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设计图在盆景圈一直有争议,有人认为实在没有必要,桩材到手,景在心中;有人认为,设计图是整个盆景创作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统帅整个创作过程的纲领;还有人认为设计图会对初学者造成误导,让他们急功近利地整型或因达不到设计效果而受打击……各种观点不一而足。

爱木想对盆景设计图聊聊自己的看法,准备分两期在《中国花卉盆景》11期和12期《爱木盆景杂谈》专栏中与大家分享,也期待更多的盆友参与讨论。

盆景和绘画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在盆景人的实际创作中,中国古代的许多绘画理论常被用来作为盆景创作的指导理论,如王维的《山水论》和《山水诀》,如谢赫在《画品》中提到的“六法论”,还有绘画中追求的师造化论等。

特别是绘画中讲究意在笔先,在盆景创作中也讲究因材立意或因意选材。这里立意最直观的体现就是盆景设计图,尽管盆景设计图在盆景圈有过很多争议,或利或弊,各执一词。

广东的曾宪烨先生曾在他的盆景著作中写到:“在这,我很认真地说一句:盆景的造型设计是相当重要的。它能给出一个明确的方案,使人按部就班地完成整个创作过程。”

日本清香园已经传承五代人,他们的家训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所制作出来的盆景毫不逊色于绘画。”

岭南盆景一代宗师孔泰初先生也喜欢绘制盆景设计图,他每得一桩材,总会画出多个成型方案,从中选取最优的作为盆景蓝图,用作后期盆景造型的依据。

个人认为在盆景创作过程中,前期做好盆景设计图是很有必要的。这个系列文章,爱木将从盆景设计图的优点和作用、常见的盆景设计图类型、盆景设计图和创作实践的关系、做好盆景设计图的几个原则等4个方面,聊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盆景设计图的优点和作用

对于盆景设计图,很多人说那只不过是很丰满的理想,然而现实是很骨感的。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盆景设计图是没有用的,盆景的实际创作根本就无法达到设计图的效果。这种观点一方面是设计图太过理想化,比如把一些生长极其缓慢的映山红、黄杨等做出苍老的蓄枝截干效果,不切合树木本身的生长特性。另一方面是很多朋友低估了盆景创作的时间,总希望三五年或七八年左右就达到设计图的效果。而现实是一盆成熟的盆景往往需要10年以上,采用现在广受欢迎的岭南枝法造型的盆景,则需15~20年。如果是一些大型桩材,需要的时间更长。

实际上,很多盆景资深玩家在拿到桩材后,一般都会先做出盆景设计图,作为桩材截桩的依据和盆景成型的指导。在国际盆景大赛中,也有很多盆景达人在创作前先画出盆景成型草图。个人认为,在玩盆景过程中,做好盆景设计图会有以下优点和作用。

  1. 可以直观预演成型过程,准确进行桩材截取处理,明确成品立意。

将一棵盆景桩材培养成一盆成熟的盆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对桩材绘制出设计效果图,则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对桩材选取不同的截桩方案,变换不同的造型风格,调整不同的欣赏角度,甚至将不同生长时期的枝干状况直接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可以对盆景创作中的各种可能性做出预演,用最直观的设计图方式表现出来,把盆景最终的诗情画意具象化。

图1 一棵柏树的3个设计方案,还考虑到附石的状态


2.定枝蟠扎整型有据可依,不走弯路,缩短成型时间。

盆景桩材做好设计图,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对造型的指导。从盆景长出枝点的那一天起,就可以依据盆景设计图做出枝点的选择,留下合适的需要的枝点,减少不必要枝条的数量,为定枝提供更多的营养供给。这样在盆景创作中不走弯路,而更丰富的营养供应也会大大缩短枝条的放养时间,则盆景成型的时间必然会缩短。特别是盆景初学者,面对满树的枝条往往无从下手,无法决定枝条的去留,更难确定枝条的蟠扎角度。而有了盆景设计图,这些问题便迎刃而解,需要的只是耐心和坚定地执行。数次之后,依葫芦画瓢便也有了自己的个性特色。

3.将在胸的成竹直观体现,便于沟通交流和探讨。

对于抽象的想法,我们总是容易误解甚至无法理解。特别是对于盆景这种长周期的艺术创作,抽象的思路和想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会背离初衷。在盆景人中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一棵素材养了几年甚至10年以上,结果发现方向是错的。改,需要从头再来;不改,总是越看越丑。最后,大概是养出满树的绿叶,用以掩盖杂乱的枝干布局,算是一种心理安慰。

如果最开始就做出设计图,将心中的想法具体化,和朋友或同行交流,后期的创作过程必然不会出现两难的状况。

图2 松树造型设计,对枝干进行大量的取舍,没有设计图,不容易下决心截干操作

图3 六月雪造型设计,虽然很小,但有了设计图,就有了操作的方向


4.设计图和实践创作相互作用,能迅速提高创造者的造型能力。

依桩材而设计,据设计而创作。好的盆景设计图会指导创作者实际操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反证设计的优劣。二者相互作用,是一个盆景人快速提高盆景造型能力的途径。

哪怕不是自己画的设计图,也会在按图操作过程中达到同样的效果,有时候甚至会优于自己画的设计图,因为别人的设计思路会给自己打开另外一扇门。

常见的盆景设计图类型

在实际的盆景创作中,做设计图对大多数盆景人来讲不是一件易事,多数人对盆景设计是望而却步的,主要是因为国内的盆景发展总体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开设盆景专业的院校不多,做盆景专业培训的机构和组织也不多,针对盆景设计图的教学几乎没有。也让盆景圈内的设计图水平参差不齐,通过平时的观察和所收集的资料,个人将现在的盆景设计图归纳为以下五类。

  1. 实用设计型

个人认为曾宪烨先生的设计图是代表。从桩材的截桩分析开始,挖掘桩材的特点和亮点,对桩材进行立意和构图,依据美学规律直接表现出盆景的意境。设计图中,将主干、枝点、枝托和枝片的位置做明确定位,盆景制作者可以按图索骥,不走或少走弯路,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盆景作品。

曾先生的设计图不是画图就完事,他还会将桩材的优劣、造型的要点、成型图的构思一一告诉桩材主人,让桩材主人对自己的桩材有更深刻和清晰的认识,理解自己所做设计图的构思主题和目的。这也是个人最为敬佩曾先生的地方,用德艺双馨来评价再适合不过。这个类型的盆景设计图也是最受盆景人欢迎的。

图4 曾宪烨先生不仅对桩材做分享,还会对设计图做分析,让人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选自曾宪烨、马文其编著的《盆景造型技艺图解最新彩色版》一书)


2.移花接木型

这个类型的设计主要是随着盆景人的年轻化及文化水平的提高而出现的,得益于Photoshop等绘图软件的普及,包括很多手机类app图片软件的便捷化,都让盆景造型设计图不再是一件难事。

图5 下山桩经过电脑设计造型方案,确定了后期造型的成型状态


这类设计做得好,可以将手绘的效果更加细化,将手绘设计不易表现的色彩、明暗等更便利地表现出来,需要有手绘功底和熟练的软件操作双重要求。有些朋友仅仅只会软件操作,根本不考虑桩材特性,不分析桩材,不做必要的截桩处理,生搬硬套,用大面积的叶子做成树冠,最后的结果是看着很美,实际操作时无法下手。我见过一个朋友的电脑设计图,采用枝片骨架设计,可以很清楚地看清枝干的走向。可是整个设计图只有2~3个枝片骨架,枝的走向、弯曲角度基本上一样,细看设计图极为呆板。

图6 左图枝片丰满,却看不清枝片走向;右图骨架清晰,却是同一枝爪复制而成


得益于Photoshop软件的强大功能,一个盆景桩材通过一系列处理可以直接变成一盆成品,一般人基本看不出破绽。主要操作是选取不同成品中的枝片,通过抠图、变形等处理,合成为成品图。我还曾在杂志上看到过把这样的合成成品图当做实物成品图刊登的状况。

3.平面投影型

这种类型的设计多见于新手以及部分对绘画基础知识了解有限的朋友。这类设计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出枝基本上都在左右两侧,缺少前后枝片,无法用技法将立体的三维树变成平面的二维图,于是最后画出的设计图便如同投影一般。

用这类设计图指导实际创作,做出的盆景往往缺少立体感,前后纵深度不够,顶视枝条布局如同蟹爪。制作出的枝片也多为扇面一般,平展铺开。

总体而言,这类设计图是不适合作为盆景创作依据的。要想把这类设计图提升为实用型设计,设计者必须学习基础的绘画理论知识,了解透视原理,学会处理前后枝条的纵深感表现,琢磨用二维图片表现三维物体的技巧。只要多加练习,相信很快就能设计出令人满意的盆景设计图。

图7 平面投影型设计示例,能看到枝片范围,但对盆景二三级枝没有交代


4.植物速写型

这种类型的设计图多见于有美术功底,但对盆景不是特别熟悉的朋友。因为在美术的日常训练中,速写是一个基本功。他们的训练多是自然界中未经加工的树,对人为加工干预的盆景了解不多,往往是在现有桩材上接上自然界的树冠,技法熟稔,画面美观,但对盆景创作者而言,无法达到盆景设计图的效果。如果按设计图创作,最后养成的可能是一棵自然的树,缺少艺术感。

这类设计者的设计图向实用型发展是最快的,多研究盆景,了解盆景的制作过程,很快就能拿出实用美观的设计图。他们后期做设计,能在美观和实用之间游刃有余地控制,对比例、布局、枝干形态等都能拿捏得很精准。

图8 植物速写型示例,缺少人为干预枝干后的精炼和清爽

5.艺术绘画型

这类设计图多数出自专业人士之手,这类朋友多是美术科班出身,后期喜欢上盆景,不仅有专业的绘画表现手法,还有精到的盆景技法,所画出的设计图本身就可以当作一件艺术品。比如曾宪烨先生是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南的吴德军先生毕业于油画专业,刘仲明大师为了画好设计图,59岁还专门拜师学习专业绘画知识。他们的设计图都可以当作画册图集出版。

图9 曾宪烨先生以国画形式表现的盆景设计图(选自曾宪烨、马文其编著的《盆景造型技艺图解最新彩色版》)


顶爱木盆景最好的方式——关注,

认可爱木盆景最好的方式——转发。

关注爱木盆景,和爱木一起玩盆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