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模式口大街东北侧的承恩寺,始建于明代正德五年(1510年),落成于正德八年(1513年)。该寺庙规模宏大、形制特殊。

其一,建筑奇特,在庙宇四角有四座石砌碉楼,这在一般寺院是没有的。

其二,该寺庙既不开庙门、不受香火,也不做道场。

其三,寺里的奇树众多,有“人字柏”、古银杏、松柏、古槐等。

承恩寺古松柏

秋天的承恩寺古银杏树

春天的承恩寺古银杏树

最为奇特的是“人字柏”,位于寺庙中轴线最北端的两座碉楼之间,树龄约500多年。

这棵柏树中段以上与别的柏树并无差异,奇异的是中部以下的树干一分为二,远处看去尤如一位强壮的武士,两腿分开站立在碉楼之间,这也便是“人字柏”名字的由来。

人字柏

关于“人字柏”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有一种传说与明代“坐地皇帝”大太监刘瑾有关,传说承恩寺是明代特务机构的外围据点,是东厂、西厂专门训练特务的场所,他们把古代宗教建筑遗物改造成军事设施,寺院后面大操场传说也是作为训练造反特务的演兵场所。由于寺庙的特殊功能,这棵“人字柏”便为奸人所用,时刻坚守在寺院防守最薄弱的靠山北端,监视着院墙外的一草一木。“人字柏”的这一传说也为本就迷雾笼罩的承恩寺更增加了一抹神秘的色彩。其实这只是个传说,并无据可证,而且,据史料记载,刘瑾于正德四年就被正德皇帝凌迟处死,承恩寺正德五年才开始修建,正德八年建成,又怎么可能是刘瑾的练兵之地呢?

人字柏

经历500多年的风雨洗礼,现在的“人字柏”树梢已枯萎,而树梢以下的两个分枝,却是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更像是人的两只臂膀,双手叉腰,巍然伫立,仿佛一位在青山、绿水、古庙中安享晚年的老人,曾经的华发如今已随时光褪去,任由喜鹊、松鼠等林间精灵在头顶、肩上嬉戏。留下的只有笑看时世变化的从容,和500年说不尽的故事。

(本文由承恩寺张新荣整理)

相关推荐