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放舟循橘浦,轻霞入路是桃源

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稻屯洼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池塘里鱼跃鸭鸣,树林笼罩在薄薄的雾霭中,水鸟不时飞掠而过,迂回环绕的河流与芦花飘雪的景观相映成趣,在群山的环抱中,显得恬静淡泊、空旷幽远,勾勒出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水画卷。

东平湖在“蓝黄战略”水资源配置中的战略作用突显,湖水环境与水安全问题则显得尤其重要。治污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这时湿地的作用就格外显著。湿地又称为自然界的“肾脏”,对于污水净化和水质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稻屯洼湿地升级改造及第二污水处理厂下游人工湿地项目是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深度净化县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出水,确保东平湖调水水质长期稳定达标和周边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为提升稻屯洼湿地整体功能,投资3092万元对其进行升级改造,同时,新建第二污水处理厂下游人工湿地。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前处理床填料清洗及部分填料更换;表流湿地增加太阳能曝气机(9台)及进行底泥清淤;潜流湿地填料清洗及部分填料更换;对第二污水处理厂下游人工湿地进行水系拓宽、增加太阳能曝气机(10台)及复合纤维浮动湿地,并进行底部清淤,使项目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东平县污水处理厂和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的废水将排入稻屯洼人工湿地,经西侧大堤进入大汶河,最后进入东平湖。

稻屯洼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建设的初衷是通过微生物群落分解和植物吸附固碳,对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污水水质进行再提升。整个工程由潜流湿地、表流湿地、观赏区共同组成,设计日处理水量5万吨,处理后的水排入稻屯洼湿地作为生态用水。稻屯洼湿地自2012年建成运行以来,经生态环境部认可年消减COD(化学需氧量)384.74吨、氨氮4.84吨。2019年升级改造后,年消减COD(化学需氧量)547吨、氨氮73吨、总磷5.5吨。

稻屯洼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的建成运行,为水质长期稳定达标和周边生态环境安全提供了重要屏障,经过湿地升级改造后,工程已成为集减排、科普、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综合项目。

碧波粼粼、菖蒲摇曳,在东平湖,这样迷人的风景同样也在上演。东平县环东平湖生态防护林建设项目是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内容之一,也是环东平湖绿色生态隔离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秉承生态规划理念,在背湖侧构筑湿地水系,按照对氮、磷等污染物的吸收和降解的能力,选择多种乔木、灌木和水生植物进行栽植,并兼顾景观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在29.5公里的湖岸线上打造出一片四季见绿、三季有花的文旅休闲天地,同时,构筑起沿湖生态安全屏障。

为增加环湖防护林地面积,进一步提高项目区森林覆盖率,该项目选择了红叶石楠、金森女贞、大花月季、二月兰等树种。“在品种选择上更加合理,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防护林系统和健康稳定的森林结构,可以提高生态防护功能,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净化东平湖的水质,改善生态环境,推动沿湖环境持续提升。”东平县林业保护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董光春说。

近年来,东平县坚持“生态立县”,突出“绿色发展”,在高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基础上,启动生态林业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打造绿色生态高地。防护林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东平湖生态保护的绿色屏障,有利于推动沿湖环境持续改善,使生态优势更加凸显,将为东平县“生态+康养”“生态+旅游”等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