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腰傣生活在红河边,临水而居,是这条河、这块土地给他们带来幸福的生活。

村前村后的青青翠竹,给他们带来灵感,设计了头上的斗笠,会见心上人时腰间系着的秧箩,还有黄鳝笼……有了这些,人们通过它们便会生出更多的想象,花腰傣卜少(姑娘)美丽动人,卜冒(伙子)英俊潇洒,美少女,干黄鳝……这才是旅者的首选,痴情男女向往的地方,《花腰恋歌》中的阿玉和阿亮的爱情诠释了这一切。

“男人看田边,女人看花边。”花腰女子几乎人人都会刺绣,她们在筒裙、领褂、腰带上绣出女人的梦想!她们的脑海中,花鸟虫鱼,应有尽有,经她们的纤纤玉手,全都展布在服装上了,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据傣家老人讲,以前花腰傣女孩学习弹棉纺纱和织布刺绣等要举行开学仪式,由寨子里的妇女们聚拢到女孩家里唱起古老的歌谣。“卜少灵似俏花鸟,样样活儿做得好;左摇纺车右拉线,纺车摇得咯吱响;纺出线来长又细,赛过蜘蛛网上丝……”歌声伴着傣家小卜少从儿童到青年再到老年,成为花腰傣文化的传承人。

龙河村有个老婆婆,多年刺绣,至今有多少年,她自己也说不清,竟然突发奇想,创造了中国“芭比”。傣家孩童的玩具——布娃娃,身上五花八门的衣服坏了,老婆婆照着花腰傣的服饰,按平时做衣服的样式,用碎布给洋娃娃重新做了一套新衣服,还别说,这灵动的花腰傣服饰穿在洋娃娃身上别有一番感觉。

老婆婆的儿媳普翠萍看这些娃娃穿上花腰傣服饰竟然那么漂亮,不由地心动了:何不把花腰傣的服饰穿在玩具娃娃的身上,像打造芭比娃娃一样,打造花腰傣自己的“箩卡叠”。于是就有了花腰傣“吉祥娃”——箩卡叠!

“箩卡叠”在花腰傣语中即为“吉祥娃”之意,是花腰傣服饰文化的浓缩。 2014年10月29日在玉溪工商局登记注册了玉溪箩卡叠傣族服饰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就是老婆婆刀凤英。

传统工艺遇上普翠萍这样的青年,注定它要走出新平,走向世界的。公司成立以来,在潜心开发制作民族工艺品的同时,箩卡叠傣族服饰有限公司积极参加工艺美术品展示和评选活动,并多次获得了奖项,2015年8月,在云南省工艺美术第九届“工美杯”精品评选中,作品《箩卡叠·花腰霓裳》一举夺得了金奖,成为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第一个获得省级金奖的工艺美术企业,2016年8月,箩卡叠编入《新平女艺人》一书……

对于这些荣誉,普翠萍深情地说:“我决心把箩卡叠传承下去,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只有把民族的世界化,世界的民族化,民族服饰文化才能发扬光大。”

是啊,箩卡叠,一物在手,就似拥有了无字宝典,所有这个皇族后裔的全部的历史都囊括其中了,花腰傣之奇,之新,之美,全凭你的想象了。你也许到过花腰傣之乡新平,在手腕上拴过红线,喝过花酒, 嚼过槟榔,也许还吃过小卜少送到你口中的秧箩饭……新时代花腰傣人的生活,你只要往好处想,你想到什么,就会是什么。(作者:刘洪,单位系新平县纪委监委)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