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果实在成熟时各心皮分离,形成细长弯曲的果瓣,状如手指,故名佛手。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丈余,茎叶基有长约6厘米的硬锐刺,新枝三棱形。单叶互生,长椭圆形,有透明油点。花多在叶腋间生出,常数朵成束,其中雄花较多,部分为两性花,花冠五瓣,白色微带紫晕,春分至清明第一次开花,常多雄花,结的果较小,另一次在立夏前后,9-10月成熟,果大供药用,皮鲜黄色,皱而有光泽,顶端分歧,常张开如手指状,故名佛手,肉白,无种子。

通常用作中药,或因其果形奇特,而作为观赏植物。佛手柑被大量制作成凉果食用及出售。下面智慧农业网给大家总结了佛手移栽定植、采收加工以及病虫害防治的要点,希望对广大网友有所帮助。

佛手移栽定植技术

选地与整地

  佛手定植地宜选地势向阳,土层稍浅、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油砂土。一般用熟地栽种,可不翻地,栽前在周围挖好排水沟,然后挖坑种植。也可用边角地、零星闲散地直接挖坑栽种。

佛手苗定植方法

  佛手扦插苗或嫁接苗在培育一年后,苗高约50厘米时即可定植。春秋两季均可定植,一般在春季,以2~3月气温渐高,新芽将萌发时移栽最好。在选好的地块内,按行株距2.5米×2米~3米×2.5米挖坑,坑深30~40厘米,坑径50厘米,坑的排列最好相互错开,呈三角形,以充分利用日光。坑内泥土要细,每窝放苗1株,扶正,使须根向四周伸展,然后填细土,提苗数次,使根与土壤紧密接触,踩紧,浇水,最后覆土稍稍高于地面。

佛手的收获加工技术

收获

  1、采花:佛手定植4~5年后开始开花结果。在佛手开花盛期,每天早晨采摘,平时有花亦可采,将不孕花和过密花摘下。落在地上的花也可拣拾入药。如见已孕花内的小柑呈尖条形,极干瘦,难长大者,亦可采下。在较寒冷地区,冬季开的花多不结果,应采下供药用。

  2、摘果:从7月下旬起,果实陆续成熟,当果皮由绿色变为浅黄绿色时即可采收。选择晴天分批采摘,至冬季采完。用剪刀剪下,勿伤枝条。

初加工

  1、佛手花加工方法:采回的花摊晒至干,阴雨天也可用无烟煤微火烘干。无论晒还是烘,都应一次完成,否则花易发酵变黄或腐烂,失去香气,降低品质。火烤时忌烟熏,以免掺杂烟味,影响品质。未开尽的花蕾要剪开,才能迅速干燥。

  2、佛手果加工:采回果实后,用刀顺切成0.5厘米左右的薄片,逐片摊于竹席或干净水泥晒场上晒干。如遇阴雨,用低温烘炕。

佛手病虫害防治

 1、炭疽病:主要危害地上各部。叶出现黄色小斑,后扩大成不规则大斑,略凹陷,中心散布小黑点,引起落叶、枯枝、僵果等。6~8月高发,10月停止。

  防治方法:

  ①结合冬季修剪清园,清除枯枝落叶烧毁。

  ②发病前喷1:1:150~200倍波尔多液保护新梢。

  ③发病后喷65%代森锌600倍液。

  ④在春、夏、秋、冬嫩梢期和幼果期前喷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防治。

 2、煤污病:主要危害叶片、枝条、果实。病部出现煤灰样小病斑,扩大、愈合后在寄主表面形成一层黑色薄纸状霉层,易撕脱,后期出现很多小黑点,影响光合作用。5~6月严重,通常蚜虫、介壳虫等发生多时易发生。

  防治方法:

  ①整枝修剪,使株间通风透光。

  ②防治蚜虫和介壳虫,可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施防治。

 3、溃疡病:主要侵染地上幼嫩组织。初期叶背出现黄色油渍状小圆斑,扩大后正反两面微隆起,海绵状,粗糙,最后呈火山喷口状开裂,

  中央灰白色、凹陷。

  防治方法:

  ①选用无菌苗木。

  ②冬季清园,剪除枯枝病叶烧毁,并用0.8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洒。

  ③春梢抽出后,用1:1:200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500~600倍液喷洒,连喷2~3次。

 4、疮痂病:主要危害叶片、嫩梢及果实,引起落叶、落果、枯梢和果质变劣。在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油渍状黄白色斑点,病斑扩大后呈木栓化,病组织隆起外突,呈圆锥状疮痂,手摸有极粗糙感觉。

  防治方法:

  ①结合冬季修剪清园,清除枯枝落叶烧毁。

  ②发病前喷1:1:150~200倍波尔多液保护新梢。

  ③发病后喷65%代森锌600倍液。

  ④在春、夏、秋、冬嫩梢期和幼果期前喷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防治。

来源【中国智慧农业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