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东平

作为小麦的主产区之一,山东人同样爱吃面食。相比中原地区的各类繁多的吃法,山东的胶东地区也将面食玩儿出了自己的花样——胶东花饽饽将色彩与传统的面食结合在一起,将入口的面食增添缤纷多彩的颜色,这颇为诱人的胶东花饽饽,逐渐演变成了当地的一道非遗名片。

胶东的花饽饽距今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胶东妇女根据生活习俗、节日、地域特色,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创造的一种艺术样式,在民俗活动中具有特殊地位,寓意吉祥,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承载着平安健康、吉祥如意、富贵长寿、五谷丰登、幸福美满等美好祝福和心愿。由于古时候面粉非常珍贵,将能够填饱肚子、保全性命的面食作为一种祝福的形式,就如同赠送了最为珍贵的礼物,更能真实地表达当地人对此最真诚的祝愿。

作为山东省的非遗文化传承,胶东花饽饽的制作同样是一个非常精细的过程,每一步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哪怕是有天赋的学徒,都要学上数月。从和面、计量、揉面、制作,再到蒸制,胶东花饽饽的各个环节都十分重要,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做出来的花饽饽就会口感不佳。花饽饽的制作各个步骤中,最为重要的是和面和整形。有的花饽饽造型讲究,和面就要硬一点。有的花饽饽则可以软一点。而且和面的程度要达到手光、面光、盆光。“守面”不仅是力气活儿,也是个技术活儿,需要肩膀、手臂和手腕协调用力,均匀地揉。面“守”得越好,蒸出来的花饽饽就越筋道、越好吃。

而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胶东花饽饽也做出了大量的改良。有的面点师倾向艺术派,制作出巧夺天工、堪比精细艺术品的花饽饽类型,也有的制作师傅将传统花饽饽融入现代元素,从调色、版型方面等进行调整,将花饽饽生活化。但是不管花饽饽如何变化,它代表的浓浓祝福,仍然会准确地送到对方的心头。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