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是瓜果缤纷上市的季节。据《诗经》记载,木瓜、青梅、杜梨等许多瓜果寄托了古人的欢喜悲忧,他们每日的生活劳作融于自然,瓜果染满了诗意的芬芳。你是否了解“甘棠之爱”?“摽有梅”的背后有怎样的意味?“投我以木瓜”又诉说了怎样的情意?

青梅之香别有味

古今中外关于爱情的故事,水果占了一席之地。在《诗经》的年代,就有投果示爱的习俗,其中《摽有梅》中的“梅”,就是一首女孩以青梅求爱的诗篇。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这首诗中记载的是歌唱男女投果求婚的风俗。“摽”是落或抛的意思,用梅子成熟落地来感叹青春的易逝,“其实七兮”“其实三兮”是说女孩投掷给男子的梅子一点点减少,“迨其吉兮”是请男子趁着好日子快来求爱。女孩如果有了心仪的男子就向他扔水果,而男子解下身上的玉佩赠送女孩,就表示要和她永结同心。

青梅

古人在诗词中延续了青梅这种果子的韵味。李清照云“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将青梅之香比喻为嗅到了懵懂的爱情之味。李白的一首诗同样提到了“青梅”:“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青梅竹马这个成语一直沿用至今。

博物学者莫非告诉记者,《诗经》里诵唱的“梅”原产中国,有3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梅原本是山野密林的花果,后来成为皇家和私家园林的嘉木。最早的园林栽培始于汉代的上林苑,最初的梅果用来调味和祭祀,后来才有了食用梅和观赏梅的分化和演变。

“《诗经》中播下的梅之种子,在中国文化精神中生生不息、硕果累累。”莫非说,梅有3个种系:真梅系、杏梅系、樱李梅系。其中,杏梅系和樱李梅系为杂交品种,而真梅系由原种梅花繁育而来。真梅系大品种有30多个,下属小品种有300多个,这里的青梅指的是真梅系的梅树果实。

另外,青梅在《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等著作中均有记载。李时珍认为,梅花开于冬而熟于夏,得木之全气,味最酸,有下气、安心、止咳止嗽、止痛止伤寒烦热、止冷热痢疾、消肿解毒等功效,可治30多种疾病。可见,青梅也是一种天然的好药材。

“甘棠之爱”受拥护

《诗经》里记载的瓜果,也有一些不为现代人所熟知,但在古代是重要的植物。比如《甘棠》中诵唱的就和一位名人有关。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这里吟唱的是:棠梨树枝叶繁茂,不要剪它、砍它、毁掉它,这里曾是召公居住、休息和停歇的地方。

现代的梨是古代杜梨的改良品种

召伯是周宣王的大臣,受到人民的爱戴,他的故事广为流传。当时,召伯去民间寻查办理政务的地点就设在农田附近,当地官员命令百姓腾出空房子让召伯休息,给他烧饭,但召伯从不接受,他认为“不劳一身,而劳百姓,不是仁政”。一次,召伯看到山野里长着一棵棠梨树,便到树下休息,他从树上采摘棠梨果子吃,更是赞叹要好好保护这株棠梨树。从此,他就坐在棠梨树下,处理民间纠纷。他所管辖的地方政治清明,经济发达,百姓其乐融融。

古时的人们,由于对召伯的爱戴,喜爱之情也转移到了与召伯有关的棠树(也称为杜梨)上,用“甘棠之爱”来形容人们对于清政为民的官员的拥护和爱戴。

棠树,也就是杜梨,在古代还有一个用处,就是做大门。老百姓常将其枝条砍下,挡在门前,因为杜梨的枝条上有许多枝刺,不小心碰到会被刺伤。古人就将这种刺作为“门”,放在家门口,防止动物窜入。远古时代的“杜”,也有“关门”的意思。

梨花

植物学家认为,《诗经》里所说的“甘棠”,已经不是我们现在所吃的梨了。那时的杜梨如今在现实生活中,基本作为一种观赏植物,在公园和苗圃里偶有耕种,果实比较酸涩。它如今可作为一种药用水果,有清热解毒之用,杜梨的根和叶子都可入药,治疗急性眼结膜炎等症状。

木瓜之情倍珍贵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诗经》里的名句。其中所说的“木瓜”,代表了一种爱情信物和人情交往。

不少专家认为,这是一首定情诗,让木瓜传咏千古。这里的木瓜和琼琚(美玉)都是爱情信物。女孩若以木瓜赠予男子,就意味着以身相许。男子回赠随身佩戴的美玉,是一种永以为好的承诺。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山认为,《木瓜》这首诗写的实际上也是一种世俗的情感。木瓜指的是什么?大体有两种说法:一说就是一种水果,木本植物,果实是椭圆形的,有点像夏天吃的小甜瓜。还有一说,木瓜就是木头做的瓜,跟本篇中的木李、木桃都不是真正的果实。但他认为瓜、李、桃是真是假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投”和“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送给我小的、轻的东西,我回报你大的、重的东西。这就是人情,加深我们持久的情感。

木瓜不仅是馈赠的礼物,在历史上,有意无意用木瓜养生保健者众多。宋代许叔微《普济本事方》记载:安徽广德顾安中患脚气水肿,乘船回家,无意中将两脚放在木瓜袋上,下船时脚气水肿愈。之后,他回家买木瓜入袋治脚,痊愈,不再复发。《清异录》记载:一人叫段文昌,用木瓜树制成脚盆,盛水洗脚,保健脚部和膝盖,很有效。

木瓜

不过,《诗经》里的木瓜并不是我们今天在水果店买来的南方水果。它在植物学上属蔷薇科,结出的果实成熟后如拳头般大小,为椭圆形,果皮中透出清甜的香气。而我们今天常吃的木瓜,其实叫番木瓜更为合适,因为它原产于墨西哥,从明代中晚期才漂洋过海传进中国的闽粤台一带,也有人叫它万寿果或树冬瓜。

枇杷之名有演变

枇杷是夏季备受众人喜爱的水果之一,丝丝甜味沁入心肺。从古至今,枇杷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科学松鼠会成员、植物学博士史军告诉记者,中国人栽培枇杷的历史非常悠久。关于枇杷的较早记载,出现在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提及“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这说明中国人在汉代之前开始栽培选育枇杷。20世纪70年代,湖北江陵汉代古墓枇杷等果品随陪葬品出土,也证实了这个说法。到了唐宋时期,枇杷种植已扩散到整个长江流域,成为宫廷中关键的时令贡果。

枇杷

枇杷和琵琶谐音,但其实两者之间也有关系。琵琶的起源是一种名为“枇杷”的乐器,是一种木制的弹拨乐器。此类乐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汉代传入我国。魏晋南北朝时,音乐文化繁荣,乐器种类繁多,古人为了将“枇杷”与琴、瑟等乐器的字形统一,遂更其名为“琵琶”,而“枇杷”专指金灿灿的小果子,自此两者才得以区分。

“枇杷最初在国外被叫作‘日本山楂’。”史军说,枇杷有个大家族,蔷薇科枇杷属有30多个物种,其中14种分布在中国,但真正作为水果栽培食用的是枇杷。枇杷是蔷薇科水果,但果子长得像芒果,将枇杷咬开,我们会发现,枇杷存种子的地方分成了5个“房间”,这与欧楂(一种水果)的构造非常相似。200多年前,瑞典植物学家卡尔·彼得·通贝里在编写《日本植物志》时,将枇杷放在欧楂属里。因为当时还没有独立的枇杷属,所以,枇杷最初的学名直译过来就变成了日本山楂。

文内图片来源:新华社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彭薇

来源:作者:彭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