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年间,僧人神秀曾有一佛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其师兄慧能看后,另对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二者借菩提以探寻佛理,参禅悟道的故事广为人知,不过他们见到的却未必是真的菩提树。

菩提树与佛

菩提自西土而来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如梦初醒,豁然开朗,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佛教中的圣树菩提,其实原名叫“毕钵罗树”(Pippala),就因为据说释迦摩尼曾在此树下打坐顿悟得道,而得名菩提树。这种树源自印度,自唐朝起佛教传入中国,这圣树也就跟着引入。

水土不服

中国的僧人对菩提也是发自内心的崇敬,恨不得建一座寺庙,种一棵菩提树。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从植物学上讲,菩提树属桑科常绿乔木,树高可达15米,直径可达2米。树干凹凸不平,枝繁叶茂,冠幅广展。菩提树的生命力很强,生气勃勃,翠绿挺拔。

滴水叶尖的菩提树叶

菩提树叶片呈心型,前端骤然变得细长似尾,被称作“滴水叶尖”,十分俊俏,如做成标本,那清晰透明、薄如轻纱的网状叶脉名曰“菩提纱”,有人在上面画上佛像,成为佛教徒珍爱的信物。菩提树的落叶并不会像其他植物叶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它的叶面腐烂了,但是叶脉却完整地保留下来,形成的网状结构犹如披纱一般。然而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有个很严重的问题出现了,作为热带树种,在南方特能打的菩提树 ,一到南岭以北的地方就水土不服,没法正常生长。

解决方案

(大误)

这可难不倒心中有信仰,脚下有方向的中国僧人们​。他们到达了一种“心中有佛,菩提自来”的境界,

开始因地制宜,把当地树种当做菩提树来崇敬​,即使它们和真正的菩提树唯一共同点只有。。都是树。

因此长江流域的寺庙多用无患子树代替菩提树,

无患子树

而黄河流域的寺庙则多用银杏树代替。

银杏树叶

在中国西北高寒地区,则用丁香代替。例如青海塔尔寺就是用

暴马丁香

暴马丁香代替菩提树,当地称之为“西海菩提”。这些寺院之所以纷纷的使用代替树种而名之为“菩提树”者,就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佛,而对“菩提树”产生“圣树”之心,并借此表达对于“释迦牟尼佛”至高无上之崇敬与思慕之情。

话说回来,开头故事里僧人慧能出家的五祖寺位于今湖北黄梅县,可见不到真正的菩提树,不过既然 能悟出“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之理,对于六祖慧能来说,他在哪棵树下,哪棵便是菩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