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又名仙斛兰韵、不死草、还魂草、紫萦仙株、吊兰、林兰、禁生、金钗花等。茎直立,肉质状肥厚,稍扁的圆柱形,长10~60厘米,粗达1.3厘米。药用植物,性味甘淡微咸,寒,归胃、肾,肺经。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石斛花姿优雅,玲珑可爱,花色鲜艳,气味芳香,被喻为“四大观赏洋花”之一。

由于石斛兰具有秉性刚强、祥和可亲的气质,有许多国家把它作为每年6月20日的“父亲节之花。”在国外,石斛兰的花语为“欢迎你,亲爱的。””除作盆栽外,更多的是用作艺术插花,因为它的花枝修长,色彩秀丽,亲和力强,用许多花草配衬都可显得协调和谐。如果细心赏来,就会令人产生一种“巧笑情兮,美目盼兮”的感受。

石斛兰的花语

父亲之花,表示坚毅、勇敢

正直勇敢,慈爱,喜悦,祝福,幸福。

黄色的石斛兰是在父亲节或父亲的生日时赠送父亲的花,寓意父亲的刚毅、亲切而威严,表达对父亲的敬意。

寄怪石石斛与鲁元翰

宋-苏轼

山骨裁方斛,江珍拾浅滩。

清池上几案,碎月落杯盘。

老去怀三友,平生困一箪。

坚姿聊自儆,秀色亦堪餐。

好去髯卿舍,凭将道眼看。

东坡最后供,霜雪照人寒。

注: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在被海南贬期间,经济条件很差,自己去采草药,研制药膳 ,为了救治爱妾王朝云的疾病,还去采仙草铁皮石斛做配方.

石斛

宋-洪咨夔

蚱蜢髀多节,蜜蜂脾有香。

藓痕分螺砢,兰颖聚琳琅。

药谱知曾有,诗题得未尝。

瓦盆风弄晚,彼拂一襟凉。

注:万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蚱蜢髀【 bì 】多节,蜜蜂脾有香”,描述石斛的形状和口感。

“藓痕分磥砢【lěi luǒ】,兰頴【yǐng】聚琳琅”,描述植物多节和独特的外形。

“药谱知曾有,诗题得未尝”,显示诗人虽贵为高官,但到南宋末年,石斛已非常稀少。

从诗中的形状描述可以看出,身材娇小形似蚱蜢指的就是霍山石斛。霍山石斛的医学药用价值古时早有记载,被诗人广为歌颂。

霜岩石室 之三

元-陈樵

楼阁天然石削成,山为栋宇石为楹。

丹砂伏火有光景,石斛依空无死生。

叶落时间多月色,瓢亡林下欠秋声。

山中水石皆吾党,竹兔松鸡不用惊。

注:陈樵(1278-1365年),元代婺州东阳(今浙江省东阳市)人。元末,隐居东白山谷涧少霞洞。常着鹿皮衣,自号鹿皮子。该诗收录于《鹿皮子集》。

“石斛依空无死生”显示石斛似有仙灵之气,无有生死。

咏石斛花

清-邓显鹤

故曳黄絁学道妆,数茎风外婉清扬。

非关水土天然活,略润烟霞别自芳。

高髻步摇金雀艳,深宫龋齿玉鱼凉。

何人为寄华阳洞,早辨山中服食方。

注:邓显鹤(1777-1851年),清嘉庆,道光年间湖南新化人。《沅湘耆旧集》是邓显鹤在费时二十余年,搜集明清两代湘人三百余家、诗四千余首,是一部湖湘先贤诗集文献巨献。

“故曳【ye】黄絁【shī】学道妆”,意思是石斛花的颜色为黄色。

“略润烟霞别自芳”,赞美烟霞水雾,石斛生命之源。

石斛

网络-未知

石斛丛生石上多,金钗一股赠娇娥。

配姜代茗偏收效,灌水经年永不磨。

入肾强阴精可益,厚肠止泻胃俱和。

酥蒸酒浸能常服,遍体身疼不用那。

注:石斛味甘平无毒,入胃肾二经。石斛丛生石上,其根纠结,茎叶生皆青翠。干则黄白而软,折之悬挂屋下,时灌以水,经年不死,俗呼为千年润。时珍曰:其茎状如金钗之股,故古有金钗石斛之称。禀土中冲阳之气,兼感春之和气以生,故其味甘平而无毒。气薄味厚,阳中阴也。入足阳明,足少阴,亦入手少阴。益中气,厚肠胃,长肌肉,逐邪热,壮筋骨,强腰膝。石斛甘可悦脾,咸能益肾,故多功于水土二脏。同麦门冬、白茯苓、橘皮、甘草,则益胃强四肢。同麦门冬、五味子、人参、炙甘草、白芍药、枸杞、牛膝、杜仲,则理伤中,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益精。同枇杷叶、麦门冬、橘皮,则下气。得木瓜、牛膝、桑白皮、石楠叶、白鲜皮、黄柏、茯苓、菖蒲,则主诸痹及逐皮肤邪热痱气冷痹弱。《深师》云:囊湿精少,小便余沥者,宜加之。一法:每以二钱入生姜一片,水煎代茶饮,甚清肺补脾也。雷公云:凡使,先去头土了,用酒浸一宿,漉出于日中曝干,却用酥蒸,从巳至酉,却徐徐焙干用。石斛锁涎,涩丈夫元气。如斯修事,服满一镒,永无骨痛。

代小子广孙寄翁翁

宋-孔平仲

爹爹来密州,再岁得两子:

牙儿秀且厚,郑郑已生齿。

翁翁尚未见,既见想欢喜。

广孙读书多,写字辄两纸。

三三足精神,大安能步履。

翁翁虽旧识,技俩非昔比。

何时得团聚,尽使岁拜跪。

婆婆到辇下,翁翁在省里,

太婆八十五,寝膳近何似?

爹爹与奶奶,无日不思尔。

每到时节佳,或对饮食美,

一一俱上心,归期常屈指。

昨日又开炉,连天北风起,

饮阑却萧条,举目数千里!

注:这首诗,实质上是一封平安家书。目的是告慰父母;儿孙近况甚好,叙述渴盼团聚之意,写法很别致。

诗分两段:上段十四句,下段十四句,双句押韵,一韵到底,章法整饬,语言活泼。

上段是写向爷爷陈述五个孙孙的情况。诗题是“代小子广孙寄翁翁”,表明这是用了孩子的口气来写的。广孙最大,他以大哥哥的口气,一连叙述了牙儿、郑郑、自己、三三、大安兄弟五个的情况,文字虽少,但把五个小兄弟写得栩栩如生、各具情态。中间插以“翁翁尚未见,既见想欢喜”这样的猜度之语,显示了爷爷喜孙孙、孙孙爱爷爷的深挚之情;又插以“翁翁虽旧识,伎俩非昔比”这样的“新闻”,这就把两个刚学走路和说话的弟弟的聪明顽皮、讨人喜欢的情态写活了。

下段叙述对爷爷奶奶的思念之情。这部分,实际是以广孙的口气,代诗人自已向父母叙述思亲之情,渴归之意(“奶奶”,这里是对母亲的称呼)。

按照成年人的写信方式,除了前有称谓、后有祝颂语,一般应先问候老人,祝福老人,叙述渴念之情、思归之意,然后再叙述写信人这方面的情况,以释尊长之情。这样才合于当时的礼貌。但因为这首诗是“代小子广孙寄翁翁”,就不能那样写,那样写就不合乎儿童的心理,就显得太“大人”气,失去了天真可爱的意趣。诗人深深懂得这一点,所以将禀报的内容加以颠倒,改变了一般书信的程式,增添了朴实美。

一首不满二百字的诗歌,代替了数百言难于表叙感情的家书,写得清新活泼、自然流畅、意深情挚,在古代诗歌里这种写法甚为少见,得力于汉代乐府民歌。

代小子广孙寄翁翁

宋-孔平仲

爹爹来密州,再岁得两子:

牙儿秀且厚,郑郑已生齿。

翁翁尚未见,既见想欢喜。

广孙读书多,写字辄两纸。

三三足精神,大安能步履。

翁翁虽旧识,技俩非昔比。

何时得团聚,尽使岁拜跪。

婆婆到辇下,翁翁在省里,

太婆八十五,寝膳近何似?

爹爹与奶奶,无日不思尔。

每到时节佳,或对饮食美,

一一俱上心,归期常屈指。

昨日又开炉,连天北风起,

饮阑却萧条,举目数千里!

注:这首诗,实质上是一封平安家书。目的是告慰父母;儿孙近况甚好,叙述渴盼团聚之意,写法很别致。

诗分两段:上段十四句,下段十四句,双句押韵,一韵到底,章法整饬,语言活泼。

上段是写向爷爷陈述五个孙孙的情况。诗题是“代小子广孙寄翁翁”,表明这是用了孩子的口气来写的。广孙最大,他以大哥哥的口气,一连叙述了牙儿、郑郑、自己、三三、大安兄弟五个的情况,文字虽少,但把五个小兄弟写得栩栩如生、各具情态。中间插以“翁翁尚未见,既见想欢喜”这样的猜度之语,显示了爷爷喜孙孙、孙孙爱爷爷的深挚之情;又插以“翁翁虽旧识,伎俩非昔比”这样的“新闻”,这就把两个刚学走路和说话的弟弟的聪明顽皮、讨人喜欢的情态写活了。

下段叙述对爷爷奶奶的思念之情。这部分,实际是以广孙的口气,代诗人自已向父母叙述思亲之情,渴归之意(“奶奶”,这里是对母亲的称呼)。

按照成年人的写信方式,除了前有称谓、后有祝颂语,一般应先问候老人,祝福老人,叙述渴念之情、思归之意,然后再叙述写信人这方面的情况,以释尊长之情。这样才合于当时的礼貌。但因为这首诗是“代小子广孙寄翁翁”,就不能那样写,那样写就不合乎儿童的心理,就显得太“大人”气,失去了天真可爱的意趣。诗人深深懂得这一点,所以将禀报的内容加以颠倒,改变了一般书信的程式,增添了朴实美。

一首不满二百字的诗歌,代替了数百言难于表叙感情的家书,写得清新活泼、自然流畅、意深情挚,在古代诗歌里这种写法甚为少见,得力于汉代乐府民歌。

酹江月(寿老父)

宋-方岳

幅巾云麓。笑人生瓮等,何时是足。

莫道年来无好处,第一秫田新熟。

孙息乘鸾,大儿荐鹗,翁已恩袍绿。

笑谭戎幕,仅教岳也碌碌。

是则江南江北,月明飞梦,认得溪桥屋。

多少睡乡闲日月,不老柯山棋局。

唱个曲儿,吃些酒子,检点茅檐竹。

问梅开未,一枝初破寒玉。

注:方岳(1199–1262)字巨山,号秋崖,新安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1232)进士,曾为文学掌教,后任袁州太守,官至吏部侍郎。因忤权要史嵩之、丁大全,贾似道诸人,终生仕途失意。工于诗,多描写农村生活与田园风光,质朴自然。其词多抒发爱国忧时之情,风格清健。著有《秋崖集》四十卷,词集有《秋崖词》。方岳故居在城北何家坞,坞内原有君子亭、归来馆等建筑,山上有梅,池中有荷,风光迷人,因方岳见池中荷花茂盛,改名为荷嘉坞。

忆父

清-宋凌云

吴树燕云断尺书,迢迢两地恨何如?

梦魂不惮长安远,几度乘风问起居。

注:宋凌云,生卒年不详,字逸仙,清代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李博妻。

——————————————————————–

中国好诗词,风雅颂古今!中国好诗词打造最纯粹的诗词分享平台!品读、鉴赏经典诗词歌赋,分享、交流精美原创文学。不一样的文学阅读体验,不一样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中国好诗词微信公众号:qq274158273,欢迎各位关注,欢迎各位投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