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到周华诚的《一饭一世界》便被它吸引住了,且不说它的书名有佛经“一花一世界”的禅意,它简洁而灵动的封面更是招人喜欢:一个奔跑着的女孩挥动手中的网兜捕捉天上的飞鱼,多有趣呐!再看目录,一个个俏皮的题目跃入眼中:“板栗从秋天跌落”“最是欲遮还休的温柔”“番茄嫁给蛋”“快乐爆成花”“吃蟹培训班”“干了这杯洗手水”等如此别致,怎么能不吸引人呢?

看作者的自序《舌尖上的乡愁》,只知道这是一本写“吃”和“乡愁”的书。等整本书都认真看过之后,才真正理解到作者说的“这不是一本关乎‘美食’的书,这本书只关乎情感和记忆——不论舌尖上的乡愁也好,还是远行人生路上的取食也好,一餐一饭内都藏着一世界”,这是值得一读再读的书。

全书在介绍最纯朴的“美食”的同时,还融入了作者对于都市生活的很多思考。他说“我将携带这一份情感的行囊,继续远行,或回到故乡”但他又说“迁徙的年代,人们远离了故土,就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了,故乡已经面目全非,但人们在城市又何尝能找到精神的栖息地呢?”是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漂泊无疑是最大的悲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的快速发展,带给我们的除了物质层面的优越感,还有什么?精神呢?是什么也没有还是只有颓废?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身在都市,你还求什么呢?”是呀,都市的繁忙,都市的繁华,让我们没有时间去感受生活了,一如现实主义大师崔健所言:“现代人,你的病就是没有感觉”。我想,这也是作者从“吃”,从“味觉”来写作的原因吧,他大概是想通过味觉,唤醒我们对于生活的其他感觉吧。

然而,千疮百孔的现实着实让人寒心。都市里,吃饭,要么成为政治、商业的附庸,价格高低决定档次,口感并不重要,我们叫它“饭局文化”;要么就是随便找点吃的果腹即可,接着还有去做“正事”呢,有谁还会静下心来吃顿饭,细心品味“扔在锅里油盐酱醋,大火小火煮熟”的滋味?“菜名与菜的落差,就是梦想与生活的落差”说明我们真的离梦想很远吗?不是,花依然开放,只是少了看花的人。

其实,我们追求的幸福很简单,只要你放缓脚步就可以到达。正如周先生提到的“当小时候把一次能吃三十个包子当作人生理想时,每次吃包子感觉都很幸福,而如今收入5000元以上,我却仍然感觉不到快乐”。保有底线的欲望是幸福的,饭吃七分饱是至理名言。在事业、爱情、家庭都达到一定高度时,不要再拼命奔跑了,你的人生需要休息。我们缺乏的,不是时间,而是不逐利、轻松、知足的心境。

去品味生活吧,去吃吧,安心做一个吃货吧。“每一样食物都有一个故事,在你朱唇轻启,舌尖接触到它的时候,记忆中那如诗如歌的一幕,冲破重重时光阻隔,抖落陈积多年的光阴尘灰,鲜亮如初地闪回”,这,多么美好呀。

这本书不仅内容新颖,立意深刻,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首先,时尚元素颇多,时代气息浓厚:热播电影,武侠小说,春晚小品妙语,社会热点词汇“相亲”、“武侠客店”,网络新词等在书中随处可见,虽然未必和吃有密切的关系,但窃以为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了。该书的整体风格也是轻松幽默的,可读性很强。最让我敬佩的是,其涉及书目之广,实在是令人叹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鹤林玉露》、《千金方》、《独醒杂志》、《万寿仙书》、《韭花帖》、《随园食单》、《爱你就像生命》、《赵谚》、《卖糖》、《饮食正要》、《人间草木》、《十八春》等等,像是渊博的长者在和我们在聊“吃”聊“生活”,其乐无穷。

松尾芭蕉认为“树下肉丝、菜汤上,飘落樱花瓣”是最美的图景,现在,我终于也能感受到这样的美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