为例)
(1)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2)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①体形:呈梭形,减少水中游动的阻力。
②体色: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易被上面和下面的敌害发现,是保护色。
③鳍:1个背鳍,1对胸鳍,1对腹鳍,1对臀鳍,1个尾鳍。各个鳍相互协作,维持身体平衡,提供前进动力。
④鳃:鱼类的呼吸器官。有鳃盖和鳃丝,能进行气体交换。
⑤体表:有鳞片和粘液,减少游泳的阻力。
⑥侧线: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感知水流方向和水压。
⑦脊柱:由许多脊椎骨构成 ,对身体起支撑作用。
(3)主要代表:鲫鱼、带鱼、鲨鱼、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
注意:鲸鱼不是鱼。
2、两栖动物(以青蛙为例)和爬行动物(以鳄鱼为例)
(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比较(了解)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成体生活环境
水或陆地
水或陆地
幼体生活环境
水中
陆地
产卵环境
水中
陆地
身体
分为头、躯干、四肢、尾四部分
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
皮肤
裸露且湿润,辅助呼吸
干燥、厚实,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
运动
幼体有尾,能游泳;成体有四肢,能爬行、跳跃、游泳
四肢强健,指端有爪,快速爬行
呼吸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
用肺呼吸
生殖发育
水中产卵,水中受精,水中发育(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陆地产卵,体内受精
(2)两栖动物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水中,又可以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裸露且湿润,辅助呼吸。
(3)爬行动物主要特征:皮肤干燥、厚实,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陆地产卵,有坚硬的卵壳,是真正摆脱对水的依赖而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
注意:
(1)两栖动物主要有青蛙、蟾蜍、大鲵(娃娃鱼)、蝾螈。
爬行动物主要有乌龟、鳄鱼、蛇、蜥蜴、变色龙(避役)等。
(2)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形态结构上更加适于陆地干燥的环境,生殖和发育都脱离了水的限制。所以说,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3)鱼类、两栖类、爬行类体温都随着外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又称为变温动物。无脊椎动物也是变温动物。
3、鸟类(以家鸽为例)
1)鸟类与飞行生活有关的特点
(1)体形:身体呈流线型,减少空气阻力。
(2)体表:覆盖羽毛,保温及保护作用。
(3)前肢:前肢变成翼,并且翼和尾上有许多大型正羽,排列成扇形,便于产生飞行动力。
(4)骨骼: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减轻了体重,既轻便又牢固。
(5)肌肉:有发达的胸肌,便于产生强大的动力。
(6)呼吸: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
①呼吸器官:肺与气囊。
②呼吸过程:吸气时,一部分气体进入肺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气体暂时储存在气囊中;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进入肺进行气体交换。这样,不管吸气呼气,肺内都在进行气体交换。即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中进行气体交换。
③意义: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保证了飞行时氧气的充足供应。
(7)消化:
①口内没有牙齿,依靠坚硬的角质喙啄取食物。食物不经咀嚼,取食速度快。
②消化能力强。食物经咽、食管进入嗉囊,暂时储存和软化。又进入肌胃(砂囊),进行充分研磨和初步消化。又进入小肠,进一步消化。没消化的残渣,在大肠形成粪便。
③直肠极短,粪便由泄殖腔排除体外,利于减轻体重。
④意义:既保证了在飞行时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又利于减轻体重。
2)鸟类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覆羽毛,有角质喙,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双重呼吸。
3)主要的鸟类:天鹅、鸵鸟、企鹅、蜂鸟、鸡、鸭、鹅等。
4、哺乳动物(以家兔为例)
(1)结构特点:
①体表被毛,具有保温作用。
②体内有膈,用肺呼吸。膈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两部分,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③牙齿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肉食动物还有犬齿。
④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比较发达,提高了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
⑤生殖发育: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根本特征。
(2)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牙齿分化,体内有膈,大脑发达,胎生哺乳。
(3)主要哺乳动物:人,兔,蝙蝠,鸭嘴兽,海豚,鲸鱼等。
注意:鸟类和哺乳类身体的体温不随着外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属于恒温动物。
第三节 动物的运动
1、运动的基础:
2、关节的结构
(1)关节是骨连结的一种,属于活动的连结。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
(2)关节的基本结构:
注意:
(1)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内脱出的现象。
(2)骨骼肌至少跨越1个关节,连在2块骨上,是器官。
(3)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3、运动的实现
(1)骨骼肌具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收缩产生拉力,牵动骨围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
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
(2)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做引体向上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双手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第四节 动物的行为
1、动物的行为按功能分有觅食、攻击、防御、繁殖、迁徙等。
2、按获得的途径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后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生下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决定行为。
学习行为:通过后天生活经验、学习获得的,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
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组织、分工、等级等)。
区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获得途径
生来就有
生活经验和学习
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适应环境
稳定的环境
不断变化的环境
能否遗传
能
不能
进化趋势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占全部行为的比例越大
举例
蜘蛛结网、飞蛾扑火、金雀喂鱼、鸟类迁徙、飞鸽传信、鸿雁传书
蚯蚓走迷宫、小狗算题、老马识途、黑熊表演、小明考试、惊弓之鸟、
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一节 病毒
1、病毒的形态结构:
(1)特点: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结构简单,一般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
(2)形态: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一般有球状、杆状、蝌蚪状等。
(3)大小:病毒极其微小,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2、病毒的生命活动
(1)生活方式:寄生。
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体的活细胞内才能生存。一旦离开了活细胞,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2)生殖方式:自我复制。
病毒侵入活细胞后,以活细胞内的物质为原料,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指导下制造出新的病毒。细胞破裂后,病毒释放出来,继续侵染其他细胞。
根据侵染细胞的种类不同,可将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SARS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3、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约有60%的动物和人类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第二节 细菌
1、细菌的形态结构
(1)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等。
(2)结构:都是单细胞生物,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有的有荚膜(保护作用)、鞭毛(运动)、纤毛等特殊结构。
2、细菌的生命活动
(1)根据生活方式分为:腐生菌、寄生菌。
腐生菌是营腐生生活,依靠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获取有机物。如枯草杆菌。
寄生菌是营寄生生活,从活的动植物体中获得有机物。如结核分枝杆菌。
(2)根据是否需氧分为:需氧型、厌氧型、兼性厌氧型。(了解)
需氧型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如结核分枝杆菌。
厌氧型细菌: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如破伤风杆菌。
兼性厌氧型细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如大肠杆菌。
3、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分裂生殖:繁殖能力很强,一般20~30分钟就可繁殖一次。
另外,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的后期能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芽孢。芽孢对干旱、严寒、高温等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在适宜环境中又会萌发成新的个体。
注意:
根据生物的营养方式的不同,可将生物分为:自养(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光合细菌、化能自养);异养(共生、寄生、腐生)。
根据生物生活方式的不同,可将生物分为:自生、共生、寄生、腐生。
第三节 真菌
1、真菌的形态结构
(1)形态:大多为有分枝的丝状体,少数为单细胞个体。酵母菌等为单细胞真菌,霉菌则是许多细胞连接而成的丝状真菌。还有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大型真菌,如蘑菇、木耳、灵芝等。
(2)酵母菌:是椭圆形的单细胞真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真菌都属于真核细胞。
注意:
①酵母菌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相似,区别是酵母菌没有叶绿体,其他真菌也没有。
②真菌和细菌的区别是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将遗传物质与细胞质分开,属于真核生物。而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2、真菌的生命活动
(1)生活方式:腐生和寄生。酵母菌、霉菌以及蘑菇等大型真菌营腐生生活。而有些真菌营寄生生活。
(2)对氧气的需求: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霉菌只有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
3、生殖方式
(1)分裂生殖:有些可以像细菌一样,由母细胞一分为二产生新个体。
(2)霉菌等大多数丝状真菌的菌丝体断裂片段可以形成新个体。
(3)孢子生殖:大部分真菌主要依靠孢子进行繁殖。如蘑菇、木耳等。
第四章 生物的分类
1、生物分类的依据:
一般根据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进行分类。被子植物的分类中,花、果实、种子是分类的主要依据。动物则是除了外部形态外,还根据内部构造及生理功能分类。细菌和真菌等,则是主要依据结构特征分类。
2、分类的等级:
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物种的简称。
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差异越大,具有的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则反之。
1.文章《〈天竺葵属于什么类群〉天竺葵是什么植物类群》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天竺葵属于什么类群〉天竺葵是什么植物类群》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